第484章 宋太子之難(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295
  小臣問:“憑佐一人之力如何能救太子?”

  太子說:“你不知道,昨天佐央求我帶他去見見世麵,我就讓他扮成一個雜役混在隊伍中。他全程都在,可以證明我沒和楚國人幹那種事。”

  小臣跑出柴房去找公子佐,公子佐此時正在向戌家中。小臣知道向戌與太子素來不和,但他不曉得公子佐何時才會離開向府,隻好硬著頭皮叫開向戌家門,請公子佐馬上出來跟他走。

  當時公子佐已經起身準備告辭了。報事的家臣突然進入房間,俯身在向戌耳邊低語幾句。向戌喜道:“那太好了!告訴廚子要悉心烹製,務必多燉一會。”家臣領命出門,向戌轉頭笑眯眯地說:“剛剛有人送來一隻珍稀野味,我不敢獨自享用,就請公子與我一起品嚐吧!”

  公子佐受寵若驚,作了個揖又坐下了。

  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向戌就開始與公子佐聊各國的女人,從東夷聊到西戎,從北狄聊到吳越;向戌說得唾沫橫飛,公子佐聽得心馳神往。

  日中時分很快到了,太子見小臣不來、兄弟也不來。他不禁哀歎父子之情竟然脆弱到無力抵禦一個死太監的謊言,兄弟之情竟然重不過一頂冕旒冠。在這個充滿險惡的涼薄世界上再活一個時辰都是煎熬,結果太子就在無盡的悲憤中投繯自盡了。那位小臣見公子佐日中沒有出現,就在向戌府門前自殺了。

  太子的絕望之死被伊戾解釋成為“畏罪自殺”,這個說法也被宋平公所接受了。不久公子佐被立為太子,伊戾仍擔任東宮內師,恭恭敬敬地服侍新太子。

  太子佐直到被冊立後還蒙在鼓裏,他覺得兄長死得太蹊蹺了,事件中存在太多無法解釋的疑點,他下定決心要找出真相。由於隻有伊戾了解事件的整個真相,而太子又無法從他嘴裏得到任何信息;太子便秘密展開調查,希望把散亂的真相碎片拚接起來。

  太子從母親嘴裏得到父親的問題;從父親嘴裏得到向戌的回答;從向戌家臣的嘴裏得知故太子的一名隨從曾來找過他;從父親的侍衛嘴裏得到了載書的內容。

  當完整的真相展現在自己麵前時,太子佐又驚又怒又恐懼。他不能容忍身邊潛伏著一個道貌岸然的殺人凶手,害怕自己某天也會遭遇他的毒手,因此立即向宋平公揭發了伊戾的罪行。

  宋平公不禁頓足捶胸,他大罵道:“那個奴才平日裏滿口忠君愛國之言,什麽‘以君心為己心’,什麽‘至死不廢君命’。哪知道背地裏卻是個無恥凶殘之徒,連寡人的太子都敢陷害!”

  太子說:“奴才都是這樣,否則為什麽叫奴才呢?”

  宋平公馬上下令給伊戾來了個“水煮活人”,又強迫他的族人把他的屍體吃下去了。

  但是對於謀殺案的另一個凶手、向戌,太子佐卻更加殷勤地侍奉他,生怕引起對方的不滿——畢竟向戌是位連宋平公也惹不起的人物。向戌雖然對太子佐的殷勤感到滿意,卻一直對太子的母親心存芥蒂。

  原來棄自幼長在後宮,並不熟悉官場之事,也不擅長巴結權臣;她每日裏隻是與共姬、姐妹們泡在一起。她很少拋頭露麵,更不要說主動與權臣們搭關係了。而她的無心之舉卻被向戌視為假清高和目中無人。

  但是不久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卻使向戌消除了對平夫人的不滿。

  某日,向戌在馬場看見一名技師正在訓馬,他隨口問道:“好駿的馬呀!這些馬是誰的?”

  技師回答:“是君夫人的。”

  向戌故作驚訝狀道:“君夫人不是去世了嗎?哪裏又冒出來一位君夫人?我怎麽不知道?”

  技師回宮後向平夫人做了匯報。平夫人若有所思道:“我不主動結識有夫子,又怎能要求夫子認識我?”

  第二天,平夫人派人帶著美玉、寶馬和錦緞來到向戌府中。向戌問來人:“這些禮物是誰送來的?”

  來人說:“君之妾、棄使小人來獻禮於夫子。”

  向戌說:“胡說!是君夫人!”

  來人改口道:“君夫人使小人來獻禮於夫子。”

  向戌這才行稽首禮,又收下了禮物。

  伍氏不屬於楚國王族,伍氏在楚莊王當政時期首次登上政治舞台。

  原來,伍參小時候被送進宮陪太子呂讀書,與太子形影不離。伍參小時候是個活潑淘氣的機靈鬼,又不像別人那樣隻會對楚莊王唯唯諾諾;兩個孩子時常換上便服溜出王宮、甚至都城去“放飛自我”。

  長大後伍參便成為與楚莊王最談得來的人。楚莊王在征服鄭國後如果沒有受到伍參的強烈刺激,繼而北上攔截晉軍的話,邲之戰根本打不起來。楚軍取得勝利後,伍參的風頭蓋過了諸王子和大臣們,成為楚莊王身邊第一紅人。

  伍參的嫡長子名叫伍舉,伍舉娶了王子牟(申公子牟)的女兒。王子牟由於受到王子追舒的迫害不得不逃離楚國;伍舉為王子牟出逃提供了幫助,不久也被迫流亡到鄭國。

  王子追舒後來雖然被處死了,但是兩人仍然沒有被召回,仍然流亡他鄉糊口求食。伍舉到鄭國不久收到了王子牟的一封信,信中說他已經到了晉國,並且得到了晉平公的重用;他希望伍舉能過來與他一起為晉國效力。

  伍舉接受了邀請,於是收拾行裝離開新鄭。

  當年伍參與蔡國太師公子朝交往甚密;受到父輩影響,伍舉與公子朝的兒子、聲子(公孫歸生)也成了好朋友。伍舉出發時聲子受蔡景公派遣出使晉國,結果兩人就在新鄭郊外巧然相遇。

  兩人取出酒食,以石為幾、以草為席,邊吃邊聊。伍舉特別懷念生活在楚國的日子,在席間頻頻表達了希望重返楚國的願望;他說到動情之處不禁搖頭捶胸、感慨萬分;幾杯酒下肚,竟然流下了眼淚。

  聲子說:“夫子盡管到晉國去,我會幫助你返楚。”兩人便一路結伴來到晉國。

  在這一年,古老東周大地上出現了一絲難得的和平曙光。原來在向戌的苦心運作下,晉、楚兩國都萌生了與對方結束敵對狀態的意願;但是兩國都不肯派人麵對麵進行磋商(怕一旦談崩就不好收場了),於是就需要小國人在中間充當傳話筒。因此聲子這次出使晉國,實際上是受到楚國人的指派。

  聲子完成任務後離開晉國,馬上到楚國去匯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