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陳 慶氏之亂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303
  齊莊公平定夙沙衛之亂後便完全消滅了國內的敵對勢力,從而牢牢將君權掌握在手中。這種情況對魯國人來講可不是什麽好事:華夏聯盟與齊沒有簽訂和平條約,形式上仍然處在戰爭狀態;齊國新君窮兵黷武、強暴好戰;他雖然是魯襄公的表兄,可是一點都不喜歡母親的娘家人。

  當時曲阜的西城破損嚴重,魯國人擔心齊國人進攻都城,就趁農閑之時修複了城牆。魯國人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不久齊莊公決定與晉國媾和。他把崔杼派到新絳去完成使命。

  實際上從晉悼公即位以來,晉人召集的每次盟會幾乎都由太子光代表齊國出席,晉人非常了解他,知道他沒有齊靈公那麽冥頑不靈;晉人也非常熟悉崔杼,拋開國家恩怨不談,晉國的卿士們與崔杼的私人關係都是極好的。

  士匄為崔杼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就像招待一位久違的老朋友。會後雙方舉行了歃血儀式,齊晉兩國重新言歸於好。

  魯國人聽到這個消息真是憂喜參半——魯人即對齊國向盟主屈服感到高興,又害怕晉人為了拉攏齊國而損害魯國的利益。叔孫豹以盡最快速度趕到晉國去打探消息,但是士匄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透露載書的內容。

  這種情況證實了叔孫豹的擔心,他又去拜訪羊舌肸,但是並沒有向他提出什麽問題,隻是對他賦了《載馳》的第四章:“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羊舌肸是知曉內幕的,他也明白叔孫豹的擔心,因此回答道:“我怎敢不接受夫子的命令?一旦有事,我會向夫子報告的。”

  叔孫豹回到曲阜說:“齊禍仍未消除,我國不可以不做防備。”魯國人於是又修繕了武城的城牆。

  魯襄公二十年(BC553)春,魯孟莊子與莒國人簽訂了和平協議。莒子本來跟在齊國人身後搖旗呐喊,但是在伐齊戰爭中晉人故意派莒軍執行對齊國破壞力大的任務,如此便成功地離間了莒、齊的關係。莒子也隻得倒向華夏聯盟。

  但是同為齊國小夥伴的邾國卻一直對魯國不依不饒,五次三番襲擾魯國邊邑;魯國卻因為對齊之戰無法抽身教訓邾國。東方戰場平靜之後,孟莊子便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狠狠報複了邾國一番。

  秋天之時,魯國大夫對齊國進行戰後首次訪問,兩國總算又一次結束了敵對關係。

  下麵敘述的,是本年發生在陳國的動蕩事件,事件的源頭還要追溯到陳文公執政時期。

  早在魯文公十五年,陳文公曾與晉人及華夏諸侯結為聯盟;但是天下局勢風雲變幻,由於地理位置原因,陳國不得不再次向南轉,在盟會之後的絕大多數時間裏都唯楚國馬首是瞻。

  楚國權臣將自身占據的地理優勢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大肆結交陳國掌權者,又把繁重的供奉和徭役施加到對方身上。但是陳國的貴族老爺們不僅沒有變窮,反而靠著楚國人的壓榨大發橫財——他們把更重的義務施加到國人身上,對人民變本加厲地進行盤剝。

  陳國人長期以來生活貧窮而艱苦,無論人們怎樣辛勤勞作,能夠獲得的收入也僅夠養家糊口;楚國已經換了兩代國王,三任令尹,對陳國的壓榨卻依舊如故。結果大量陳國人背井離鄉逃往他國,而原來由那些人負擔的義務便無情地轉嫁到其餘國人身上,

  陳國的有識之士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不能改變現狀,國家十數年內將再無人民可以統治。大司馬公子燮是陳文公一個年齡較小的兒子,現在卻成了陳國資曆最老的大夫。公子燮曾跟隨父親參加了與華夏諸侯結盟的會議,他還有幸於數年前在對鄭作戰中被敵人俘虜。

  所謂的“有幸”是因為晉國卿士專門去探望了他,並且勸說他應當早日回歸華夏聯盟,把國家從楚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為保持國家獨立和尊嚴履行自己莊嚴的職責。

  公子燮深以為然。不久,鄭人就將他釋放了;公子燮回國後便開始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奔走呼號,他不停地向陳哀公覲見,挨家挨戶拜訪同僚,又勸說大小家族支持他。但是他卻失望地發現,公室基本上已經被靠吸血為生的利益集團掌控了。

  當時陳國的大權掌握在慶虎、慶寅兄弟手中,陳哀公不過是個擺設。兄弟倆雖然是陳國最大的禍害,但是卻有著神奇的安撫和煽動能力;兩人靠著捏造事實、隱瞞真相、抬高自己、貶斥他人及施以小恩小惠的手段,使很多人相信他們才是陳國人的救世主;而一切與兄弟倆作對的人都是國家的叛徒和敵人。

  結果公子燮某日在太廟前發表演說、並開始譴責慶氏兄弟禍國殃民時,突然遭到了惡棍和愚昧之人的起哄和謾罵;壞人們還向他扔垃圾和石頭,最後竟然衝上來毆打他。公子燮的朋友們極力把他從暴徒們的手中拖出來帶走,而公子燮還是因為年老和遭受重擊而死掉了。後來陳人普遍認為襲擊行動是有預謀的。

  惡性襲擊事件震驚了整個陳國,陳哀公下令徹查此事,但是慶氏兄弟卻一不做二不休,準備趁機清洗公子燮的同黨,公子燮的弟弟公子履立即逃到楚國去了。

  慶氏兄弟惡人先告狀,又向楚國人控告公子黃,妄稱他也是公子燮的同黨。前麵說過,公子黃是陳哀公最親愛的兄弟,他曾為了這個兄弟不惜背叛華夏聯盟(在魯襄公七年)。但是兄弟倆曾在逼迫陳哀公逃盟的事件中差點害死公子黃,所以公子黃回國之後便處處與慶氏作對;慶氏兄弟盤算著一旦除掉公子黃,陳國就可以改姓“慶”了。

  楚國人輕信了慶氏的鬼話,楚康王很快派出一支軍隊進攻陳國,企圖逼迫陳哀公交出公子黃。但是公子黃在楚國的朋友搶先一步進入淮陽,催促他馬上逃跑。

  公子黃說:“我無愧無罪,不可以逃;不僅如此,我還要主動到楚國去為自己辯解,並且向楚王控告二慶!”

  實際上,公子黃對時局的認識程度比公子燮要透徹——這個結論從他離開陳國時的話語中可以分析出來。

  公子黃駕車在街市上高呼到:“國家之難在慶氏而不在楚!慶氏無道,篡奪君主權力,視君侯於無物,殺害國老,將國人當成奴隸牛馬;慶氏五年之內如不滅亡,老天就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