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公子嘉之亂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809
  本年在鄭國也發生了兩起死亡事件:一件是公孫蠆去世;另一件是公子嘉被殺。

  夏四月十三日,公孫蠆去世了。公孫蠆是公子偃(子遊)的兒子,他是個行事中規中矩、剛猛不足、守成有餘的人。如果他沒有在攻秦的“遷延之役(在魯襄公十四年)”中為聯軍做出表率、首先進軍的話,他死後絕對得不到任何殊榮。

  晉國人受到消息後,士匄決定在這件事上做點文章:一是因為他與公孫蠆私人交情甚密;二是他需要為外國人樹立一個為晉國效力的榜樣。

  士匄對晉平公說:“在諸侯大夫們中,鄭蠆是對盟主、對聯盟最為忠誠的人物之一(其他人都還沒死呢);如果不對他的功績予以表彰,恐怕無法激勵他人繼續為盟主盡忠了。”

  晉平公於是派使者到王城去,請求周靈王賜給公孫蠆一項殊榮。周靈王傻傻地分不清鄭國的公孫蠆和齊國的公孫蠆。齊國的公孫蠆是他嶽父齊靈公的堂弟、王後的堂叔,因此他以為死的是齊國人,不禁驚呼道:“啊?子尾大夫怎麽年輕輕地就去世了?”晉國人聽得一頭霧水,因為鄭蠆字不是子尾,而且去世時已經快六十歲了。

  結果周靈王糊裏糊塗地賜給尚且在世的子尾一乘大路車作為陪葬。好在晉國人及時發現了問題所在,馬上糾正了他的錯誤。鄭國人就用大路車為公孫蠆陪葬了。

  接下來敘述公子嘉(子孔)的被殺的經過。

  當年鄭穆公在宋國娶了宋子,又在陳國娶了圭媯;宋子生下子孔和子然,圭媯生下士子孔。宋子與圭媯地位相當、感情親密,所以三兄弟的感情也比與其他兄弟深厚。

  鄭僖公四年,子然去世,兒子子革(公孫丹,又稱然丹)繼承家室;鄭簡公元年,士子孔去世,兒子子良繼承家室。由於子革與子良家族地位不高,兩氏經常受到其他大族的排擠壓製。但是子孔位高權重,兩人幹脆就把家族的領導權交給子孔了。子孔後來將子革和子良提拔為上大夫。因此三氏雖然在名義上還是獨立的,實際上已經融為一體;這樣一來,子孔氏就比一般的穆氏家族要強大許多。

  平陰之戰結束後,卿大夫帥師回國;子展秘密向他們遞交了一份關於楚國伐鄭情況的事件報告;他在報告中著重提到了子孔的叛國行為。

  鄭簡公與卿士們臉上一掃勝利的喜悅,全都收起笑容,變得憂心忡忡起來。人們決定除掉那個危害公室已久的惡棍,但是在給他定罪時卻發現子孔做事真是老奸巨猾,人們手中竟然沒有關於子孔的任何罪證。

  子展說:“公子嘉雖然被鄭人所憎恨,但是僅憑推測是不可以懲罰他的。如果收集叛國的罪證比較困難,那麽不如從九年前的‘尉止之亂’入手。據說他當年知情不報,這才導致三名卿士罹難。如果這個傳言可以被證實,他的罪行應當視同叛國。”

  子西說:“可是當年的盜匪基本上已經死光了,哪裏還能找到證據?”

  子展說:“還有一個人沒死,我們可以在他身上碰碰運氣。”

  子展說的那個人就是司臣,他參加完叛亂就逃到宋國;後來鄭人將罪犯們引渡回國,宋人卻偷偷將他放跑了,又秘密將他托付給季武子。

  鄭簡公立即派出密使去見季文子。鄭使遞給季武子一張禮單,又說道:“鄭、魯為兄弟之國,鄭國不忍見魯被敵國侵擾,所以追隨盟主幫助魯國打擊敵人。平陰之戰,鄭國子弟死傷過千人,子弟們都是為魯國的利益才遭受到傷害。

  “鄭人並不想以此向魯國邀功,但是夫子庇護的那個司臣,本是我國的叛國者,我國有權將他引渡。但是寡君也不想使夫子為難,因此派我來調查幾年前三卿遇害事件,向他詢問幾個問題。本次打擾之後,你我永不相見。”

  季武子還沒有貪婪到大小通吃的程度,他感到有些羞愧、紅著臉、三次婉拒了鄭人的贈送,馬上安排密使與司臣見麵。

  鄭使與司臣麵對麵坐在一房間裏;季武子的一名家臣持劍坐在側麵,他的身份是談話的見證者和司臣的保護者。

  鄭使說:“你聽我的口音就知道我從哪裏來。你不要那麽驚訝,就好像沒聽過同鄉人說話似的。我既然可以在季氏家中見到你,也能在市井中幹死你。你本是公室的罪人,但是寡君(鄭人已經將叛國者視為外國人了)決定給你一個被赦免機會,你隻要供出公子嘉當年在事件中充當了什麽不光彩的角色就可以了。你覺得如何?”

  司臣麵色凝重,沉思了片刻說道:“感謝君伯的大恩大德,我把知道的全都告訴您。了解這個內幕的不超過三個人,當時我的一個外甥給子孔當侍衛,我怕他受到傷害,便向他透露了計劃;他又將消息報告給子孔,子孔這才逃過一劫。”

  鄭使將供詞寫在一張羊皮上,又問道:“公子嘉收到消息時什麽反應?”

  司臣說:“聽我的外甥說,子孔當即大喜,說道:‘我的兄弟們要是都死了,我不就成老大啦?’就是這麽說的。”

  鄭使繼續問了他幾個問題,然後要求他和見證者在供詞上簽字畫押。使者又向季武子表達了感謝,然後日夜兼程趕回新鄭。

  在另一麵,公子嘉也察覺到了異樣:鄭簡公連續數日不上朝,卿士們時常背著他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同僚見到他也隻是敷衍了事地打個招呼便匆匆走開,好像在躲瘟神似的。

  公子嘉預感到大難將至,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召來子革和子良,向兩人征求對策。子良說:“還能有什麽對策?夫子還是主動流亡吧!卿士們同屬穆族,可保孔氏有後於鄭國。”

  公子嘉十分惱火,他說道:“鄭人都稱你我三家一體,沒有老夫,你們最多是個下大夫。如今孔氏有難,你竟然坐視不問,真是令老夫心寒呀!”

  子良說:“但願夫子提拔我們的初衷不是為了幫自己起大事。夫子如果起事,麵對的不僅是鄭人,後麵還有晉人和整個聯盟。夫子如果能夠認清利害,應當選擇主動流亡。”

  公子嘉那執拗的脾氣又頂上來了,他說:“我不走!也不起事!我倒要看看自己能得到什麽下場!”

  子革與子良對視一眼,歎氣道:“如果君主追究叔父的責任,我將派族甲保護叔父逃走;這是我能做到的最大的幫助了!”子良也做出相同的承諾。

  八月十一日(高厚被殺後數日),子展、子西集合了一支軍隊,並將士兵們布置在太廟前的廣場上;然後敲起木鐸,把民眾吸引過來。子展登上台階,對在場的人說道:“公子嘉無道,數年前串通五氏族發動叛亂,殺害國家卿士,盜取上卿地位,妄圖獨霸大權,殺害無辜大臣。去年又勾結楚人,妄圖滅亡公室,顛覆社稷,篡奪君權。上天有眼,未使他的陰謀得逞;但是他既然已經變成國家的的敵人,就必須受到懲罰;而且每個人有消滅國賊並獲得獎賞的權利。所以,就請跟隨我們前去討伐孔氏吧!”

  國人本就痛恨子孔,現在聽說報仇還能得到獎賞,頓時振臂高呼。子展和子西見已經煽動起國人的情緒,立即大步走下台階;國人自動讓出一條通道,兩人隨即率領軍隊和國人直奔孔氏住地。

  公子嘉以為憑借三氏族甲完全可以抵抗任何家族進攻並全身而退,沒料到對方卻把國人發動起來了。望著無窮無盡如喪屍般湧來的民眾,防守者大為恐懼,很多人當時便放棄職責逃走了,國人一擁而入。公子嘉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子良說的對,我真的是在和國人作對。”

  當時子革和子良不在孔氏府中,兩人見勢不妙就逃走了。兩人結伴逃到楚國,後來子革憑借他的卓越的才幹被楚靈王任命為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