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楚 吳臯舟之戰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45
  這年秋天,楚國對吳國發動了一場大規模入侵,以報複吳國去年對楚國的戰爭行為。令尹子囊、王子宜穀、王子午率軍東出大別山,掃蕩了吳國的兩個邊邑,然後駐紮在棠(今江蘇六合北偏西)以等待敵軍進攻。

  諸樊把大臣召集到一起商討對策,大多數人都主張渡過長江主動出擊,但是季劄卻持不同意見。他說:“楚人憑借大江天險,準備以逸待勞;我們主動出擊就上當了。楚國人是不會過江的,否則早就從鳩茲過來了;楚人見我不出兵,一定會原路返回。我認為應當派一支軍隊在臯舟險道設伏,如果楚軍貪圖近路就會鑽進圈套。到那時就可以將敵人一舉擊潰。”

  諸樊連聲叫好,大夫們也沒有反對的,這個方案就被通過了。

  楚軍急切地盼望與吳軍決一雌雄,但是敵人的影子始終沒有出現在長江對岸,就好像吳國人根本不在乎楚軍越過長江天險似的。這種情況使得子囊對局勢發生了誤判,他以為敵人在江南設下埋伏等著楚軍,但是他的作戰計劃裏沒有渡江這一項。

  子囊又等待了幾日,他確定敵人不會出現了,便下達了回師的命令。作為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他擔心吳國人趁撤軍的機會突然渡江發動進攻,於是命王子宜穀和王子午率軍先行,自己負責殿後;楚軍前後兩部相距十餘裏。這個命令最終挽救了眾多軍士的生命。

  那兩位王子都是子囊親自調教出來了的優秀將領,宜穀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就是有些自以為是。出發前,子囊告誡他一定要多派斥候偵查道路,要選擇平坦空曠之地行軍;又叮囑王子午盯住他,在他“犯病”的時候糾正他的命令。

  楚軍前隊很快行進到一處岔路前。當地向導說:“向左的道路叫做‘皋舟’,道路近而險;向右一馬平川,但是要多走兩天。”

  王子宜穀馬上下令進入隘道,但是王子午說:“你忘記令尹大人的命令了嗎?”

  王子宜穀說:“此處已經遠離姑蘇,吳國人不可能跑到這麽遠的地方來設伏;如果能,我們一定可以打探到消息。”

  王子午說:“那麽就再打探一下吧!”

  王子宜穀說:“有探路的時間我們就走大道了!你膽子小就走在後麵,等我過去後找幾個當地村婦過來接你。”

  王子午大怒,他說:“我要向令尹大人報告你的玩忽專斷!”說完駕車離開隊伍。王子宜穀不屑地“哼”了一聲,啟動戰車進入險道。

  子囊收到消息大驚,立即派人去阻止宜穀,但是已經太遲了。

  宜穀軍在通過隘道最險之處時遭到事先埋伏於左右的吳軍的猛烈攻擊,楚軍被截為數段,彼此不能相顧。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楚軍大部被包圍,尾巴則退回來了。子囊趕到隘口前開始布置任務;他把軍隊分成兩部,自己親率一部從地勢較緩的那側迂回到敵軍背後,命令王子午率第二部分占據對側製高點,以堵截敵軍。

  子囊部向前行進數裏,很快看見了正在戰鬥的兩軍。援軍士兵們眼裏冒著火,首先放了兩輪箭,射倒了一批敵人;隨後發動衝鋒,用投槍放倒了第二批人;最後衝到敵人麵前使用短兵器進行格鬥。

  吳軍沒料到背後失火,場麵頓時大亂。但是他們占據的地形處於優勢,吳軍一旦穩住陣腳,援軍的進攻就變得困難了。但是吳軍此時也隻能采取守勢,如此一來,困在隘道裏的王子宜穀部便逃過了全軍覆沒的災難。但是王子宜穀運氣不好,行動有太過激進,戰鬥開始不久就被敵軍俘虜了。

  子囊心中有恨,立即下達了強攻的命令。這是他一生下達的最後的命令,也是他犯下的最為致命的錯誤。吳國人很高興看到敵軍發動自殺性進攻,指揮官鎮定自若地發出命令,士兵們有條不紊地打擊敵人。突然,一支利箭迎麵射來,射中了子囊的胸部,子囊痛苦地扶著車欄,使自己不至於倒下,同時命令車右繼續擊鼓。

  敵軍大喊:“敵首已經重傷,快衝下去殺光楚國人!”吳軍頓時嚎叫著從防線內洶湧而出,揮舞著兵器,人人爭先。王子午則高喊:“令尹無恙!殺敵成仁!以死捍衛楚國尊嚴!”於是軍士們緊握武器,迎著凶狠的敵軍衝過去,兩軍立時展開一場慘烈的肉搏戰。

  雙方戈對戈、劍對劍、拳頭對拳頭,都采取以命相搏的打法,已經沒有戰術可言了;有些人相互拉扯、擁抱著滾下陡坡和崖壁。戰事陷入膠著狀態,誰也不肯後退一步。

  關鍵時刻一支神奇的楚軍改變了戰場格局。原來被困於隘道的楚國軍士中有些人善於攀爬,他們先沿著峭壁爬上來,然後甩下繩子把更多的同伴拉上上來。楚軍很快集結了一支大軍,軍隊從吳軍側麵發起衝鋒,吳軍終於感到吃不消了,指揮官發出收兵的命令,軍士們便慢慢退回高處。

  楚軍也緩緩退下山坡,雙方草草打掃了一番戰場便各自回國了。

  王子貞胸口的箭傷是致命的,內髒損傷和嚴重的感染把他折磨得虛弱痛苦不堪,他回到郢都後便無法動彈了。王子貞在去世前對王子午說:“吳禍已經興起了,留給楚國的時間不多了!楚國不能繼續妄自尊大了,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加高加厚郢都的城牆,不能把國人變成敵人的魚肉!”

  王子貞去世後,楚康王命王子午為令尹、王子罷戎為右尹、薳子馮為大司馬、王子橐師為右司馬、王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王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養由基為宮廄尹。

  這個陣容令鄰國感到震撼,有人說:“在楚國新王身上可以看到晉周(晉悼公)當年的影子。楚國新王知人善任,任用的都是賢能的人;如此一來,國人就消除了不安分之心。《詩》說:‘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指的就是能善用人。王、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指的就是‘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