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魯莒互侵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959
  魯襄公十二年(BC561)對大多數華夏諸侯來說都是相對平靜的一年。但是魯國則沒那麽幸運,就在本年春天,莒國人無緣無故入侵魯國東部邊境。這種事想都不用想,幕後黑手肯定是齊國人。魯國人都很煩惱,而季文子卻十分高興:魯國剛剛完成擴軍,他正想檢驗下新軍的作戰能力。

  莒師此時已經包圍台城(今山東費縣東南),而台城後麵的費城就是季孫氏的采邑。台城裏的武裝力量僅夠防守之用,魯人隻能眼睜睜瞅著敵人在鄉野間胡作非為,自己卻毫無辦法。

  季武子召集起自己麾下的一軍,悄悄將軍隊帶進費城——城裏有季氏軍隊的武器庫。軍隊在城裏停留一日,第二天太陽還未出生之時便在季武子的率領下對著台城直衝過去。軍隊經過一個時辰的急行軍到達台城郊外。

  莒人當時大多都沒在軍營中,而是散散慢慢地遍布於鄉野各處,很多人都處於昨夜宿醉的沉睡中。魯軍成扇形包抄過去,把敵人從農舍等建築物中趕出來進行屠殺。莒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如豕突狼奔般四處逃竄。魯軍在後麵緊追不舍,一直追進莒國邊境。

  季武子見追逐逃兵不會取得什麽戰果,於是準備對敵國的城邑進行報複。他見莒國的鄆城就在不遠處,便率軍直接闖進毫無防備的鄆城。季武子在城裏劫掠一番,把城裏一口著名的大鍾搶回去獻給了魯襄公。

  夏天之時,士魴奉命到魯國來訪問,主要目的是對魯國人多年來對晉國做出的支持表示感謝,並對莒國入侵魯國表示慰問。士魴本來不負責外交事務,但是他去年對秦國打了敗仗,終日把自己關在家裏生悶氣;晉悼公怕他氣出病來,這才把他派出去放鬆心情。

  秋天之時,吳子壽夢去世了。壽夢在位二十五年,他如同秦文公一樣,首開對國人的教化,使吳建國近五百年來第一次次敲開東周大門,並對東周敞開大門,正式進入華夏大家庭。而吳國人那與生俱來的野性與華夏文明先進的思想與生產力有機結合之後,這個國家必將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壽夢去世後,他的嫡長子諸樊即位。

  由於魯與吳已經建立了同盟關係,所以魯人按照周禮的規定在周廟裏對壽夢的去世痛哭哀悼。

  鄭國的背叛對楚國人的打擊可謂史無前例的巨大,但是楚國人不得不麵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晉國的綜合實力對楚國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楚共王歎著氣說:“不穀的這隻眼睛算是白瞎了!誰能告訴不穀,楚國需要多少年才能重返鄭國?”

  好戰的少壯派大夫們怒氣衝天,他們強烈要求現在就把鄭國從春秋版圖上抹掉,王子貞不願傷害他們的勇氣和信心,又必須阻止他們發狂(以免楚共王衝動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結果費了好大勁才把大夫們的怒氣平息下去。

  後來秦人對晉取得的勝利總算稍稍驅散了籠罩在楚國人頭上的陰霾。

  王子貞不久之後在一次朝會上說:“晉國已經達到最強盛的時期,以後也不會現在更強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盛極而衰,天下國家曆來都是如此。晉國就要開始衰落了,而楚國還沒有達到頂峰,所以我們不要急於求成,隻要做好自己的事,保護好許、陳、蔡,等待時機重返中原就可以了。”

  大司馬王子午(子庚)說:“晉人征服鄭國,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許或者蔡;諸侯出師討伐,兩國必然向晉國求和。我認為應當對晉人的行動預先進行防範,最好的辦法就是進攻宋國,把華夏諸侯的注意力吸引到宋國身上來。”

  王子貞接著說:“我讚成。楚、秦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過,而且以後會更緊密。伐宋就要拉上秦國,我們把戰利品都送給秦國,隻為達到吸引諸侯注意力的目的。而且楚、秦聯手伐宋,也能減輕晉對秦國的壓力。基於以上情況,秦人肯定願意幫助我們,”

  楚共王於是派人到秦國去乞師伐宋,秦景公非常重視這次聯合行動,他派大庶長(相當於楚國令尹)親自帥師出征。

  冬,楚、秦聯合入侵宋國,聯軍蹂躪了宋國南部的大片土地,一直行進到商丘南三十裏處的揚梁。宋國人對侵略軍采取了回避的態度,並遷走了敵人行進路線上的人口。諸侯軍從四麵八方趕來救宋,聯軍見目的已經達到便各自撤軍了。

  這一年周靈王到了娶妻的年齡,他見諸侯們全都圍在晉悼公身邊,追隨他東征西討,竟然沒有一個人跑過來關心自己的終身大事,心裏不禁充滿了怨氣。周靈王想要從齊國娶一位王後,便把使者派到齊國去,提醒那位同為“靈”字輩的君主關注下王城裏即將發生的大事。

  齊靈公搞不清天子向諸侯求婚的禮節,於是向晏弱請教。晏弱說:“王室的慣例是,天子如果向諸侯請求王後,諸侯應當告知未婚公主的基本情況,答複使者說:‘夫婦所生的女公子多少人,妾婦所生的女公子多少人。’君侯沒有女公子而有姐妹或姑姐妹的,則答複說:‘先君某公之遺女多少人。’”

  齊靈公按照晏弱的指教回複了周使,並向使者通報了公主的姓名和簡曆。不久周人便將齊國公主接走了。

  本年是若幹年來難得的一個和平年,除了宋和魯以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遭遇到戰事。但是和平終究是短暫的,短的就像本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