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楚共王崩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389
  魯襄公十三年(BC560)春,魯國的一個叫做“邿(今山東濟寧東南)”的附庸發生了內亂。原來老邿君於去年冬天去世了,他那三個不爭氣的兒子誰也不服誰,各自糾集了一幫黨羽展開混戰。但是三人勢均力敵,誰也不能取得優勢,最後隻得各自割據了一方地盤互相對峙。

  三兄弟中有個叫子魚的自恃與季武子有些交情,他便派人到魯國求救。季武子大喜,他說:“齊國先大夫有話:‘推亡固存,天之道也。’邿亂而來求我,正是上天要我來滅亡它呀!”

  季武子馬上領著他的軍隊、在子魚的引導下開進邿城,魯軍和子魚沒費多大力氣就消滅了兩個兄弟的武裝;然後意猶未盡的魯軍又把興高采烈的子魚鎮壓了。季武子把俘虜和戰利品獻給魯襄公,魯襄公就把邿城“賜”給他了。

  與此同時,在晉國卻發生了兩件令人悲痛的事:智罃和士魴先後去世了。智罃突然發病臥床不起,以至於無法帶著兒子進宮麵君;晉悼公便親自來探望他。智罃的嫡長子去世較早,亡子隻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名叫智果。智罃把智果召來,要他向晉悼公稽首。智罃操著含糊不清的語言,向晉悼公表明,這個小孩子就是智氏的繼承人。

  但是當晉悼公向他征求中軍將的繼任者時,智罃卻眼睜睜地望著晉悼公、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晉悼公從智府出來後又趕到士魴家去,結果發現士魴的繼承人年齡比智果還小。

  兩位卿士去世後,晉國人在綿上舉行大蒐禮,以重新排定卿士們的順位。

  晉悼公決定任命士匄為中軍將,士匄本來就是中軍佐,晉悼公認為這樣中規中矩的命令不會引起卿士們的不滿和爭心。

  但是士匄卻推辭說:“臣之所以能夠輔助智伯,隻是因為臣比較熟悉智伯,習慣於與他共事罷了,絕不是因為臣有才能。伯遊(中行偃)年長,能力又超出臣許多,請立伯遊。”

  中行偃最終升為中軍將,他先前擔任的上軍將就空出來了。晉悼公命韓起為上軍將,但是韓起卻推薦了趙武;晉悼公又命欒黶為上軍將,一向狂傲自負的欒黶也表現出恭敬的神態說:“臣的才能不如韓起,韓起願意以趙武為上級,君侯還是聽從韓起的命令吧!”

  於是趙武為上軍將、韓起為上軍佐;欒黶為下軍將、魏絳為下軍佐。然後就到任命新軍將佐的時候了,由於智果和士魴的繼承人太小,又無法從大夫們中挑選出新的統帥,晉悼公隻好將新軍暫時並入下軍。

  任命公布後,晉人沒有不感到滿意的,諸侯們也心悅誠服。

  後世君子說:“謙讓,是禮的主幹。範宣子(士匄)謙讓,以下官員皆讓,就算欒黶那種惡棍也不敢爭奪權力。晉國能取得數世和平,就是因為效仿善人吧!一人為善,百官和睦,怎可不效仿?《書》說:‘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在上為善,萬民都會得的利益,天下將會永遠安寧。

  “周朝興起時,《詩》說:‘儀刑文王,萬邦作孚。’便是讚頌效仿善人的景象,等到衰落之時,《詩》說:‘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便是貶斥人不相讓的情形。君子能讓其下,小人能侍奉其上,所以上下有禮,奸邪遠離;這就是‘讓善’的結果,被稱為‘懿德’。

  “可是一到亂世,在上誇耀自己的功績而淩役小人,在下吹噓自己的能力而蒙蔽君子,上下無禮,結果造成亂虐並生;這就是‘爭善’的結果,就被稱為‘昏德’。國家凋敝,都是從爭善開始的。

  楚國人收到從晉國傳來的消息後,感到他們的機會來了。但是就在此時,楚國卻遭遇到一場更大的喪事——楚共王駕崩了。

  楚共王在去世前把諸大夫召到病榻前說:“不穀十歲那年就失去了父親(楚莊王),年少而執掌社稷。不穀還沒有接受完師保的教育就繼承王位,所以沒有德行,又在鄢陵損兵折將,使得社稷受辱。那樣的事不穀幹的太多啦,隻是給大夫們徒增煩惱。

  “托大夫們的福分,使我能夠死在正寢、得到安葬和祭祀,使神主安置在先君的禰廟之中。就請諡我為‘靈’或者‘厲’吧!大夫們從中選一個,我也就安心了。”

  卿大夫們麵麵相覷,沒有一人首先發言。

  楚共王繼續發命,他的口吻愈發嚴厲、力氣卻愈發虛弱。到第五次發命時,大夫們才哭著稽首,答應接受命令。

  秋季之時,楚共王駕崩,楚康王即位。太史在記事時詢問采用哪個諡號。王子貞說:“等我與大夫們商量下。”

  一群不明所以的大夫們說:“還是‘靈’溫和些,‘厲’字太凶了!先王還不至此。”

  王子貞說:“誰說要定那兩個字了?我認為應當是‘共’。”

  大夫們說:“可是先王已經發布遺命,而大夫們也接受了。”

  王子貞說:“先王的遺命是‘恭’,不是靈和厲。赫赫楚國,先君降臨;先君撫有蠻夷,大征南海,使諸夏方國歸附大楚,取得大的武功,臨終卻檢討自己的過失,難道不能稱為‘恭’嗎?請以共為諡。”

  大夫們們點頭稱“喏”,諡號就這樣定下來了。

  當時鄭國使者良宵和石?仍然被楚人扣押著,但是楚人已經把兩人從關押奴隸罪犯的大車庫裏帶出來,軟禁在大夫們的家裏了。

  良宵這個人年少而狂。他有著高貴的出身(他是七穆大夫首領子良之孫),父親又早死(公孫輒死於尉止之亂);他一旦成為良氏的首領,便失去了管教約束。他繼父親之後又成為鄭國卿士,結果就開始享受家族、公室權力帶來的雙重特權。

  石?一刻也不能忍受與他相處的日子,於是找到王子貞說:“楚國先王五年前就開始對征服鄭國進行占卜,有吉兆就出師,沒有就增修國政繼續占卜。如今楚國無法與晉國競爭,鄭國使者有什麽罪過?良宵的人品你是知道的,上任伊始就把卿大夫們得罪個遍,把先王禮樂糟蹋個遍。寡君非常討厭他,所以派他到楚國來報凶,其目的就是希望借刀殺人,使他死在這裏。

  “所以啊,您扣留一位卿士,除去了鄭國人的禍害,又使鄭人得以借題發揮;國人親晉而憎楚,從而加固了與晉國的關係。您扣留他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嗎?

  “但是如果把良宵放回去,寡君必然恢複他的卿位;他憎恨寡君和卿大夫們,必然與他們為敵。公室大夫互相牽製拆台,對楚國不是有利無害嗎?”

  王子貞說:“不錯,我還真沒想到。”不久便將兩人放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