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中原大戰(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08
  新任上卿是鄭穆公最後一個兒子公子嘉(子孔),他下麵是公孫舍之、公孫蠆、公孫夏等人。公子嘉這個人沒什麽政治主見,又愚魯不堪,兄弟們議政時他根本插不上嘴;兄弟們領軍出征時他就躲在城裏搞“後勤工作”。但是他對權力卻有著無與倫比的貪婪,總算幻想著有朝一日升為上卿,他將“如何如何”。

  公子嘉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他義正言辭地聲稱要“全力挽救鄭國於危亡之中”,然後把使者派到虎牢關去向晉國人請和。

  這個結果是晉國人早已預料到的(否則鄭人還能有更好的辦法嗎?),於是欣然表示接受鄭國人的請求。但是就在鄭國與晉國商討會議程序之時,楚國人又跑過來攪局了。原來令尹子囊見鄭國被諸侯們搞得苦不堪言,他以最快的速度率領軍隊北上。楚軍駐紮在穎水南岸,密切地注視著攻守雙方的一舉一動。

  楚軍的到來給原本已經明朗的局麵徒然增加了變數,鄭國人心中生出很大的憂慮。他們可以預見到,一旦自己重歸華夏聯盟而聯軍又撤退之後,楚國人馬上就會衝上來對著鄭國大打出手。

  晉人發現鄭人先前的態度誠摯而恭順,但是現在卻變得猶猶豫豫、閃爍其詞。晉人隻好把一些苛刻難以接受的內容(如果不是楚國人在一旁虎視眈眈,鄭國人本來會很痛快地接受)從已經擬好的盟約中刪除,以盡快與鄭國人簽約(晉人的原則是,無論什麽樣的盟約,一定要先簽一個,隻要把鄭國拉進聯盟,楚人就隻能無功而返了)。

  十一月,鄭國與十二國諸侯舉行了盛大的簽約儀式,稍後聯軍便沿著鄭國邊界外側(以示對盟友的尊重)南下迎擊楚軍。

  聯軍到達陽陵時停下來,此地距離楚軍大營已經不及三十裏。諸侯們以為憑借己方浩大的聲勢和高昂的鬥誌一定能夠嚇跑楚軍。

  但是在另一麵,王子貞對部下們說:“晉國人一直用武力逼迫鄭國人,用貢賦來壓榨鄭國人;而我國則用玉帛來結交鄭國人,用婚姻來使兩國人成為一家人。鄭國人從骨子裏還是親附我國的;如果我們畏懼強敵而逃跑,就相當於徹底拋棄鄭國;但是如果向鄭人表明我們堅決不退的態度,鄭國人一定會回到南方聯盟。

  “先大夫屈瑕說:‘戰敗者死。’那是因為指揮者將本來將可以取勝的戰鬥打成了敗仗。本次與華夏人開戰或許會遭到失敗,但是不得不打;我們即使失敗,後來人也一定會繼承完成我們未竟的事業!”

  軍士們歡呼不已,王子貞的講話極大激發了他們的榮譽感和尚武精神。楚軍開始加固營壘,修繕戰車兵甲,囤積糧草輜重,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楚軍的舉動完全出乎聯軍的意料,智罃感覺到了從那支哀兵的內心中爆發出來的強大求戰欲和對勝利的渴望。智罃不是狂熱的好戰分子,也沒有令尹子重那樣變態的虛榮心理;他堅信聯軍能夠擊潰甚至全殲楚軍,但是如果考慮到戰勝的後果,考慮到明年、後年甚至十年以後的中原局勢,他真是不敢往下想。因此他決定讓鄭國獨自承擔風險,以避免和楚軍交戰。

  因此智罃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說道:“我們對麵是一支準備慷慨赴死的軍隊,我們雖然也不怕死而且數量占優,但是如果回避楚軍,楚軍必然會變得驕傲。到那個時侯再與其交戰,則楚軍必敗。”

  欒黶斜著眼睛盯著他說:“夫子作為晉國上卿,怎麽能說出這樣的話?逃避楚軍是我國的恥辱。晉國召集天下諸侯就是為了請大家觀看我們如何在敵軍麵前逃跑的嗎?夫子回國去吧,我將獨自迎戰敵軍。”

  在場的卿大夫都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從邲之戰過後,晉國再也沒有發生過卿大夫違抗中軍將命令的事件。這起抗命事件標誌著晉國公室經過短暫的和平時期後再次出現分裂局麵。

  欒黶說完便退出中軍帳,隨即命令部屬拔營南下。

  趙武說:“曆史又重演了,而且最後的結局我們也是知道的。我們不能看著欒伯以偏師陷於敵陣,我們也進軍吧!”

  聯軍於是拔營南進,十一月十六日,聯軍在穎水北岸紮營,與楚軍夾穎水而峙。雙方一連對峙數天,誰也不肯首先發起進攻。此時聯軍的糧草已經所剩無幾,軍隊都在準備撤退工作。

  當時鄭軍的指揮官是公孫蠆,他對部下說:“華夏諸侯已經打算撤軍,肯定是打不起來了。聯軍撤退後楚軍必然包圍新鄭,而聯軍又不能救,那將是國家遭受另一場災難的開始。我看不如與楚國結盟,以緩解即將到來的災難。”當天晚上他就乘坐一隻小船,悄悄渡過穎水去見王子貞。雙方行動都很迅速,兩人連夜簽訂了盟約。

  但是公孫蠆在返回途中被晉軍斥候發現了。斥候不敢盤問公孫蠆,立即把消息報告給智罃。智罃已經猜到鄭國人的心思,他不禁大罵欒黶愚蠢,罵公孫蠆狡猾,又馬上派人去召公孫蠆,公孫蠆把指揮權交給副手,命令他做好交戰準備,告訴他晉軍一旦對鄭軍發起進攻,立即把楚軍放過穎水。

  公孫蠆來到晉人中軍帳,晉國的卿士們都用威脅的目光注視著他。麵對智罃的質問,公孫蠆絲毫未作隱瞞,將所有情況和盤托出。

  欒黶第一個忍不住了,他跳起來高聲指責鄭人沒有信用、背叛盟約,要求扣押公孫蠆,馬上進攻鄭軍。智罃及時製止了欒黶的囂張舉動,他送走公孫蠆後說道:“我們不能擊敗楚軍,又無法庇護鄭國,罪在我們,鄭人有什麽罪?我們進攻鄭師,楚軍必然救援;戰而不勝,必然被諸侯恥笑。諸侯都有歸心,不會全力作戰,我們就不要違背眾人的意願挑起戰事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諸侯各自撤軍,晉軍蹂躪了鄭國北部的兩個邊邑便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