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中原大戰(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82
  魯襄公十年六月,楚國與鄭國聯合起來對華夏諸侯滅亡偪陽進行了報複,報複對象就是偪陽被滅的既得利益者——宋國。楚軍在王子貞的率領下到達訾毋(今河南鹿邑南),公孫輒率領的鄭軍已在此地恭候多時了。

  兩軍合兵一處向宋國進發,聯軍沿途摧毀了一些小城邑,隨即包圍商丘。宋人貫徹防禦思想,堅守不出。六月十四日,聯軍開始進攻商丘北門——桐門。

  衛獻公受晉悼公指示開始從各個城邑征兵,征募者源源不斷趕往襄牛(在衛國南部,就是當年衛成公遜位後居住的那座城市)進行集結。

  援軍的到來使得楚、鄭聯軍壓力倍增。王子貞對新政方麵的“懶惰懈怠”向公孫輒表達了少許不滿。他說鄭人眼見敵人在增兵卻沒有絲毫反應,鄭國人是不是應當給衛國製造點麻煩?公孫輒不敢怠慢,立即把消息送回鄭國去,請求公子騑對衛國人采取反製措施。

  公子騑把消息通報給各卿大夫們,向他們征求意見。大臣們都感到非常無奈,因為連年的戰事已經把鄭國的家底幾乎掏空了,而且戰爭對國家賴以存在的農業破壞巨大,國民吃飽都成了問題,但是又不能不給楚國人以滿意的答複。

  公孫舍之說:“必須要討伐衛國,否則無法對楚國交代。”

  公子騑感歎道:“國家已經疲敝不堪啦!伐宋已屬勉強,更何況是伐衛呢?國家已經沒有力量進行兩場戰事了!”

  公孫輒說:“既得罪晉國,又得罪楚國,鄭國必然滅亡;國家雖然疲敝,但是跟亡國比起來還是能夠接受的。”

  大夫們雖然無奈,但是不得不支持公孫輒。鄭人於是征集了一支軍隊,由皇戌的兒子·皇耳率領入侵衛國。

  鄭軍從西南方向侵入衛國邊境,向著楚丘進軍。孫林父此時正在襄牛進行出征前最後的工作,他得到急報後不得不領兵回救。皇耳一直在楚丘城下虛張聲勢,大肆搞各種破壞,後來聽說孫林父已經率軍趕來;他見出師的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下令撤軍回國。

  孫林父撲了個空,他感覺被敵人戲耍了,又見城外房屋、農田被糟蹋得一片狼藉,不禁大怒。他本來想追擊敵人,但是情報顯示敵軍的數量遠大於自己手中的軍隊。他把軍隊留在郊區,然後迫不及待地進入都城。

  孫林父先到後宮看望了他的老情人定薑(衛定公夫人),並對她訴說了自己的煩惱:“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應當追擊敵軍”。

  定薑說:“如果左右為難,那就進行占卜吧!”

  孫林父於是親自進行占卜。他把結果展示給定薑看,定薑問:“爻辭怎麽說?”

  孫林父說:“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其雄。”

  定薑說:“出征者指的就是鄭人;喪失雄兵就是遭遇大敗。這是追擊者的大利,大夫應當把握住這次機會!”

  孫林父大喜,馬上把兒子孫蒯召來,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命他立即追擊敵軍。

  皇耳率領的是一支疲敝、厭戰、軍心渙散的隊伍。鄭軍入侵時拖拖拉拉,撤軍時也磨磨蹭蹭(因為家裏也有一堆煩心事等著他們,所以軍士們寧可把時間浪費在無所事事的旅途上以逃避現狀)。

  鄭軍進入鄭國境內,軍士們對敵人已經完全失去戒備之心。皇耳見太陽已經沉入地平線以下,於是下令在原地露營。

  追擊者也悄悄越過邊境,在鄭軍身後五裏處埋伏下來。衛軍的斥候驚喜地發現鄭軍不但沒有挖掘壕溝設置藩籬,甚至取消了夜巡工作。入更之後,衛軍人銜枚、馬摘鈴、偃旗息鼓、潛師而起,突然襲擊了呼呼大睡的鄭軍,殺死殺傷無數,甚至俘獲了主帥皇耳。

  秋七月,楚、鄭聯軍對宋作戰取得了一些戰果,鄭軍搶劫了大量已經成熟的麥子,將糧食運回新鄭。之後,聯軍解除了對商丘的包圍,轉而入侵魯國西部邊境,其目的仍然是搶糧。在魯國人忙於應付侵略軍的時候,莒國人又在魯國東部製造了不少麻煩。

  聯軍搶劫了魯國的幾個邊邑後又向南進發,包圍了宋國附庸蕭城。八月十一日,聯軍攻克蕭城。兩軍瓜分了蕭城大捷中取得的戰利品,王子貞認為本次出師獲得的戰果已經夠大了,於是誌得意滿地帥師回國。公孫輒卻意猶未盡,他繞道宋國北部,又在那裏挑起事端,取得了大量糧食和牲畜。

  孟獻子對鄭國本年的一係列舉動表示震驚,他說:“鄭國恐怕要發生災難了吧?執政者的命令簡直可以用窮兵黷武、喪心病狂來形容了!西周最強盛之時也沒這樣瘋狂,何況是鄭國呢?如果有災難,將會發生在執政的那些人的身上吧?”

  鄭國人的行動同樣激怒了晉悼公和諸侯們。晉悼公很快對諸侯們下達了進攻鄭國的命令。八月二十五日,十二國諸侯軍隊在牛首會師。晉悼公在戰前會議上放出狠話,這次不把鄭國人收拾得服服帖帖,他絕不返回晉國。

  八月底,十二國聯軍北上,再次將新鄭圍得水泄不通。

  大敵當前之際,鄭國內部卻突然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動亂:這場動亂的起因並非由於權力之爭,而是起於私人仇恨;幾個默默無聞的小家族突然發動叛亂,結果使鄭國的三位卿士(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和數位大夫被殺,鄭簡公也險些遇害,國家政治格局也由此發生劇變。

  但是為了不打斷本章敘事的連貫性,我將在下一章詳細敘述那場動亂的詳細經過。

  動亂發生的當天,叛亂者奪取了城門,從城裏衝出來逃進聯軍營地。晉悼公收到消息後可是吃驚不小,他馬上傳令停止進攻,又把將領們召集起來研究對策。

  智罃說:“三卿一死,鄭國將不能繼續抵抗。與其繼續強攻鄭國,不如等新的執政者主動求和。得到鄭國是遲早的事,為什麽要放棄一個完整、友善的盟友而搞得兩敗俱傷、最後得到一個破敗、仇視晉國的敵人呢?”士匄、中行偃吃夠了進攻偪陽的苦頭,也隨聲附和、表示同意。

  晉悼公認為有理,決定給鄭國人以緩衝的時間,以等待信任執政者做出決策。晉悼公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圖,下令將軍隊撤到虎牢城,並加固了虎牢的城牆,放出風來說,鄭國人隻要與晉國締結盟約,他就把那座天險還給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