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滅偪陽(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971
  士、中行在戰前沒有對偪陽的防禦體係進行實地考察,也沒有製定可行的作戰計劃;聯軍現在隻是一味強攻,而防守正是偪陽人的強項。時間一天天過去,聯軍傷亡也在逐日增加,偪陽城依舊巋然不動;更有甚者,當攻城者垂頭喪氣地撤回去時,守城者就在後麵挑撥聯軍的情緒,慫恿敵人繼續進攻。

  士匄和中行偃終於泄氣了,兩人垂著腦袋去見智罃說道:“雨季就要來啦!我們還是撤軍吧,時候再晚些就回不去了!”

  智罃大怒,抓起一具弩機向兩人砸過去,兩人左右一閃,弩機從中間飛過去。智罃咆哮道:“你們攻陷偪陽,封完向戌再來向我報告!我恐怕你們擾亂君命,所以才同意進攻偪陽。你們勞頓諸侯,興師動眾,牽著老夫的鼻子到了這裏。你們不但愚蠢而且無能,現在又想把罪過推到老夫身上!當君侯怪罪下來,你們會說:‘啊!如果不是那個老家夥下令撤退,我們早就拿下偪陽了!’老夫年紀大了,承受不住重罪啦!七日不能攻下偪陽城,我必取你們的首級!”

  兩人跌跌撞撞逃出中軍帳,都受到了極大的驚嚇,不停地撫摸著狂跳不止的心髒。兩人回到軍帳,各自聚集起自己的部下說道:“雨季就要來了,偪陽還是沒有攻下!中軍大人已經下了死命令,五日之內不能占領偪陽,咱們就集體自殺吧!”

  五月四日淩晨,士匄、中行偃親率大軍開始攻城,晉軍將投石機、攻城車、移動雲梯等能用德攻城器械都用上了。兩人冒著敵人的箭雨飛石,在戰鬥的最前沿指揮戰鬥。他們讚揚勇敢的人,鼓勵猶豫的人,懲罰懦弱的人;身上的傷每天都在增加,眼睛紅腫不堪,嗓子已經發不出聲,兩人便以旗、鼓發出命令。兩人將晉軍分為三個部分,一部攻城疲敝了就撤下來休息,另一部分繼續進攻。晉軍可以休息,偪陽人卻一刻也不得安生。

  五月八日是兩人規定期限的最後一天。這天淩晨,兩人早早起床,與軍士吃完早飯,將他們聚集在一起,扯著嘶啞的嗓子,連喊帶比劃:“今日如果不能攻下偪陽,明日我們隻有在天上相見了。今天我不會再發布任何軍令了,因為我的嘴裏含著玉,說不出話。所有的戰鬥都由你們自發進行。但是,我仍然希望今晚與諸位在偪陽城內開懷暢飲。拋棄勝利和榮譽吧,今日咱們是為了活著而戰!”

  於是當日就爆發了最猛烈的進攻,正午時分終於有一處城牆在器械與人力的破壞下塌陷了。所有士兵都奔著缺口湧過去,每個士兵的眼睛都是紅的,他們絲毫不在乎自己的性命,隻是義無反顧地向前衝殺。

  不久又爆發了慘烈的巷戰,防守者們在房頂上、在房屋中、在大樹上,憑借一切依托與敵人戰鬥;有些抵抗者把敵人引進院子裏,然後放一把火,與敵人同歸於盡。

  偪陽子在宮中做最後的抵抗,晉軍從宮牆四麵翻進去,抵抗者誓死不降。最後,偪陽子自殺未遂被俘,城市終於在傍晚時分陷落了,軍隊開進宮城;士匄和中行偃雙雙躺倒在地上,望著滿天星鬥說:“智伯說得對,咱倆真是愚蠢之極:為了別人的事情,差點害死自己。”

  但是兩人將偪陽交給向戌時,向戌卻連連推辭——他可不想在諸侯們憤怒的目光中接受這座不詳的城市,於是說道:“晉君如果以偪陽安撫寡君,則宋國上下安寧;如果專賜給戌,就變成動用天下諸侯之力、為臣一人牟利了!這是多大的罪過呀!臣死也不敢接受!”最終這座城就歸宋國公室所有了。

  晉人回國時,宋平公在楚丘(商丘東北)宴請晉悼公和卿大夫們。席間宋平公請求為晉悼公演奏《桑林》。桑林本來是桑山上的一片叢林,傳說商湯時期天下大旱七年,湯就在桑林修建神社進行祈禱,上天便普降喜雨。從此以後,桑林就被商人奉為聖地。

  《桑林》本來是商王之樂,後來被宋人繼承。宋人演奏《桑林》,就是把晉悼公當周天子對待了。智罃於是辭謝道:“寡君未免於此。”

  但是士匄和中行偃卻說:“宋、魯都用天子之禮樂,諸侯也常到兩國去觀禮。宋用《桑林》來招待君侯,不是也可以嗎?”

  晉悼公對著宋平公點頭微笑,宋平公便命樂隊入場。首席樂師舉著一麵被稱為“旌夏”的大旗帶領樂隊進入,晉悼公突見大旗,心髒不禁一陣房顫。他麵露驚懼,立即捂著胸口退入房間。

  原來旌夏之上插著染成五色的雉雞尾羽;晉悼公曾做過一簾妖夢,他夢見一個頭插五色雉雞尾的厲鬼把他的心挖出來。今日看見旌夏,他立即想起那個噩夢,所以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宋平公得知情況連忙撤掉旌夏,然後把晉悼公從房間裏請出來,繼而演奏了那首著名的《桑林》。

  晉人繼續向西行進,晉悼公到達著雍時便一病不起。晉人對病因進行占卜,結果卜官說其中有桑林大神之兆,估計是冒犯到鬼神了。士匄和中行偃說他們要回到桑林去祭祀大神,智罃說:“不需要祭祀。我們已經向宋人辭謝了,可是宋人執意要演奏;即便有鬼神,冒犯他的也是宋人。”晉悼公回國後病情真的消失了。

  晉悼公恢複健康後,晉人就在晉武公的廟裏舉行獻俘儀式。晉悼公又向周靈王回報了滅偪陽的經過。周靈王命內史在偪陽選出一支氏族,並將氏族遷到晉國的霍城,以延續妘姓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