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鄭難未已(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771
  十一月十日,十二國諸侯與鄭人在戲(今河南登封北)舉行盟會。鄭國團隊規格高而數量龐大:鄭簡公與六卿、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輒、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卿大夫們的嫡長子全部出席了盟會。此時晉人如果把鄭國使團一鍋端,鄭國就滅亡了。

  士匄拿出晉國人擬好載書,向出席歃血儀式的人們宣讀:“至今日同盟之後,鄭國如果不唯晉國之命是聽,而懷有二心者,就讓上天降禍鄭國!”

  公子騑突然從隊列裏小步趨進到他麵前說:“上天早就開始降禍鄭國啦!所以才使鄭國居於晉、楚之間。大國不務德行而一味以武力要挾,使鄭國的鬼魂失去祭祀而湮滅,使鄭國人民不能從土地中收獲糧食,使夫婦困苦羸弱卻無處控告;這是要使鄭國滅亡啊!所以載書不能這樣寫,應當改為‘自今日既盟之後,鄭國如果不唯有禮而強、並且能夠保護人民的國家是從,就讓上天懲罰鄭國!’”

  中行偃大怒,站出來對公子騑說:“不可以!改掉你們的盟辭!”

  公孫舍之又走出行列說:“我國的載書已經在祖廟中向先君的神主宣讀完畢,上天、神靈和先君都已經聽到了內容,所以不可以更改了。如果神明可以欺騙,那麽大國也可以背叛了!”

  鄭國人不肯退縮,晉國人也不讓步,雙方虎視眈眈,都擺出了血濺五步、以武力解決的架勢。由於發生了這起突發事件,今日的歃血儀式估計是進行不下去了。

  老成持重的智罃終於開口了,他對中行偃說:“我國實在沒有德行,卻用武力威脅諸侯結盟,真是非禮之至了!非禮,如何領導聯盟?不如修改我們的盟書,姑且先結下此盟。我們回國樹立德行、修養民生之後再出師中原,最終必將得到鄭國,又何必隻求今日?我們沒有德行,必將被全天下諸侯拋棄,難道隻是鄭國一個國家嗎?我們如果懷有美德,邊遠之人也將來歸附,難道還怕鄭國不來嗎?”

  結果本次盟會就采用了鄭人提供的盟書。

  列侯回國後,晉人召鄭人出席一個盟會。子駟說:“婦人尚且從一而終,何況是國家呢?鄭國二三其德,難道是我們自身的問題?智伯說得好啊,鄭國之病、因在晉楚。晉楚不決一勝負,鄭國永遠都是這種狀態。所以,就製造機會使兩國大幹一場吧!晉國肯定會取得最終勝利,然後我們跟從勝者,可保鄭國十年平安。”

  鄭人於是故意怠慢晉使,晉使怒,回國後狠狠告了鄭人一狀。冬十二月,晉悼公再次糾集數國之師圍攻新鄭。但是這次入侵的象征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軍隊人數不多,攻勢也不猛烈,而且幾日後就解除了包圍。

  聯軍撤退時,公子嘉說:“我們可以追擊晉師。晉師疲敝且急於回國,追擊晉師必能大勝。”

  公孫舍之說:“一日勝晉,數年之患,不可以追擊。”

  魯襄公與軍隊回國時,晉悼公一直將他送到黃河渡口。晉悼公問魯襄公的年齡,季武子說:諸侯會於沙隨之年(魯成公十六年,晉厲公在取得鄢陵大捷後召諸侯會於沙隨)寡君出生。”

  晉悼公說:“十二歲啦!這被稱為歲星一終(歲星就是木星,木星運行天際一周為十二年,古人用木星來紀歲)。國君十五歲可以娶妻生子,行完冠禮之後就可以成婚了。君侯可以行冠禮了,大夫們何不為君侯準備儀式器具?”

  季武子說:“君主行冠禮,必須舉行祼、享之禮,並配以金石之樂,在先君的宗廟裏進行。如今寡君在軍旅之中,沒有準備器具。因此請在兄弟國家行禮。”

  晉悼公說:“寡人聽到夫子的話了。”

  兩國君主各自回國,魯襄公在途徑衛國時向衛國人借用了樂器,並在衛成公的宗廟中舉行了冠禮。

  鄭國人一年之中遭遇兩場大戰,家園破敗、人民疲敝、百廢待興,國人正在度過一個愁困痛苦的年關。可是災難仍然沒有完結,就在年底之時,楚軍又在楚共王的率領下,氣勢洶洶地殺奔新鄭而來——楚國人是來追究鄭國人與晉國結盟的責任的。

  公子騑下令向楚國求和。公子嘉、公孫蠆說:“剛與大國結盟,口血未幹就背棄盟約,這樣好嗎?”

  公子騑、公孫舍之說:“盟書上寫著‘唯強是從。’如今楚師伐鄭,晉國不救,則是楚國為強者。盟書中的約定哪敢背棄?況且被要挾簽訂的盟約哪有信用可言?沒有信用,神明不會降臨,鬼神唯信所臨。信用,是誠實的語言和善之主,沒有信用的盟誓是不聖潔的,神明不會降福於不潔的盟誓,背叛盟約也是可以的。”

  於是兩國在新鄭結盟。但是這次會盟也遇到了戲盟中同樣的問題,雙方為了一些內容爭執不下。就在此時,楚共王收到母親去世的消息,結果雙方草草簽訂了一個盟約,楚軍就迅速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