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欒書弑厲公(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048
  前麵說過,成周擁有著晉國的“第二公室”。第二公室的原領袖是晉文公的孫子公孫捷,公孫捷去世後,他的兒子孫周繼承了父親的地位。

  孫周當時隻有十三歲,是王孫越的內弟子。欒書與王孫越私交不錯,郤至出使東周後,他便派密使去見王孫越,並交給他一封密信。

  王孫越於是按照信中的請求對孫周說:“大國使者來訪,你不可不與他相見;以後你無論留在成周還是返回晉國,對你都是有益處的。”

  就這樣,孫周拜會了郤至,郤至也進行了回訪,兩人的舉動都被晉厲公的探子們洞悉無遺。

  晉厲公得到消息馬上把欒書召來,欒書到來時晉厲公正在房間裏快步踱來踱去,顯得十分焦躁。晉厲公說:“消息已經查實了,郤至確實與孫周勾勾搭搭。為了清除禍根,寡人打算刺殺孫周,以斷絕不臣之徒的邪念野心!”

  欒書含著的一口水全都噴了出來,他急忙搖手道:“孫周無罪,罪在他人;懲罰有罪之人即可,您身為華夏盟主,千萬不要給諸侯留下話柄!”

  郤至在成周的放浪言行在國內招致罵聲一片,由於郤至無意中把厲公也列為“理解不了”五個必勝條件的人,晉厲公的反應相當激烈。就算郤至沒有在私下裏會晤孫周,晉厲公也不再寵信他了。

  郤氏的仇人還有胥童、夷陽五、長魚矯等人。胥氏與郤氏的恩恩怨怨在前麵已經介紹過了,而夷陽五、長魚矯隻不過是晉厲公的親隨、玩伴,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什麽政治地位。

  當年郤錡看上夷陽五的一塊田產,那塊土地是夷陽五花大價錢搞到手的。郤錡想要把它買下來,但是夷陽五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同類土地十倍的價錢。郤錡一怒之下就慫恿原地主控告夷陽五,當時的司法官是郤至,他自然而然地把土地判給了原主,夷陽五則落得個地、財兩空。後來郤錡就用平價把土地買回過了(為了感謝原地主的配合)。

  郤犨也對長魚矯幹過同樣的事,而且他做得更直接、更過分。原來他用正常手段無法取得長魚矯的田產後,便用花言巧語騙得晉厲公的同意,在當地修條路。郤犨擅自改變了設計圖,結果那條路就從長魚矯土地的中間穿過去了。

  長魚矯大怒,他立即帶人趕來阻撓施工。郤犨早有準備,他就把長魚矯套上枷鎖,與父母、老婆塞進同一輛由垃圾車改裝的囚車裏遊大街,又安排人對著他們潑泔水、扔菜葉,使他們受盡羞辱。

  而如今,那三位仇家都成了晉厲公身邊的大紅人。

  晉厲公浸淫在極盡奢華放蕩的生活之中,經常幹出離經叛道的事。他除了破天荒地把土地賞賜給女人以外,還在舉行宴會時還先與女人碰杯,狩獵時先準許女人射箭。他喜歡各種各樣戎狄的音樂,就是不喜歡周代古樂——鄭國的例外,因為鄭聲比較放蕩。

  他經常穿戴著夷狄服飾,帶領一群身穿同樣服裝或者什麽也不穿的醉醺醺的男男女女,在亂七八糟的蠻族音樂伴隨下群魔亂舞,徹夜不息。整個都城默默忍受著巨大的噪音和君主的驕橫行為。

  最感痛心和恐懼的仍然是士燮。巨大的壓力使得這位並不是很老的人一夜之間須發皆白。自從鄢陵返回之後,他就稱病不朝;晉厲公一次也沒有去看望他——他樂見士燮不在自己耳邊呱噪。

  士燮把重要的族人和家臣召集到宗廟中說:“晉國君主凶暴,臣子奸佞,國家又戰勝強敵;外患消失了,內亂必然興起。雖然先父武子教導我要明哲保身、不要過於直率,但是我如果繼續保持緘默,那麽我和我痛恨的奸佞之人又有什麽區別?所以我必須以身犯險,才對君侯說了那番話。但是我知道,從那時開始,君侯對我的憎惡不亞於對欒、郤的憎惡。

  “大禍就要降臨啦!災難一定會從毀滅地位最高的人開始,而且一旦降臨就會很快蔓延開來,並且很難停止。就讓範氏遠離災禍吧!愛我的人都要向上天和鬼神祈禱,祈禱我快些死亡!隻有我死了,範氏才可以幸免於難。”

  在場的人無不傷心落淚,他們實在不理解:一個天下最強大國家的亞卿、一個道德品行可以和曆史上任何偉大人物相媲美的人、在這段晉國曆史最為“安定繁榮”的時期裏,為什麽既不能生,又不能死?

  士燮不能忍受現場的悲傷氣氛,就讓大家退出去了。他留下自己的兒子士匄說:“我年輕時與你現在一樣,衝動、不謙退、好顯示自己,為此你祖父曾狠狠責打了我一頓。我的這種習性在君主賢明、上下同心時尚且不可有,何況在黑暗的暴君時代呢?

  “先君靈公的性情雖然暴虐,可他畢竟是個小孩子,做的也都是孩子事;現在的君主已經是成年人,而且經曆了數次大戰。靈公時期大臣們忠誠而團結,現在卻奸臣遍地、各懷鬼胎;靈公身邊隻有一些優伶弄臣,他也不過隻想著吃喝玩樂,現在君主身邊則是一群有勢力的墮落子弟,而且君侯已經打算用他們來清除和替換我們這些世卿大夫,而且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所以,匄啊!我死了以後,你要拒絕繼承卿位,離開新田,不要在乎地位有多低下。中行桓子、郤成子(荀林父和郤缺)不也是從鄉野裏興起的嗎?隻要你恪守周禮,還怕沒有光耀祖先的那天嗎?”

  士匄不禁失聲痛哭,之後他又問了一個問題:“那麽災難到什麽地步可以停止呢?”

  士燮說:“風遇山則止,這座山會是誰呢?或許是欒氏吧?也可能是新君。”他說完就關閉家門,自斷飲食,平靜地迎接即將到來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