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鄢陵之戰(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45
  在楚國,子反和子重兩人的權力鬥爭一直是王室內部的主要矛盾。

  子反的地位雖然不如子重,但他的勢力在很長一段時期間裏都壓製著子重;這是因為楚共王更喜歡那位爽朗外向的、脾氣秉性和自己相似的叔叔;而卻對子重那陰鬱的外表和特有的、深不可測的心機感到不舒服。

  子反的政治命運與鄭國緊密聯係在一起;鄭國雖然受他保護,但是他一旦失去了保護的對象,也相當於失去了保護自己的資本。因此隨著鄭國的背叛,子反就成了落水狗,他被推到風口浪尖上:楚共王埋怨他,政敵們詆毀他,朋友們遠離他。

  另一麵,子重卻通過華元把宿敵晉國拉到談判桌前,簽訂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晉楚和約》。一時間,子重再次發出萬丈光芒,耀眼得令人不敢直視,吸引了無數人讚美和圍觀;子反卻像個即將燃盡的灰煤球,隻剩下一縷青煙,使人掩鼻逃遁。

  子反有兩個最重要的黨羽、王子成和王子茷(子重的死黨則是王子壬夫和王子申)。三人聚在一起密謀了很久,最後決定從遭受失敗的那個地方下手以重新贏得勝利。即,隻要把鄭國再次拉進楚國的懷抱,他的勢力就可以再次淩駕於子重之上了。

  子反於是準備了一份材料,隨後在某個私人場合提交給楚共王,當時在座的還有共王的弟弟王子貞(後來的令尹子囊)。

  子反極力鼓吹他的北伐計劃,叫囂著要使用一切常規和非常規的手段征服鄭國或者懷柔它。

  王子貞問道:“楚國剛剛與晉國結盟就背叛,是不是太過分了呢?”

  這句話正好落入子反設置的圈套,子反立即借著王子貞的話頭猛烈抨擊了子重主導的和解政策。

  子反說:“大國簽訂盟約是為了求得利益,小國簽訂盟約是為了求得保障。所以敵國(對等之國)之間簽署的是平等條約,大國與小國簽訂的是不平等條約。

  “但是現在看起來,楚與晉簽訂的盟約並不是平等的,它沒有給楚國帶來利益,反而給楚國造成了極大損害。

  “鄭國在文王時期就歸屬楚國,周惠王也曾經對鄭文公發命說:‘我要你追隨楚國……’後經城濮一戰,晉國成為霸主,楚國二十幾年不敢北向,鄭國不得不倒向晉國;但是莊王在邲之戰中擊敗晉國,建立了偉大的功勳,鄭國又重歸我國,晉國則十幾年不敢東向。

  “後來莊王駕崩,晉國再次東征。鄭國為謀求安定,在晉楚之間顛來倒去。就在那段時期,鄭伯還不時前來朝覲我王;但是晉、楚盟約簽訂後,鄭國馬上倒向晉國,鄭人就再也沒有到過郢都!

  “君王沒有看到嗎?四年前晉國率領諸侯伐秦,鄭伯不遺餘力支持晉侯,唯恐表現的不夠積極;反過來再看,楚國竟然無法要求鄭人派過來哪怕是一個戲子!

  “天下諸侯不從晉就從楚。鄭、宋、魯、衛從前都曾是我們的盟國,但是根據那個所謂的“平等”條約,楚國竟然無法召集他們舉行盟會!

  “楚國喪失了太多的諸侯和利益,而我們喪失的正是晉國得到的,造成現狀的根源就在於那個條約,現在還能說那是個平等條約嗎?先王的基業全都毀在這個條約裏了!既然它不能給楚國帶來利益,為什不廢除它呢?”

  楚共王顯然被他說動了,他接著問:“那麽晉人要是來責備楚人背盟,我們怎麽回答呢?”

  子反說:“盟約規定:‘謀劃不和諧的,討伐不恭敬的。’許國一直受我國保護,鄭國去年侵略許國就是不恭楚命,所以我們要對鄭國進行懲罰。”

  楚共王對子反的親近感又回來了,他命令子反在明日的朝會上把議案交上來。

  第二天早朝時,子反提出廢除晉楚和約的議案,但是遭到以子重為首的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子重說:“王二年(即魯成公二年),我大楚傾全國之兵發動陽橋之役,後來在蜀地與齊、秦、魯、衛、宋、鄭、曹、許、陳、蔡、薛、邾、鄫十三個國家舉行盟會。晉人畏懼楚軍勢眾,所以避而不出。

  “現在情況剛好相反,晉國如日中天,中原諸侯都成為晉的屬國;楚國隻有陳、蔡、許三個小國,而且我國現在的大夫們也不如先輩,晉國卻比景公時期還要強盛——兩國實力差距已經相當大了!在此種形勢下,兩國才簽訂了盟約:而盟約正是為了使楚國能夠保護自己最後的利益!否則連最後三國也要失去了!

  “作為令尹,我征服鄭國的心情對比司馬大人更為急迫,但是機會還沒有來到,隻能耐心等待。晉侯驕奢無度,欒書陰險狡詐,士燮心如死灰,三郤狂妄不羈,韓厥、智罃隻知明哲保身。晉國的寵臣新貴與望族世卿們勢同水火,所以我判斷晉國不久之後必將發生大的動亂!到那時我們趁亂北進,中原諸侯必然盡歸楚國。

  “當年莊王伐宋之時,晉景公想要救援宋國,大夫伯宗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所以晉國才沒有出師救宋。這句話現在也適用於楚國,我們也需要像晉人一樣等待時機。”

  子反說:“如果按照令尹的說法,現在正是伐鄭的絕好時機。令尹大人不要忘了:晉國雖然沒有救宋,卻轉身滅亡了潞國。當時晉景公準備對潞國用兵時,晉國眾大夫一致認為需要等待時機,恰恰是那位伯宗大夫力主伐潞,晉景公才最終做出滅潞的決定。

  “晉國現在就像潞國一樣,昏君當政、身邊圍滿了亂臣。晉國肯定會發生動亂,如果動亂過後出現了明君怎麽辦?如果亂臣被清除了,君臣上下一心怎麽辦?泱泱大楚現在連一個彈丸小國(許國)竟然都保不住了!不趁此時伐鄭,楚國還有多少機會可以等待?

  “如果天下諸侯都在等待機會,那麽天下就沒有大國或者全是大國了!況且收服鄭國也不需要再次攻陷新鄭,而是有不需要付出太大代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