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蕩澤之亂(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925
  桓族五大夫既無法勸說蕩澤流亡,又不忍見蕩氏被滅,隻好帶著家眷子弟離開都城。華元發難的當天清晨,守城者打開東門,人們拖家帶口走出商丘,就像逃難的隊伍一樣。隊伍一路向東來到睢水岸邊,在那裏等待同族被滅亡的噩耗。

  華元命華夏和公孫師率領國人進攻蕩氏,蕩澤和他的保衛者進行了堅決抵抗。戰鬥從上午一直持續到下午,蕩澤最終力戰而死,蕩氏就此滅亡。

  國人一旦被發動起來,就很難控製自己的行為了。人們掃蕩了蕩氏後仍然感到不過癮,便又企圖對桓其他家族發動進攻;而桓氏大夫們的家中隻有少數家臣留守,根本無力抵抗進攻;眼見一場除惡行動就要轉化為全國性的暴亂。

  暴徒們的狂熱已經波及全城,他們搶劫殺傷國人,搗毀建築物,甚至開始放火。華喜和公孫師完全控製不了局麵,兩人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們湧向無辜者的家宅。

  就在關鍵時刻,華元帶著公室衛隊堵住了暴亂者的去路,軍隊幹淨利落地殺死了一些張牙舞爪的暴徒,終於鎮住了那群準備大開殺戒的人。

  另一邊,五大臣和族人們則在睢水之濱哭成一片,他們當晚就在原地宿營,卻徹夜無眠。商丘城內外燈火通明,嘈雜不已,宋人整整一夜都在向外運送屍體。第二天清晨,華元派人通報蕩氏被滅的消息,同時請他們回城主事。

  但是經過漫長一夜的煎熬,五大夫已經對政治前途失去了希望,他們不敢想像被屠殺的族人的鬼魂會如何向上天控訴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與劊子手們如何共事;也不清楚手上沾滿桓氏鮮血的國人會如何對待自己。

  基於上述想法,向為人告訴使者,他們準備流亡了。使者離開後,魚府卻勸大家說:“國家曆史上發生過很多嚴重的動亂,但是唯有這次處理得最為妥當,損失也最小。蕩氏自取滅亡,我們又沒有罪,為什麽要流亡呢?蕩澤雖然屬於桓族,但是我們和華氏都是湯王的後人啊!為什麽一定要分桓氏、戴氏呢?”

  經過一夜的時間,國人也恢複了冷靜,興奮地情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擔憂與恐懼。人們圍住華元,憂心忡忡地說,五大夫的子弟正聚集在睢水之上,他們的力量足可以毀滅半個都城。他們問,五大臣返回後會不會對他們展開報複,自己是不是也會得到蕩氏的下場。

  華元口中安慰國人,心裏卻比別人都要緊張。華元收到消息登城一望,卻見五大臣仍然停留在原地,不知道他們在等待和謀劃著什麽。

  他憂心忡忡地對華喜說:“五大夫恐怕生出異心了!如果不能盡快安撫桓氏,國人的恐懼之心會越來越重,最終會把桓氏當做敵人!我要給五大夫最後一個機會,能否把握住就看他們的了!”

  他又對城防長官說:“如果桓氏沒有跟我進城,你就關閉城門加強守備。”說完他便獨自駕車來到岸邊,勸說五人馬上入城。

  向為人對華元說了同樣的話,但是魚府請華元再給他們一點時間考慮。

  華元說道:“宋國是宋人的宋國,國人的情緒不是我能夠左右的。你們如果還需要考慮,那就最好快點,因為國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華元說完策馬轉身離開。魚府說:“現在不跟隨右師回城,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右師目光遊離、語氣嚴厲,這是生出異心了。”

  其他人對此表示懷疑,魚府說:“如果他不想接納我們,現在肯定會疾馳入城咧!”

  眾人登高一望,果然見華元車輪滾滾、快馬加鞭地向著城門疾駛。五大臣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下意識的立即做出行動——跳上戰車追趕華元。

  但是五大臣反應太慢,行動太遲,人們眼睜睜看著華元馳入東門,城門立即砰然關閉;片刻之後華元身穿戎裝、帶著軍隊登上城樓。

  五大臣無奈,隻好停止前進;他們商量一番後,全都逃到楚國去了。

  宋國因此空出三個卿位,宋平公根據華元的意見,命向戌為左師,老佐為司馬,樂裔為司寇;由於五卿均屬於華元一派,宋國的政局很快安定下來。

  下麵講述的,是晉國的一位傑出人物遭受三郤迫害的令人發指的悲慘事件。

  伯宗在晉國公室大臣中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他剛正耿直,說話從來不做修飾。當年酆舒虐殺伯姬,大夫們均主張忍辱負重、以待來日之時,但就是這個人把包括荀林父、士會在內的卿大夫批得體無完膚,並激起晉人蟄伏的榮譽感和尚武精神,這才促使晉景公下決心滅亡潞國。

  伯宗每次上朝前,他的妻子都要對他千叮嚀萬囑咐:“‘盜憎主人,民惡其上’;你說話不要那麽直率,免得被人構陷。”伯宗總是微笑點頭,但是他隻要走進朝堂就把內子的叮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伯宗因此上上下下得罪了太多的人,晉厲公見他就皺眉頭,他的政敵們恨他不早死,他的朋友們則怕他遭到無妄之災。

  由於晉國執行的是開放的土地政策,大臣們開墾土地的積極性非常高,墾荒不上報的情況也司空見慣。曆代晉侯都對私開行為進行監察,但是敢於破壞法紀的都是位高權重的世卿大夫,有些人連晉侯都不願招惹,所以很多調查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