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呂相絕秦與麻隧之戰(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91
  郤至離開楚國後,秦使接踵而至。

  原來晉楚結盟使得秦人大為恐慌,他們有理由相信晉人在安頓好楚國後就會全力對付自己。秦桓公因此把使者派到楚國去,企圖盡力挽回這一局麵。

  秦使對楚人說:“‘晉人多詐’這句話可是從楚國先大夫、而不是秦人嘴裏說出來的;晉人有並吞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諸侯共同的敵人。惡不可恕,敵不可縱,楚國不可坐視晉國壯大。寡君願意與大國聯手,共同討伐全天下的敵人。”

  但是楚人認為秦人的想法過於一廂情願了。秦人雖然誇大其詞,但是其中道理楚人豈不比秦人更清楚?否則楚國也不會與晉國打了六十年的仗;而楚國正是因為感到疲憊無力才與晉國簽訂盟約。

  楚人覺得秦人既然有犯晉之心,自己莫不如隔岸煽火,借機挑起兩國爭端。基於上述想法,楚共王說道:“楚晉都是大國,大國當然要以信用為本,如此才能為天下做出表率。楚晉既然結盟,當然要遵守約定。晉國沒有違約之前,不穀不敢做出有損晉國的事來。大國與晉不能相容,也不必拉著楚國行大事。”秦使碰了一鼻子灰,隻得無功而返。

  秦人在挑撥楚晉關係時也向晉國派出使者,請求晉國與秦一同討伐白狄。

  原來在晉楚忙於建立外交關係期間,白狄趁晉人無暇北顧之機攻占了晉國的幾個邊邑。但是白狄低估了晉人的反應速度和反擊能力,毫無防備地賴在那些城邑裏大吃大喝。結果晉人在周邊城邑召集了數支輕兵,輕兵經過一天的急行軍,在夜間發動突襲,將敵人趕出邊境。

  晉人本打算在適當時機對白狄展開報複,但是秦人卻突然攪和進來了。秦人的介入使得晉人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應當按原計劃白狄。

  晉厲公心裏說:“秦晉交惡五十年,兩國隻有互害而沒有互利。秦人突然提出伐狄的請求真是一點理由也沒有。‘無辜獻殷勤,非奸即盜’,秦伯難道要像息侯聯合楚人對付蔡哀侯那樣對付寡人?晉國寧可不與狄戰,也不能與秦人攪在一起。”於是他也婉拒了秦人的“美意”。

  秦人一計不成,又派使者到白狄去,秦使對白狄子說:“我國使者出使晉國時聽說晉人正在準備討伐白狄。寡君不忍白狄受攻,所以特派臣來相告。如果白狄出師伐晉,寡君將全力支持白狄。”

  質樸的白狄人想法更直接:秦晉剛剛結盟,秦人就跑來出賣盟友;這種背叛行為是不可理喻且不可饒恕的。況且秦與白狄素來不和,秦人沒有理由為了敵人去得罪盟友。無論秦人的真實意圖如何,其中必然有詐。

  白狄子心裏說:“‘無辜獻殷勤,非奸即盜’,難道秦伯要像息侯聯合楚人對付蔡哀侯那樣對付寡人?”結果他也婉拒了秦人的美意。

  秦伯為了禍害晉國無所不用其極,但是沒有一種手段能夠達到目的;秦人逆風縱火,注定要引火燒身。

  楚國人一直密切地關注著秦人的舉動,後來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於是開始執行“煽火”計劃。

  冬,楚共王派王子羆出使晉國。出使期間晉人問起秦使出訪楚國的情況,王子羆沒有一點隱瞞,將全部內容和盤托出,他最後說道:“秦人無信,背棄與大國的盟約,挑撥晉楚關係,以危害大國。我不敢不告,請大國早做防範。”

  陰謀被揭穿了,晉人大怒,公室上下罵聲一片;晉厲公恨不得立即飛到秦桓公麵前,把他的狗頭敲得稀碎。

  晉厲公馬上決定伐秦,但是士燮提醒他說:“秦晉沒有互信,楚晉就有了嗎?請君侯不要忘了側(子反)對郤至說的那些話。楚秦是非常親密的盟友,楚晉卻是宿敵;楚人為了宿敵出賣盟友,卻美其名曰:‘害怕晉國受到傷害’,本身就不合常理。楚人指責秦人無信,他們的行徑卻比秦人更無信;秦晉交鋒,楚國必然得利,況且白狄一旦幫助秦國作戰,我國必敗無疑。所以君侯不要上當,不要輕易做出伐秦決定。”

  韓厥也讚同士燮的意見,晉厲公隻得壓抑住怒氣,暫時打消了伐秦的念頭。

  但是幾天之後,白狄使者來到新田,他們也向晉人報告了秦使出訪的情況。

  現在誰也不能撲滅晉厲公的怒火了;他問士燮還有什麽要說的,士燮回答:“臣當初擔心白狄與秦結盟,既然白狄背棄了秦國,臣就沒有顧慮了。”

  魯成公十三年(BC578)春,晉厲公派出若幹使者到鄭、宋、齊、魯、衛、曹、邾、滕諸國請師。

  出使魯國的是郤錡,郤錡旅途勞頓,到達魯國時已經疲憊不堪了。但是魯國人依然一絲不苟地為他舉行了歡迎儀式,結果他就在參加儀式時歪頭斜眼、皺眉咂嘴,顯得既不莊重、也不耐煩。

  儀式結束後,孟獻子(仲孫蔑)私下對叔孫僑如說:“郤氏恐怕要滅亡了吧?禮是身體的軀幹,敬是身體的根基,郤子卻失去了根基。郤子是先君賜命的世卿,為了國家社稷受命求師,卻表現得惰怠不安,不亡還能得到其他結果嗎?”

  出使列國的使者全部圓滿地完成使命,諸侯於是開始集結軍隊,向著預定的地點進發。

  在進攻秦國以前,晉厲公決定派一位使者到秦國去宣布斷交。使者不但膽子要大、口才要好,而且地位不能太高(罵完秦人恐怕就回不來了,地位越高損失越大)。

  呂錡(魏錡)主動向晉厲公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呂相。呂相在晉國有個外號叫“常有理”,他總是被一群朋友簇擁著到各種公共場所與他人辯論,對手基本上都會被他辯得體無完膚。他的朋友們不是去看熱鬧的,而是防止對手在理屈詞窮時變得惱羞成怒、對呂相大打出手的。

  呂相的名氣越來越大,外國人也常慕名而來找他,他也常到外國去;呂相多年以來在辯論場上鮮有敗績。

  呂錡勸兒子幹點正事,但是他說自己幹的就是正事,終有一天,他的功績會載入史冊。如今呂錡問他敢不敢到秦國去,呂相說他立功的機會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