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鄭伯受誣,晉楚修好(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65
  欒書不得不用犯罪的手段來掩蓋自己的過失,他強忍著憤怒,要求知情者不得將消息外傳,然後就將鄭使處死了,罪名是“間諜罪”。

  晉人的殘酷手段使得鄭人不敢再向晉國派出使者,欒書和郤氏就這樣“聯手”截斷了兩國的信息傳遞通道。

  殺害鄭使隻是剜肉補瘡的緊急手段,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局勢的走向仍然撲朔迷離,欒書也不知何去何從。

  晉軍欲攻新鄭則兵力不足,欲退則沒有正當理由。正當他左右為難、不知是進是退的時候,楚令尹子重率師入侵陳國。欒書大喜,他立即解除了對鄭國的包圍,揮師東南解救陳國。晉楚兩軍在淮陽城外對峙了一番後就各自撤軍了。

  欒書回國後,晉景公開始了解到了點滴真相,他不禁心驚肉跳。他不能把鄭成公召來詢問,因為真相一旦如同傳說中的那樣,晉國的臉就被自己丟盡了;他也不能去詢問其他知情者,因為他不可能從那些人的嘴裏得到實話。

  晉景公惱於卿士們竟敢對他信口胡言,卻又無可奈何——他的精力和體力都不允許自己與重臣們進行對抗。

  晉景公思前想後,決定將錯就錯,將大事化了:“鄭伯冤死就冤死吧!哪塊地裏沒埋過冤死鬼?誰讓他有通敵的嫌疑呢!”

  不過晉景公既然了解到楚國希望與晉國和解,他也不想失去這個機會;鄭成公這條路雖然被自己堵死了,他還是可以找到其他途徑的。晉景公認為晉楚兩國一旦繞過鄭國人複交,鄭成公再做怎樣的辯解也都毫無意義了——晉人完全可以把鄭人的辯解當成馬後炮。

  在士燮的建議下,晉景公決定從關押的楚國戰俘中尋找突破口,就像當年秦國人做的那樣。這一天,晉景公在巡視公室庫府時(庫府用來放置車輛和器具等,同時也用於關押奴隸和囚犯)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囚犯。

  那個囚犯麵向南方坐在陰暗潮濕的庫房裏,身上帶著枷鎖,穿著老舊的禮服,頭上端端正正戴著一頂楚國式的禮冠。他的身份配上這副打扮在戲台上就是一個小醜,但是在現實中卻一點也不好笑,甚至會使人流淚。

  晉景公問起那個人的身份,管理庫府的官員說:“他是前年氾之戰中被鄭人俘虜的楚囚,名叫鍾儀,是鄖縣原來的縣公。他從被關起來那天起就是這副穿戴,每日早晚對著南方跪拜稽首,兩年來行為一直沒有改變過。”

  晉景公說:“我們不能像對待囚犯似的對待一位君子。”他下令解除鍾儀身上的械具,又命人將鍾儀帶到宮中。

  晉景公首先向鍾儀表示慰問,鍾儀以臣子見君之禮向晉景公再拜稽首。

  晉景公問:“夫子擔任什麽官職?”

  鍾儀回答:“臣的祖上是樂官,因此才以鍾為氏。”

  晉景公問:“你懂音樂嗎?”

  鍾儀回答:“氏族先人的官職,臣怎麽敢遺忘?”

  晉景公命他現場彈奏,鍾儀於是彈了一曲《重黎》,邊彈邊頌唱。鍾儀收聲後見晉景公聽得一頭霧水,於是解釋道:“這是我族先大夫為歌頌荊人之祖重黎作的楚辭,相當於《詩經》中的《周頌》。”

  晉景公又問楚共王是個什麽樣的人,鍾儀答道:“這不是小人所知道的。”

  晉景公一定要他做出評價,他不得已回答道:“寡君還是太子之時,殷勤地侍奉太師和太保;早上拜會嬰齊,晚上拜會側。其他的臣什麽也不知道。”

  晉景公把他和鍾儀的對話轉述給士燮,士燮說:“鍾儀是位真君子啊!他言必稱先人的官職,乃是不肯忘本;彈奏本國之音,則不忘舊國;隻說太子之事,乃是無私;直呼二卿的名字,即是尊君。這個人可以成大事,請君侯將他禮送回楚國,以結晉、楚之好。”

  晉景公大喜,立即安排士燮去與鍾儀會談。鍾儀激動得熱淚盈眶,他說:“如果能成就兩國好事,我死而無憾!”幾天後,他就帶著晉人的重托回到楚國。

  當初,楚國人得到鄭成公被晉人扣押的消息不禁又驚又怒,子反說:“晉國人一定是瘋了,他們表麵上是針對鄭國,實際上則是針對楚國。晉國馬上就會出師滅亡鄭國;晉不可信,鄭不可失。請君王即刻派軍隊北上,幫助鄭人保衛國家!”

  但是子重說:“正因為晉人幹的這些事太不可理喻,臣才認為事出必然有因。否則以欒、範(士燮)、智、韓等良大夫的智慧與忠誠,竟然不去阻止晉侯發瘋,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所以臣認為應當盡快查清事件真相,然後再做決定。況且現在出師戍守鄭國不但激化各國矛盾,而且會害死鄭伯的!”

  楚共王經過深入思考,最終采納了子重的意見。楚人很快弄清了真相——其實就是郤犨導演的一場烏龍戲。不久欒書率師伐鄭,楚共王便派子重圍陳救鄭。又過了些日子,晉人就把打扮得精神抖擻的鍾儀地送回來了。

  晉人的善舉得到了楚人的積極響應,楚共王稍後派王子辰出使晉國。兩國人誰也沒提鄭成公的事,就好像忘了他的存在似的。兩國締結了友好條約,中原的局勢隨即緩和下來。

  七月,齊頃公去世,太子環即位,是為齊靈公。

  齊頃公在位十七年,齊國在他執政期間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與以晉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進行了鞌之戰。齊國雖然戰敗,但並沒有衰落下去,反而走上了偉大的複興之路。齊國的複興行動強烈地震懾了晉國,晉人為了安撫齊國,這才強令魯國把汾陽之地割讓給齊國。

  齊頃公身上有著曆代君主普遍具有的傲氣,也有著先君們不具備的、忍辱負重的頑強精神,這或許跟他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曆有關(陪著父親在外流亡)。

  假使再給齊頃公十年時間、或者假使齊靈公能夠繼續父親未竟的事業(而不是墮落得那麽迅速),華夏局勢如何、晉國的霸主地位能夠維持多久,都是值得遐想的問題。薑氏政權主動放棄了最後的機會,便不可逆轉地墮落下去,最終被陳田氏推翻。

  冬,久未出現在春秋舞台上的秦國突然聯合白狄進攻晉國位於河西的幾座城市。在晉國領導地位穩固、聯盟成員對盟主忠心不二之時,秦國絕不敢做出招惹晉國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