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鄭國叛楚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10
  魯成公四年(BC587)春,宋華元奉新君宋共公之命出使魯國,華元離開後杞伯又來了。杞伯的夫人叔姬是魯成公的姑姑。杞伯這次來是為休妻而來,他向魯成公控訴叔姬的種種不貞和無禮,一件一件啼血道來。魯人暗自驚歎:杞伯遭遇了那麽多不幸、竟然還能完好地活到今日,簡直就是個奇跡。

  魯成公意識到不能放任事態繼續惡化,就同意了杞伯的請求。

  夏季之時,魯成公到晉國朝見晉景公。魯成公的儀仗到達新絳郊外時,前來迎接他的隻是個地位不高的卿。魯國人心裏十分不爽,進行授玉儀式時晉景公表現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相禮官郤克也顯得隨隨便便,甚至連儀式程序都搞顛倒了。

  回到住處後,季文子說:“晉侯恐怕不能免於禍患,《詩》說:‘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晉侯的命在於諸侯,他怎能對諸侯不敬?”

  總之,晉人的輕視無禮和魯人的鬱悶惱怒貫穿著出訪全程,以至於魯成公踏上行程時竟然沒有回頭再看絳都一眼。魯成公回國之後便把近臣召集到一起,告訴他們自己打算拋棄晉國,轉而倒向楚國。

  季文子說:“不可以,晉國雖然無道,但是我國還沒到背叛的時候。晉、國家強大,君臣和睦,又近於魯;諸侯聽命,不可以有二心。至於楚國,古語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國雖大,但非我同族,怎麽會真心對待魯國?”

  去年,鄭公子棄疾曾掠奪了許國的一處土地,鄭人還沒有來得及劃定新占土地的疆界,鄭襄公就去世了(今年三月之事),此事便暫時擱置下來。

  鄭悼公即位後,他在本年冬天派公孫申去劃界。鄭人到達目的地後,公孫申專注於手中的工作而不設防備;許國人便伺機報複,攻擊了鄭人的隊伍,取得了一個不大不小、不痛不癢的勝利。

  鄭悼公怒,立即興兵伐許。結果許人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去,馬上又丟了兩塊土地。許人考慮到本國和鄭國在楚國人心中的地位,打消了請楚人出麵調停的念頭,無奈之下隻好向晉國求救。

  晉景公大喜過望,立即命新中軍將欒書與智首率領中軍(此時郤克已卸任,由他的兒子郤錡補下軍佐)、士燮佐上軍伐鄭。晉軍一路高歌猛進,攻占了氾和祭兩座城邑。鄭人不甘挨打,轉身招來了子反。晉、楚兩軍都不願與對方開戰,對峙一番就各自撤軍了。

  許靈公見子反帥師救鄭,害怕被子反追究許國“通晉”的罪名,於是主動到軍中去控告鄭國人。許靈公剛剛在子反對麵坐下來,鄭悼公就帶著皇戌接踵而至;兩君見麵分外眼紅,當場瞪眼睛、豎中指、拍桌子互相大罵。

  許靈公指責鄭悼公破壞盟約,擅伐盟友,要求楚人追究鄭人的罪行。

  鄭國人則稱挑起事端的恰恰是許國人,因為那塊地的主人(一個許國大夫)帶著封地逃到鄭國尋求庇護,而許國人卻武力占領了流亡者的封地,鄭國是不得已才出師將其收回的;而許人不但沒有向楚國尋求幫助,反而招來了晉人,許國才是應當受到懲罰的。

  雙方麵紅耳赤吵吵鬧鬧爭執不休,從中午一直吵到太陽落山。子反聽得頭都炸了,他的身體也不自覺地來回晃動。

  他擔心授人以柄,不敢擅作主張,因而說道:“兩國之事,還是交給寡君決斷吧,我沒有智慧,不敢專斷。”

  魯成公五年(BC586)春,許靈公向楚共王控告鄭國人。楚共王召鄭悼公來參加訴訟。鄭悼公帶著皇戌和公子發(子國)到楚國應訴。雙方辯論了整整一天,楚共王讓他們各自回去休息,然後連夜召開討論會。

  子重主張應當懲罰鄭人的背叛行為,子反則謹慎地表達了傾向鄭國的意見;而支持許國人的意見也最終占了上風,楚人便判定鄭國人有罪。

  第二天,楚共王向雙方公布了裁決結果,但是他還沒有想好應當如何追究鄭國人的責任,於是下令將皇戌和公子發留在楚國,讓鄭悼公回新鄭去等待消息。

  此時,以公子棄疾為首領的七穆大夫已經成為鄭國統治階層的中堅力量,這個集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團結緊密、一致對外——無論敵人來自本國還是外國。

  公子發和皇戌被扣留的消息令他們群情激奮,聲稱絕不接受楚人的無禮行為,如果楚國不立即釋放二人,將斷絕兩國外交關係。

  鄭悼公也絕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人,他說:“自邲之戰至今日,鄭國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奉楚國:無貢不獻、無役不至、無令不從;如今換來的卻是罪人的身份。寡人不談許國是否有理,無論許國多麽有理,這個結果對鄭國都是不公平的,是羞辱、是欺壓。

  “鄭國如果不做反抗,你我都將與奴隸無異,國家如何還能立於諸侯之列?但是如果與楚國為敵,就要做好舍棄兩位夫子的準備;這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是否舍兩人而存一國,請大夫們做出決斷。”

  公子棄疾說:“為國而死,死且不朽。但是楚國沒有理由殺害兩人,而且鄭國的態度越堅定,他們的價值就越大,也就越安全。所以請主將大夫們盡管放心。”

  鄭悼公馬上向晉國人請盟。晉人在看不清局勢走向的情況下、對鄭人的行為隻是謹慎地表示歡迎,同時也不想太刺激楚國人那敏感的小神經。

  秋八月,晉景公派上大夫趙同與鄭悼公簽訂盟約,盟約隻涉及通商、開放關口之類的事項,而沒有關於軍事互助等重要內容。

  由於晉國代表的身份過於低下、加之盟約中沒有加上鄭人最需要的事項,鄭悼公對此結果並不滿意,子良勸他說:“如果您處在晉侯的角色,恐怕也不想輕易被別國拖下水。”

  但是會盟事件卻令楚共王感到震驚和不安,而子反卻長長出一口氣。原來子反之所以把糾紛提交王室去處理,就是因為預感到鄭國將要敗訴;這樣一來,把鄭國逼到對立麵的責任就要由子重承擔了。

  子反心情大好,接下來他又趁子重情緒憤懣之際除掉了屈巫在國內的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