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晉奪汾陽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92
  這一年夏天,魯成公到晉國去,拜謝晉人幫魯國取回汾陽之田。幾年後,晉國人又強迫魯人將汾陽交給齊國,但那次魯成公倒沒有派人去晉國罵人。

  汾陽行政區域內有個小城叫做棘,當地人大多是齊國占領汾陽後輸送來的移民。棘人聲稱他們是齊人,絕不接受魯人的統治;他們用武力驅逐了來接收城市的魯國官員,關閉城門並武裝起來,就像當年原城人對晉人做的那樣。

  棘人向齊國求救,但是齊頃公答複說:“如果你們不願意留在魯國,那就回來吧!寡人可以幫助你們建立新的城邑。”

  不久,叔孫僑如(叔孫得臣的長子)率師將棘團團圍住。棘人孤立無援,隻好向魯人求和;經過簡單的談判,叔孫僑如允許他們帶著自己的財產返回齊國。

  冬十一月,晉國上軍將中行庚和衛國孫良父同時到魯國訪問。魯成公不知道如何安排接待順序,他問臧宣叔(臧孫許):“中行伯在晉國位列第三,孫子在衛國列為上卿;寡人接見他們時誰要排在前麵呢?”

  臧宣叔說:“次國上卿等同於大國亞卿,亞卿等同於下卿,下卿等同於上大夫;以上都是古製。衛國比起晉國,連次國都不如,隻能算小國;且晉國為盟主,當然以晉為先。”

  鞌之戰勝利後,晉國出現了一種要求擴編軍隊的聲音。大夫們說:“城濮之戰時,三軍總共才有七百乘戰車;鞌之戰時,三軍的一半就有八百乘了。晉國單軍的編製已經倍於列國,是該考慮增加軍製數量,以激勵更多的人建立功勳了!”

  提起這個話頭的是離卿位隻有一步之遙、卻又遙不可及的趙括;不久,趙旃和其他希望加官進爵的人也跟著搖旗呐喊。

  晉景公則考慮到六卿的權力越來越大,覺得應當把權力分散開來,所以他就打著賞功的旗號順勢從原三軍各分出一半,組建了新三軍。

  十二月二十六日,晉景公正式發布了擴軍令,並任命韓厥為新中軍將、趙括為佐,鞏朔為新上軍將、韓穿為佐,荀騅為新下軍將、趙旃為佐。

  從此,晉國便擁有了六軍和十二位卿士,在事實上僭越了禮製,在事實上成為華夏之王。

  年關將近之時,齊頃公訪問晉國(說難聽了就是朝見),這是齊國君主首次放下身段出訪列國。晉國人既興奮又緊張,感覺比接待周天子到訪還要棘手。

  晉國大臣看慣了晉景公內斂虛弱的樣子,忽然見到齊頃公時,不禁被齊侯那強大的氣勢所震撼。齊頃公舉手投足優雅有度,麵上始終掛著高高在上的微笑,親切地與晉景公交談。於是有那麽片刻時間,人們已經分不清誰是主、誰是客,誰在上、誰在下了。

  諸侯相見都要舉行授玉儀式。當時晉景公站在堂前西麵的台階上麵向東站立,齊頃公手持玉璧由東麵的台階緩緩而上。

  郤克決定趁機報複一下齊頃公,他一溜小跑來到晉景公身邊,麵向齊頃公說:“您這次屈尊到來隻是因為晉人被婦人嘲笑的緣故,寡君可不敢受此大禮。”

  後來齊頃公私下對高固說:“郤子太狂,根本不把晉侯放在眼中,郤氏恐怕將要滅亡了。”

  在其後舉行的宴會上,齊頃公覺得韓厥有些似曾相識,禁不住多看了他幾眼。韓厥起身發問:“君侯認識我嗎?”

  齊頃公說:“你就是俘虜逢醜父的那位君子,隻不過著裝變了。”

  韓厥登上台階舉起酒爵說道:“昔日臣不敢愛惜自己的生命,就是為了今天能夠使兩君在堂上相會!”

  齊頃公說:“終寡人之世,齊國不再與晉國交兵。”

  晉景公說:“這也是寡人的願望。”

  齊頃公圓滿完成訪問回到國內,他從此撤掉鼓樂,也極少舉行宴會,過上了素簡質樸的生活。齊頃公發布了一係列敕令,減輕國人稅負、治理官吏、打擊犯罪,把大量金錢和精力投入到擴充軍備上。

  齊人不停地製造兵甲戰車,擴大征兵範圍,嚴格訓練士卒。齊頃公時常身穿便裝、帶著兩三個隨從突然出現在齊國某處,以考察當地的民生政務。

  盡管齊頃公在執政期間再沒有主動挑起戰端,但是齊國人悶聲幹大事的勁頭、卻使包括晉景公在內的諸侯們感到惴惴不安、如坐針氈。人們能夠想象到,齊國之師終有一天會對昔日敵人展開最為猛烈的報複,所攻之城盡為焦土,所到之處血流成河。

  五年之後,有情報表明齊國已經開始準備進攻魯國了。晉景公實在忍受不了心理折磨,就把韓穿派到魯國去,要求魯成公把汾陽之田再次交給齊國。理由是“齊國已經變得服從盟主、忠於盟約、愛護盟友,並且以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誠意(其實以上一切都並不)。”

  這就好像說:“強盜已經改邪歸正、重新做人,所以你得把原先被搶走又退換的贓物還給強盜。”

  可想而知,魯國人在震驚之餘、心有多麽的憤怒和不甘,但是有什麽用呢?晉國已經不打算再蹚齊、魯兩國的渾水;齊國一旦再次發動戰爭,魯軍隻有被碾壓的份兒。

  魯人不得已,隻好再次割讓汾陽以求得和平。季文子私下裏宴請韓穿,他在席間說道:“大國高舉正義的旗幟被尊為盟主,諸侯畏懼討伐,所以才不敢拋棄美德,且對盟主忠心不二。汾陽之地本來就是魯國的領土,盟主討伐齊國,令齊國歸還汾陽,諸侯信服。現在卻發布不同的命令說:‘還給齊國!’魯人實在不能認同!

  “盟主,應當以信用施行道義,以道義來完成使命,這才是小國所期望的。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哪個不會離心離德?《詩》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七年之中,一予一奪,可謂信義之至!男子用情不專,尚且會喪失伴侶,何況霸主呢!霸主以德為旗,卻以不專對待盟友,怎麽能長期保有霸主地位?《詩》說:‘猶之未遠,是用大簡。’我怕晉國在不遠的講來就會失去諸侯,所以私下裏才對你說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