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十二諸侯蜀之盟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82
  戰爭雖然結束,但是和平並沒有到來。楚軍雖然沒有來得及參戰,但不代表他們不想卷入中原之爭。齊頃公向楚共王發出請求後,楚國人馬上召開閉門會議,大臣們在會上一致認為應當出師。

  出師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魯國。魯文公曾向楚國請求出兵伐齊,楚莊王也同意了。但是隨著楚、魯兩國君主相繼去世,魯國人竟然改變決定,轉而向楚國的競爭者求援;而楚人卻一直眼巴巴地盼著魯人來尋盟!魯國人的反複無常極大地傷害了楚國人的自尊心。

  然後是衛國。衛國一直與楚保持著密切的往來,但是在對待齊國的問題上也投靠了晉國,而且不向楚國通報。衛國人的行為被視為背叛和藐視。

  第三是晉國。楚國已經得到了鄭國和宋國;晉國借楚莊王去世之機東征齊國,當然包含奪回中原控製權的意圖。

  綜上所述,出師的原因雖然很多,但都與齊國沒什麽關係。

  決定做出後,楚共王就派申公巫臣出使齊國,向齊頃公通報會議決定。

  但是楚國人也有自己的擔憂。楚共王當時隻是個十三、四歲的孩子,沒建立過功業。新王一直生活在父親萬丈光芒的照耀之下,主少無威,不為大臣所重視。

  令尹子重說:“君王年少,群臣也不如先大夫賢能,所以要聚集重兵才可成事。《詩》說:‘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周文王尚且依靠重兵,何況是我們這些平常人呢?況且莊王叮囑君王說:‘在沒有樹立德行就遠征他國,不如對國民施以恩惠,而後用師。’所以請君王首先施恩惠予民。”

  楚共王根據提議隨後發布了一道敕令:清查戶口並統計各戶情況,兌現對國民作出的承諾,救濟生活貧困者和孤寡老人,減輕賦稅和刑罰,赦免罪人。

  公室完成上述工作後才開始征集軍隊。楚共王又向秦、宋、鄭、陳、蔡、許派遣使者,請六國出師參戰。

  楚國三軍悉起,王卒盡行。出征前,子重考慮到楚共王的安全問題,請他留在國內,而隻以王車出行。彭明為王車禦戎,蔡景公為車左,許靈公為車右。蔡、許兩國君主的年齡比楚共王還小,他們在楚人的強迫下舉行了冠禮,然後才隨軍出戰。

  冬,楚師入侵衛國,當時正值衛穆公大喪期間,衛人不敢出戰而求和。楚師隨即折向東南入侵魯國。

  魯成公準備派臧孫許出使楚軍,臧孫許推辭道:“楚師遠道而來,且在外已久,很快就要撤軍。既然如此,臣不願將退敵的功勞竊為己有,君侯還是派他人去吧。”

  季文子勸他說:“在國之大事麵前不要考慮虛名——這個功勞也不是誰都能得到的。別人並不一定有你的認知能力,也不一定能圓滿完成使命。”但是臧孫許那頑固的腦袋就是搖個不停。

  楚師已經逼近陽橋(今泰安西北),使者人選仍然沒有確定。關鍵時刻仲孫蔑(孟獻子)主動請纓,魯成公隻好指派他去見子重。

  仲孫蔑來到敵軍營前,他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處盡是軍營,山野丘陵之間插滿了軍旗,士卒精神飽滿,戰車來回奔馳,軍營中操練的口號聲不絕於耳。仲孫蔑被敵軍的氣勢所震懾,手心不禁滲出細汗。

  子重親自挑選了一批身材高大、孔武有力、麵目猙獰的軍士組成儀仗隊,一是為了顯示軍威,二是想給魯使一個下馬威。

  子重也特地換上一副看起來令人十分不安的盔甲(而不是禮服)出營迎接魯使,而仲孫蔑徹底被震懾住了,他麵色發青、嘴唇發顫、甚至連話也說不連貫。子重看到這個情況,心中不禁大喜。

  仲孫蔑出發前一直認為此行是個簡單任務,但是他向對手暴露自己的膽怯,情況就變得複雜了。

  子重見威懾戰術已經奏效,便先聲奪人向仲孫蔑施壓。子重說:“貴國到我國來乞師伐齊,不幸的是我國當時正遭遇大喪。但是新君也沒有拒絕大國,而是承諾喪畢即北上伐齊。但是貴國背棄信用、拋棄楚國,轉而向晉國求援,寡君心中有疑問,所以派我來尋求答案。”

  仲孫蔑紅頭脹臉、垂頭歎氣,他隻得向子重賠禮道歉並請求原諒,最後開出了一個聽起來不錯的賄賂清單。

  子重不置可否,隻是繼續譴責對方。仲孫蔑隻好一步一步提高送瘟神的代價,最後高到連子重也動了惻隱之心,這才算確定下來:魯國除了要賠付巨額財物外,還要賠上一百名木工、一百名繡工、一百名織工,外加一名公子(公衡)做人質。

  仲孫蔑回國複命後就躲進郊外一個地位低下的族人家裏不敢出來,以躲避君臣的抱怨和國人的咒罵。季文子私下裏責備臧孫許說:“你呀,你呀!國家的顏麵也不上你的虛名重要!現在魯國不僅失去了三百名優秀的工匠,而且還搭上了公衡。朝野上下會怎麽評價你?你好自為之吧!”

  冬十一月,楚王子嬰齊、蔡景公、許靈公、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鄭公子去疾、齊國佐、魯季文子及曹、邾、薛、鄫共十二諸侯和代表在蜀地(今泰安縣西)舉行盟會,盟書要求與會各國團結一致,共恤敵難。書中雖然沒有說明敵人是誰,但矛頭直指晉國。

  陳、許兩國君主由於出征時分立楚共王戰車左右,就把自己降到卿大夫的地位。兩人很長時間都不能在列國之中抬起頭來;魯、衛都屬於被迫參會的,所以歃血時說的都不是真心話。

  蜀之盟是迄今為止春秋諸侯召開的規模最大、出席國家最多的一次盟會。晉國人的確被楚人擺出的宏大場麵震懾住了,晉景公下令關閉虎牢關的東門,並要求晉人不要做出任何刺激諸侯神經的舉動。

  韓厥說:“勢眾不可以對抗。嬰齊當政,尚能以眾取勝,何況是楚君呢?《大誓》說:‘商兆離民,周十人同。’指的就是要用眾。但是‘飄風不終日,驟雨不終’,朝楚人傾全國之力也隻能舉辦一次蜀地諸侯大會,楚國已經強大到極致,以後要走向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