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邲之戰(五)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36
  在此之後,使者們一直往來兩軍其間。雙方都不想主動進攻,又不願首先撤退;為解決這個難題,雙方決定舉行一個盟會。大多數人都感到高興,因為人們不用麵對一場結果無法預測但一定極度慘烈的戰事了。

  兩軍的大營綿延十幾裏,最近的處相距不過數裏。雙方的斥候、樵采人員有時難免碰到一起,單車致師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小衝突不斷。但是雙方的將領都保持了必要的克製,沒有把小衝突擴大化。

  盟會的日期已經確定下來了,但是知道的人並不多,也僅限於雙方高層;下麵的人仍然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在春秋時期,隻要交戰雙方沒有簽訂合約,單車致師就不是被禁止的行為。這一天,楚國的樂伯、許伯和攝叔打算對晉軍單車致師。三人登上戰車,許伯禦戎,攝叔為車右。

  許伯說:“我聽說致師者,禦戎一定疾馳揚旌,迫近敵人的營壘才算完成任務。”

  攝叔說:“我聽說致師者,車右一定要突入敵營,殺死敵人割下左耳,然後生俘敵兵。”

  樂伯說:“我聽說致師者,車左一定要以利箭殺敵,車右入敵營時要代替禦戎下車整理馬鞅。”

  三人互相鼓勵一番便向驅車晉營駛去,他們襲擊的目標是晉軍的一個前哨站。許伯駕戰車對著目標猛衝過去;樂伯迅速射殺了兩名哨兵;攝叔躍下戰車衝進營壘擊殺一名士兵,割下他的左耳,又扛著一個被打昏的俘虜跑出來。此時樂伯已經整理完馬鞅,攝叔把戰俘扔進戰車隨即跳上來。

  晉軍的大營頓時嘈雜起來,瞭望者指著敵人大喊大叫。晉大夫鮑癸率領數輛戰車迅速出擊。晉人的戰車分列左右,企圖從兩麵包抄樂伯。樂伯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但是晉人毫不畏懼,仍然緊追不舍。

  樂伯很快發現箭囊立隻剩最後一支箭了,楚軍大營卻還在遠處。敵人卻越追越近,他不知如何是好;此時一隻麋鹿受到驚嚇突然從車前橫向竄過,樂伯抬手一箭將它射殺,隨即命令許伯停車,讓攝叔把死鹿獻給晉人。

  晉人的戰車紛紛圍上來,軍士們用武器指著三人、對著他們怒目而視怒。攝叔抱起死鹿鎮定自若地來到鮑癸車前,說道:“現在還沒到狩獵的季節,所以諸位也沒有野味可以享用,這隻麋鹿就算我們的一點心意吧!”

  鮑癸示意部下收起武器,命人把死鹿收下,並對攝叔說道:“把俘虜交給我們,你們就可以走了。”他的左右都憤憤不平,強烈要求殺死敵人。鮑癸說:“楚人臨危不亂,車左善射,車右善辭,他們都是令人欽佩的君子。”

  先縠下定決心與荀林父對抗到底,他一心要破壞晉楚談判。但是他感到自己一人勢單力孤,便鼓動趙旃和魏錡等人造反。

  樂伯單車致師後,魏錡不勝其怒,他向荀林父請求對敵人單車致師,但是沒有獲得批準。魏錡於是換了一副麵孔,請求出使楚軍。荀林父叮囑他千萬不要對楚人做出挑釁行為,魏錡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便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

  趙旃也請求致師,仍然被拒;他又請求召楚人入盟,這個請求到批準了,結果他也到楚人那裏去了。

  郤克說:“兩個心存怨念的人離開啦,大戰一觸即發,我們必須馬上加強防備。”

  先縠說:“鄭人勸戰,我們沒有同意;楚人請盟,我們又擺出一副作戰的架勢。現在會盟的結果還不知道,加強戒備隻會使楚國產生懷疑。”

  士會說:“還是應當做好準備,如果兩人激怒楚人,敵軍發動突襲,我們將喪師無日;如果楚國沒有惡意,我們就解除戒備參加盟會,又怎能損害兩國關係呢?況且自古以來,但凡諸侯參加兵車之盟,軍隊都要加強戒備。”

  先縠還是不同意,士會也沒有繼續和他糾纏,於是帶著郤克趕回上軍。士會命令鞏朔、韓穿沿著敖山的地勢從下至上次第布置了七道防線。趙嬰齊聽到風聲後則命令屬下在河邊聚集渡船,隨時準備逃到對岸。

  魏錡進入楚營後便向對方請戰。楚國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伍參表情複雜地看著魏錡說:“貴國使者昨天剛剛才同意舉行盟會,怎麽一天就完全改變了?”

  魏錡回答:“大夫們不敢打聽其中原因,隻是在執行將佐的命令罷了!”

  魏錡乘車駛出敵營。他餘怒未消,突然襲擊了楚軍的一個前哨,就這樣完成了致師的心願。楚人發出警報,潘尪的兒子潘黨怒火中燒,立即帶著幾輛戰車進行追擊。

  魏錡用弓箭還擊,他的箭囊很快也隻剩下一支箭了。就在命懸一線之際,他突然看見前方有六隻麋鹿躥蹦跳越,就仿照樂伯的舉動射殺了一隻,並將獵物獻給潘黨。

  潘黨說:“這個人雖然反複無常,但是也真夠聰明的;晉人尚且不殺君子,這個人雖然稱不上君子,但起碼算個勇士;而且我也不能不如鮑癸。”他就收下麋鹿、將魏錡放走了。

  叛黨返回後,楚莊王立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楚莊王在會上說:“形勢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樂觀,晉人就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地耍小脾氣,不穀對他們的反複無常感到非常憂慮,而且也不容晉人繼續戲耍不穀。所以不穀想要派使者麵見荀卿,借以表達不穀對和平的誠意及不懼戰爭的決心。”

  潘黨說:“君王不要再對晉人抱有幻想了。荀氏已經無法控製住局麵,兩國就算勉強簽訂盟約,我們也很難期望晉人會遵守。晉楚必有一場大戰,與其等晉人上下和睦之時再戰,不如趁此機會與敵軍一決高下。”

  孫叔敖說:“內部不和的現象在任何國家都是存在的,比如說你(潘黨)我現在就是如此。盟約是要經過兩國君主批準的,如果臣子違約,他先要受到晉侯的懲罰,哪裏還用得著我們動手呢?

  “現在晉國六卿基本都是主和的,魏錡來請戰肯定不是荀氏的本意,這個挑起事端的人不過是個不入流的小角色。臣讚同君王派使者向晉人通報此事,如果隻是魏錡一個人的決定,他自然會受到懲罰;魏錡一旦受到懲罰,那些和他懷著同樣心思的人也就不敢亂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