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邲之戰(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021
  荀林父說:“我們既然來不及救鄭,就不要再去擾亂鄭人了。鄭國雖然與楚建立同盟,但也是被逼無奈的,我們明年再來討伐鄭國也不遲。”

  士會說:“我讚成。出師前我們隻占卜救援鄭國,卻沒卜與鄭、楚開戰,而且也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我聽說:‘用兵要相時而動’。楚國的德刑、政事、典禮沒有改變,我軍是不可以對楚軍作戰的。

  “討伐背叛的用刑,懷柔臣服的用德,這兩點楚國做到了。楚軍去年入陳,今年入鄭,士卒不疲憊,國人無怨言;國內農工商賈不因戰爭受到衝擊,人民安居樂業,政事也做到了。蔿敖用令典來治理國家,百官都能各司其職,軍政不戒而備;楚君用製度選拔官員,貴賤有等,長幼有序,典禮也做到了。

  “這樣的軍隊怎麽可以和他作戰呢?用兵講究‘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兼並弱小的,進攻昏昧的,才是戰爭之道。我們還是回國重整武備吧,虛弱昏昧的國家那麽多,何必專伐楚軍呢?”

  先縠跳起來叫道:“不行!晉國之所以成為霸主,就是因為師武臣力。大敵當前卻不敢作戰不能稱之為‘武’,失掉了鄭國卻不能奪回它不能稱之為‘力’。霸權從我們這些人手中失去,我們還不如去死!

  “出師前確實隻占卜救鄭,但是救鄭就不用對楚軍開戰了嗎?現在聽說大敵當前就害怕了,那還是大丈夫嗎?出師時是三軍統帥,回去卻被恥笑為娘們,你們能忍,我不能!我要獨自出戰!”說完他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像著了魔一樣衝出去了。

  先縠返回駐地後立即將部屬集合起來,然後帶著這支軍隊渡過黃河。對於副手公然抗命的行為,荀林父束手無策,竟然無力阻止。

  晉國本屆內閣問題多多、矛盾重重。而大夫們各自為政、正卿沒有威信是主要原因。在內閣中,隻有荀林父和士會參加過三十五年前的城濮之戰,兩人屬於資曆最老的大臣。

  荀息當年受晉獻公所托力保奚齊為君,所以被晉人視為驪姬黨的領袖人物,這就意味著他與幾乎所有的晉人為敵。

  晉惠公上台後,荀氏受到了無情的打壓。但是晉人痛恨惠公和他的寵臣,後來又轉而同情荀氏了。晉文公登基後,在大臣們一致倡議下,晉文公重新啟用了當時正在田裏鋤大地的荀林父,以示不忘荀息的傑出功勳。荀林父從晉文公的禦士做起,經曆了數次內亂外戰,一步步升到上卿的位置。

  而先軫和先且居父子曾連續擔任中軍將,這種情況在晉國史上絕無僅有,是先氏家族的殊榮;先縠把前人建立的功勳當成自己囂張的資本,因此特別瞧不起與自己出身反差巨大的荀林父。郤缺死後,先縠與荀林父爭奪上卿未果,心中淤積了厚重的怨念,所以才處處與荀林父作對。

  麵對這起突發事件,大夫們一時不知道怎麽辦才好。荀林父的兄弟荀首卜了一卦,卦象由“師”(坎下坤上)變為“臨”(兌下坤上)。

  荀首心情沉重地說:“此師殆哉!《周易》上說:‘師出以律,否臧凶’。將士們服從軍令為臧,違反軍令為否,‘坎’為大川,又代表軍眾,‘坎’卦變了成了‘兌’,軍心就離散啦!軍心離散就會削弱戰力,河道擁塞就會成為沼澤。

  “兵法說;‘治眾如治寡’,指揮三軍如同指揮一人,這就是告誡將士們要嚴守軍令。現在軍令不行,就像大河擁塞變成沼澤,而沼澤是最容易幹涸的,所以說如果遇到楚軍,失敗必成定局。這一切都是彘子(先縠的封地為彘)造成的,他就算能活著回去,也一定會有大的災禍。”

  韓厥對荀林父說:“彘子以偏師陷於險地,您的罪大了!下屬違抗軍令,誰應該負主要責任呢?如果戰敗,那就是重罪。不如全軍渡河吧!就算戰敗,一個人的罪由六個人分擔,您罪不至死。”

  士會說:“韓大夫說得對,他一個人就綁架了半個中軍。我們不能放棄被綁架的將士,除了渡河沒有其它辦法了!”其他大夫們也表示同意,晉軍隨後全體渡過黃河。

  先縠登上南岸,他那澎湃的熱情立即消失了。他清楚違抗軍令的後果,也對楚軍懷有巨大的恐懼,他望著身後這幾千號人,軍士們也麵色陰沉地望著他;他不知道是該前進還是返回,結果就在原地駐紮下來。不久他看到全部晉軍開始渡河,便又恢複了不可一世的嘴臉。

  在另一麵,由於楚軍曆史上從未見過黃河,所以楚莊王打算飲馬黃河再回師——這個行動將是個偉大的壯舉,他可以借此向祖先和國人大大誇耀一番。

  當楚師行進到郔地(今鄭州附近)時,楚莊王收到了晉軍渡河的消息。他心中興奮的情緒煙消雲散,頓時感到頭上一盆涼水、懷裏抱著冰。楚莊王無意與晉軍發生衝突,便把將領們召到軍帳裏,向他們下達了回師的命令。

  伍參首先跳出來反對,他強烈要求直麵晉軍,如果戰事無法避免,那就不惜與晉軍全麵開戰。

  孫叔敖素來看不上那個行事張揚、喜歡自我表現的年輕人,他怒斥道:“楚師去年入陳,今年入鄭,所有戰事沒有不順利完成的。現在大敵當前,一旦戰敗則前功盡棄,到那時你的肉夠我吃的嗎?”

  伍參說:“楚軍如果取勝,就是令尹大人失策;如果不勝,我的肉會在晉人那裏,你也吃不到啊!”

  楚莊王顯然被伍參的話打動了,他開始思考要不要采納伍參的意見。孫叔敖見楚莊王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便衝出軍帳,傳令拔營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