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邲之戰(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026
  其實鄭國使者數月前就到了新絳;晉人也不敢怠慢,立即著手征集軍隊。但是正當三軍集結完畢準備出發之時,上卿郤缺卻因勞累過度暴病身亡。

  這個事件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首先是繼任者人選的問題,然後是繼任者的繼任者人選的問題;還有誰來填補空缺出來的卿位的問題、由此引發的大夫職位的變動問題等。這些問題解決後,還要把晉軍舊的序列打散,並按照新的序列重新組合起來。

  上述行為的本質就是對權力進行再分配,而權力作為稀缺資源,向來都是貴族們覬覦爭奪的對象——所以導致各項工作進行得一點都不順利。

  有的老牌貴族欺晉景公新立,公然在朝堂上爭權奪利:先縠想要成為上卿,趙括及趙穿的兒子趙旃想要晉升為卿士,魏壽餘的兒子魏錡想要成為公族大夫。還有人暗中去見晉景公,希望他能給予照顧。

  晉景公自幼體弱多病,他身材消瘦,麵色陰鬱。晉景公快速跑步超過一百米嘴唇就會發青,超過兩百米就會暴斃身亡。禦醫說他患有先天性心髒病,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更不能行軍作戰。

  在那個崇尚武力的時代,任何國家都不會立一個不能指揮軍隊的公子為君。但是晉成公年少時流亡異鄉,他沒有料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晉侯,在回國前就已經立獳(晉景公之名)為繼承人了,於是晉人便將錯就錯,立景公為君。

  眼見鄭國的形勢越發危及,晉景公不得不展示出他處事果斷的一麵,他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公布了卿大夫們的職位名單,稱這是他最後的決定,並警告心有不服的人不要繼續製造事端。

  他命荀林父為中軍將,先縠為中軍佐;士會為上軍將,郤克(郤缺的兒子)為上軍佐;趙朔為下軍將,欒書為下軍佐;韓厥為大司馬;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荀林父的兄弟)、趙同為下軍大夫。

  夏六月,晉三軍悉起,直奔鄭國而去。

  就在晉人忙於爭權奪利之時,楚軍一刻也沒有放鬆對新鄭的進攻。楚人迫切希望在援軍到達前攻占都城,否則伐鄭行動將功虧一簣。

  子重與王牌大間諜石製在圍城後就失去了聯係,鄭人有一套完整的間諜及反間諜係統,他們既善於竊取敵方情報,也善於防止己方情報泄露。在這種情況下,石製很難與楚人取得聯絡。但是時間一長,再嚴密的工作也會出現疏漏,石製便伺機與楚國人接上頭了。

  石製向子重透露:鄭國東麵有一小段城牆在外麵看是完好的,但是裏麵已經出現塌方;是新鄭城最為薄弱的地方。楚軍就集中兵力猛攻那段城牆,最終把城牆挖塌,新鄭在堅持抵抗了三個月後終於被敵軍攻陷了。

  鄭國當時盡管還擁有大量士兵,而且鄭人已經做好了打巷戰的準備,但是鄭襄公卻宣布停止抵抗,向楚軍投降。

  原來,鄭人進行頑強抵抗的基礎是《鄭晉同盟條約》。基於條約關係,鄭人既為本國、也為晉國而戰。但是晉軍久久不至,繼續戰鬥的因素已經消失,鄭人就隻能考慮如何自保了。

  鄭人打開城門迎接征服者入城,楚莊王命令對放下武器的人不許殺戮和侮辱,並且禁止對城市劫掠破壞。

  楚軍開入逵市大街,鄭襄公領著受降的隊伍走出來了。鄭襄公披頭散發光著膀子,牽著一隻羊走在最前麵;他的身後跟著公子棄疾、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偃、公子嘉、皇戌等大臣。臣子們穿著喪服,麵色沉重,就像走在送葬的隊伍中似的。

  楚莊王身穿閃亮的甲胄,站在華美的戰車上,楚軍威武而嚴正,旗幟飄揚,武器發著幽暗的寒光。楚莊王昂著頭,帶著一絲微笑俯視著麵前這位不成體統的亡國之君。

  鄭襄公說道:“孤沒有順從上天,不能侍奉君王,使君王滿腔怒火、親領大軍來到這裏,這是我的罪行。我現在那裏敢不唯命是聽?如果您把我們流放江南充實海濱,唯您所命;如果肢解鄭國分賜諸侯,使我們作為臣隸,也唯君王所命。

  “如果君王念及舊好,念及厲王、宣王、桓公、武公的在天之靈,保存鄭國的社稷,使鄭國真心侍奉君王,這將是君王的天大恩惠,也是孤的心願,但孤卻不敢奢望。何去何從,請君王仔細考慮吧!”

  楚國大臣之中發生一陣騷動,孫叔敖、伍參等大臣紛紛叫道:“不可以寬恕鄭伯!鄭人反複無常,不能讓鄭國繼續存在下去了!”

  而對於是否保留鄭國,楚莊王早有打算。他認為,如果鄭人頑抗到底就滅亡它;如果發生現在的這種情況,還是保存鄭國的好。

  楚莊王現在的心情大概與當年晉文公滅曹時一樣。他考慮到鄭國雖然可以滅亡,但是楚國不能得到一寸土地,它的國土必然要被中原諸侯瓜分,這對楚國有百害而無一利。既然鄭伯已經屈服,不如再把鄭國拉進楚國的同盟之中。

  楚莊王跳下戰車,從鄭襄公手裏接過牽羊的繩索交給隨從,又把自己的戰袍解下來披在他身上,拉著鄭襄公的手和顏悅色地說道:“不穀這次前來就是想問問您為什麽不與楚國同好啊!既然您已經把楚國看成盟友了,不穀還有什麽奢求呢?帶著大夫們回到宮裏去吧,不穀將與您共商天下大事。”

  鄭國就這樣得以保存。楚軍後撤三十裏,鄭國就和楚國簽訂了同盟協定。上卿子良作為人質跟隨楚人回國。

  六月中旬,晉軍到達黃河北岸。荀林父聽到鄭國已經陷落並再次與楚國結盟,馬上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