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若敖氏之難(五)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93
  鬥皇提出一個令鬥椒出乎意料的計劃:“父親,我們兵力不足,秩序混亂,糧草匱乏,再向郢都進軍注定要失敗。所以我們應當北上攻占盧邑。盧邑人以為若敖氏南下攻楚,必然不設防備。

  “盧是大邑,地勢險要且糧草充足。從盧邑逆漢水而上可以進入秦國,向東北可以進入蔡國,可進可退,不會被逼上絕路。我們占領盧邑之後可以進攻鄧、羅,如果需要的話甚至可以占領申縣。

  “如此一來君王隻能北上進攻若敖氏,我們以逸待勞,會比直接進攻郢都有利,況且我們還可以聯絡鄭、蔡、陳、許甚至晉國。到那時,主動權就完全控製在我們手中了。”

  鬥椒非常認同兒子的方案,隨即率軍掉頭北上。

  楚莊王日夜盼望著與若敖氏決戰,可是叛軍預計到達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守城者也沒見到半個人影。

  這時斥候報告說,叛軍不知道什麽時候拔營北上了。楚莊王和大臣們真是吃驚不小,人們急忙分析叛軍的戰略意圖並製定新的作戰計劃。但是壞消息接踵而至,首先是盧邑被叛軍攻占,隨後鄧和羅也相繼失守。

  若敖氏占領了三個城邑,控製了楚軍通往漢東的要道,把申縣與郢都割裂開來。

  楚莊王立即發出三份命令:一是給申公巫臣的,要求申縣進入緊急狀態,做好防禦工作,防止叛軍進攻或北逃;二是給息公的,他要求息公火速率軍趕往飂(申邑南約七十裏處)邑,在那裏構築防線,務必把叛軍堵在方城之內,不許放走一個;三是給隨、唐、麇和絞四國君主的,要求四國出師援助。

  可是叛軍封鎖了漢水,去往絞和麇的信使都被俘了。楚莊王不敢拖延,他命伍參守國,然後親率楚軍北上討伐若敖氏。此時楚國令尹為蒍艾獵,大司馬為潘尪。

  讀者們對蒍艾獵這個名字可能感到十分陌生,不過沒關係;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蒍敖,大家可能還是不知道,不過還是沒關係。蒍敖字孫叔,所以世人都稱其為“孫叔敖”,這麽一說,大家就知道他到底是何許人也了。

  鄢水發源於荊山北麓,並向西南緩緩流去,流經羅邑西南後注入漢水。羅就位於鄢水和漢水交匯處的三角地帶內,兩條河流構成了對羅的天然屏障。

  叛軍拆掉鄢水沿岸的橋梁,並在東岸設置了防線。蒍艾獵得到情報後認為王師應該兵分兩路:小部軍隊作為幌子,攜帶大量輜重繼續按原路行軍,一直到達鄢水西岸,與防守羅邑的叛軍隔岸對峙。主力軍則掩蓋蹤跡、輕裝簡行,悄悄東渡漢水並迅速沿江北上,然後與隨、唐援軍合兵一處攻克鄧縣。

  一旦收複鄧縣,王師就重新控製了漢東;而叛軍就被困在漢水與鄢水交匯處的狹小地帶。叛軍如果不能突圍,就得鑽入毒蛇猛獸出沒的、數百裏無人煙的荊山,否則無路可逃。

  楚莊王決定率領主力軍出征,於是把他的戰車旗號、甚至左廣衛隊都交給潘尪和王子側,他命令王子側穿上自己的戰袍甲胄,乘上廣車,並且說道:“側啊,你可以當一回不穀了!”王子側說:“不敢當,裝裝樣子而已。”

  兩軍分開後,潘尪在輜重車上遍插軍旗(看起來好像全部王師都在一處似的)繼續北上,並在十天後到達鄢水西岸。

  此地是一片寬闊的、植被茂盛的平原地帶,平原後麵就是荊山餘脈。此時鄢水已經漲起來了,泅水或乘船都無法抗拒湍急的水流。

  “其實這樣最好,”潘尪想,“反正軍隊也不能過河。”潘尪真正害怕的是叛軍看出破綻、衝到對岸、消滅那些看起來不可一世的“幌子兵”。

  潘尪於是把攤子鋪得特別大,在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插上軍旗,做什麽事都大張旗鼓、好像生怕敵人看不到似的。

  王師日夜不息地砍伐樹木、修建工事、打樁建橋。敵人什麽時候來觀察,對麵都是一副人聲鼎沸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叛軍每時每刻都處於緊張恐懼之中,不得不加緊修建和加固防禦工事。

  叛軍受到潘尪的欺騙,便專於防守而不敢進攻,鬥椒甚至從漢東的鄧縣守軍中抽出一部分來加強鄢水防線。

  漢水東岸則十分平靜,這一帶是隨、唐的勢力範圍,兩國軍隊早就把叛軍的斥候掃蕩幹淨。六月下旬,王師與隨、唐、息三支軍隊會合。

  在隨後舉行的戰前會議上,將領們得知叛軍在盧、鄧之間的江段上並列建起數排浮橋(盧鄧隔漢水相望),岸上橋頭建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如果攻鄧縣,盧邑守軍必然會通過浮橋趕來支援。

  關於如何對付橋頭工事的問題,將領們提出兩套方案:一是攻占橋頭要塞,破壞浮橋,切斷鄧與盧的聯係,然後全力攻下盧邑;二是將王師隱藏起來,將援軍放過漢水進行圍殲。

  方案一非常穩妥,尤其在楚王眼皮底下作戰,最好不要出什麽意外,所以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

  但是蒍艾獵卻提出不同的觀點。

  他說:“‘兵貴速不貴久’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確實可以迅速攻克鄧縣,那麽之後怎麽辦?我們怎麽對付盧和羅的叛軍?鬥椒會發現王師的主力原來在這裏,而駐紮在鄢西的軍隊不過是虛張聲勢;然後鬥椒就會強渡鄢水,碾死我們的士兵,帶著我們饋贈的輜重糧秣和大批民夫大搖大擺地進入我們拱手贈送的郢都——要知道,郢都現在幾乎是座空城!

  “如果我們把叛軍引過漢水又如何呢?叛軍雖然眾多而且都曾是楚軍主力,但大部分人都是屈從老賊的淫威,他們心裏仍然忠於國家、忠於君王——很多人都不願為鬥賊效命而逃到這邊來,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我問過一些逃兵,他們說最不敢麵對的是君王的戰旗、而不是鮮血利刃。如果在叛軍渡過漢水時突然看見君王旗號,看到君王的麵孔,他們能不震驚嗎?能不感到悔恨、恐懼而投降嗎?

  “老賊是個從不服輸的人,就算是注定戰敗,隻要浮橋還是通暢的,他就會源源不斷地前來進攻,於是我們一戰消滅絕大部分叛軍,剩下的還敢不投降嗎?難道你們還有比放叛軍過漢水更好的辦法嗎?”

  楚莊王說:“是啊,寡人是楚國的王,怎麽能害怕那些亂臣賊子的軍隊呢!他們人數再多,也不過是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