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北林之役與大棘之戰(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075
  秋七月,楚鄭聯軍進攻陳國南部邊邑,不過這次行動隻是試探性的。聯軍攻占了陳國的兩個邊邑後沒有繼續深入,而是轉身入侵宋國。晉國出師救宋,聯軍收到消息後便各自撤軍了。

  宋圍雖解,晉軍卻沒有回國,而是駐紮在新鄭以北的斐林。趙盾派使者到宋、陳、衛、曹去,要求諸侯出師伐鄭。楚莊王則派蒍賈率師救援鄭國。

  八月初,華夏諸侯軍隊陸續到達斐林,鄭穆公和蒍賈決定趁華夏聯軍沒有完成對新鄭的合圍之時擊潰其中一部。

  華夏五國軍隊數量雖眾,但調動、溝通和聯絡都出現到了問題,這種情況在以往多國聯合作戰時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八月下旬,晉軍離開斐林向新鄭進發;而他國軍隊竟然沒有接到行動消息,仍然留在原地;結果晉軍的行動就變成了孤軍冒進。

  鄭穆公收到情報後大喜過望,他將消息送給蒍賈。八月二十五日,鄭楚聯軍北上迎擊晉軍,雙方在北林遭遇。聯軍遇到的是晉軍的先頭部隊,此時晉軍主力還在三十裏外。聯軍以眾擊寡,以有備擊無備,幹淨利落地擊潰了敵軍,又俘虜了指揮官解揚。

  鄭、楚聯軍馬上在北林構建防線。第二天下午趙盾才率領主力氣勢洶洶地趕到北林,聯軍的防禦工事此時已經完工。趙盾心中惱火,他把將佐們召集到一起,要求明日一早對敵人發動總攻,但是荀林父說:“軍心已經散了,鄭軍士氣卻十分高漲;我軍勢孤,援軍不至;加之君主不敏,諸侯多有怨氣,這仗不能再打了。”其他將領紛紛點頭,趙盾心中也有相同的憂慮,隻得采納了荀林父的意見下令撤軍。

  楚軍重返中原已經使晉人憂心忡忡,而河西的秦國又開始活躍起來。趙盾在一次內閣會議上說:“國家即便在最強盛的時候,也無力與楚、秦兩麵同時作戰。晉國是華夏霸主,秦國是河西霸主;晉國無意染指河西事務,秦國也無力擴張到河東,所以不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西麵。依我之見不如與秦國議和,以便全力對抗楚國。”

  郤缺說:“但是秦晉勢同水火,秦人絕不肯雪中送炭,而隻會落井下石。所以我認為主動求和不可能達到目的,隻能想辦法誘使對方主動媾和。”

  趙穿提出一個方案,他說:“我們進攻崇,秦人擔憂崇的安全必然出師援救,然後就可以找機會議和了。”

  崇是河西的一座小城,是秦國的附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大夫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於是采用了趙穿的方案。

  冬,趙穿率師伐崇,秦康公派西乞術帥師援救。晉軍駐紮在城東,秦軍在城南,秦軍的兵力占據優勢地位。

  趙穿派出使者,使者婉轉地向西乞術表達了和談的意願。但是西乞術恨透了晉國人,尤其恨那兩個姓趙的。西乞術毫不理會趙穿遞出的橄欖枝,他大罵道:“明明自己有求於人,卻要別人先開口,真是無恥至極!”

  西乞術不斷調集軍隊,打算構建一個包圍圈以全殲敵軍。趙穿見勢不妙,便在秦軍完成包圍前趁著夜色逃回去了。

  在趙穿侵崇之際,趙盾則率師伐鄭對北林之役進行報複。鄭人雖然倒向了楚國,但並不意味著必須與晉國血戰到底,不願意堵住未來的和解之路。鄭文公見兵臨新鄭城下,隨即釋放了解揚。趙盾心中惦記著趙穿侵崇的情況,他也不想與鄭國過多糾纏,於是帶著解揚回到國晉。

  年底之時,鄭公子歸生奉命出使楚國,並在郢都度過了魯宣公二年(BC607)的新年。他此行的任務是來領受楚人進軍中原的計劃。

  楚國人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根本就停不下來。楚莊王在新年酒會上說:“鄭和宋是中原的兩扇大門,這大門既是楚國的,也是晉國的。所以隻控製任何一扇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還有一扇在向敵人敞開。

  “鄭國已經重歸聯盟,剩下的就隻有宋國了。宋人一向頑固不化,他們雖然有過兩次與楚國結盟的經曆,但都不是心甘情願的;宋人對晉國的親近才是真實的。

  “晉、宋一體,晉國絕不會坐視宋國受到損害,所以楚國不可能通過一次、兩次戰爭就能征服宋國。楚國應當做好進行長期戰爭的準備,也要盡力爭取中原其他盟友。有了盟國的幫助,楚國付出的代價或許會小很多,征服過程也會順利很多。”

  會後,楚莊王要求鄭國在春天入侵宋國。對於任何有損於宋國的事,鄭人都會樂此不疲地去做。公子歸生滿心歡喜地接受命令後便回到鄭國,鄭穆公立即召集了一支軍隊,將指揮權授予歸生。一月下旬,公子歸生率軍離開新鄭向宋國進發。

  得到鄭國出師的消息後,宋文公不甘心被動防守,於是命由右師華元和大司寇樂呂率軍迎戰。宋軍出商丘一路向西,三日後與鄭軍在大棘遭遇。雙方紮下營寨,互相下了戰書,準備來日決戰。

  二月壬子日的清晨,兩軍麵對麵列陣,大戰一觸即發。

  華元信心滿滿地立在戰車上,對禦戎羊斟說:“瞧見對麵的主帥了嗎?他就是鄭國的上卿、鄭伯的弟弟歸生,今日能擒獲他,我就舉薦你當大夫。你準備好了嗎?”

  羊斟說:“如您所願。”華元滿意地點點頭,舉起鼓槌便要擊鼓。而就在此時,羊斟突然大喝一聲、策馬狂奔。鼓聲未起,大軍未動,主帥卻一騎突出,直奔敵陣而去。

  宋國軍士頓時瞠目結舌,士兵們完全不清楚發生了什麽,也不知道該不該出擊。但是樂呂臨危不亂,立即擊鼓,帶領軍隊發動衝鋒。

  鄭人也搞不清狀況,他們隻看見華元大呼小叫地徑直向著軍陣衝來;戰車轉眼間就淹沒在鄭國軍隊的汪洋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