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莒 宋之亂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922
  這一年在東方的莒國也發生了動亂。

  原來莒紀公(這叫什麽諡號)最初立嫡長子仆為太子,後來又想廢了太子、立他的小兒子佗為儲君。

  太子仆大怒,於是發動國人殺死了莒紀公。公子佗和大夫們聯合起來進攻太子,太子戰敗,帶著寶器逃入魯國,並將寶器獻給魯宣公。

  魯宣公見剛上台就有人送來巨額賄賂,心中十分歡喜。他隨即下令將一個城邑賜給流亡者,並交給季文子執行,說:“今日必須授予他封地。”

  季文子接受君命後把大司寇召來,要求他立即把太子仆驅逐出境,並說:“今天必須把他趕走。”

  結果那位流亡者財、地盡失,隻得灰溜溜地逃出魯國。

  魯宣公得知命令被篡改後大為震怒,他要求季文子立即進宮說明理由。但是季文子當時不在曲阜,他就讓太史回複說:“先大夫臧文仲曾教導臣侍奉君主之禮,臣一直奉為金科玉律,不敢違背。他說:‘如果某人侍君有禮,對他就要像供養父母一樣;對無禮於君主的人,要像鷹隼追逐鳥雀一樣。’先君周公製定的《周禮》中說:‘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又作《誓命》說:‘毀則為賊,掩賊為藏,竊賄為盜,盜器為奸。主藏之名,賴奸之用,為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

  “臣遍觀莒仆,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孝敬忠信為美德,盜賊藏奸為凶德。莒仆這個人,說他孝順,他殺害了自己的父親;說他正值,他竊取了國家寶器。所以他就是個標準的罪犯,寶器就是贓物。保護罪犯,就是窩藏;獎賞罪犯,就是鼓勵犯罪。用獎賞犯罪來昭示國人,國人將無所是從。這人沒有美德,隻有凶德,所以臣就將他驅逐出境了。

  “高陽氏(顓頊)有八個德才兼備的兒子,天下人稱之為‘八愷’。高辛氏(帝嚳)也有八個才能出眾的兒子,被稱為‘八元’。這十六族人才輩出,累世不衰。帝堯主政時不能任用賢人,帝舜登基後才開始提拔任用八愷、八元之人,於是天下大和。

  “相反,帝鴻氏、少昊氏、顓頊氏各有一個不肖子,這三族人為亂國家,堯卻不能清除,其後縉雲氏也出了一個頑劣的兒子。舜在輔佐堯之時,以鐵腕手段將四族流放,於是天下大治。因此堯駕崩後,天下人一致擁戴舜為帝,其中原因就是任用賢人,驅逐惡人。

  “舜有二十大功於天下,今日臣雖然沒有舉薦一個賢人,但是去除了一個凶徒,相比舜的功勞,也有二十分之一了。君侯看在這個功勞上麵,是不是可以免除臣的罪過呢?”

  魯宣公說:“也挺好,寡人得到一寶卻省下一城,又得到了美名,也算狠狠地懲罰莒仆了。”

  魯文公十八年真是混亂不堪的一年,年尾之時,宋國又發生一起動亂。

  當時宋國政治勢力分為兩大派,一派為戴族黨,以戴、莊、桓三族為核心,三族包括皇氏、樂氏、華氏、仲氏、向氏、魚氏、蕩氏、鱗氏等;另一派為武族黨,以武、穆兩族為核心。如今宋國的六卿基本上由戴族黨擔任,武族黨明顯處於下風。

  宋昭公被殺後,他的兒子們沒有受到清算,仍然安全地生活在宋國。公子們表麵上看起來無害,心中卻充滿危險的想法;他們怨恨宋文公大叔殺害父親,發誓要將凶手碎屍萬段。公子們於是開始接近鬱鬱不得誌的武族大夫們。

  兩大集團由於實力相差懸殊,所以才相安無事,否則武族早就灰飛煙滅了。而公子們通過一係列手段和挑撥,就把武族對宋文公及戴族的怨恨情緒挑動起來了。但是人們覺得實力還不夠強,武族大夫又去拉攏宋文公的同母兄弟、大司城公子須。

  公子須這個人,與其說他一直堅定不移地站在子鮑身邊,不如說他的政治眼光十分獨到、押對了大小。後來當公子須被提拔到超越自己的能力和品行的位置上時,他就變得猖狂和貪婪了。

  宋文公注意到了兄弟的變化,嚴肅地提醒他不要變成被他人怨恨的人。但是公子須心想:“如果我不是為了爬上卿位,當初幹嘛心驚膽戰地支持你呀?如果我不能享受權力,爬上卿位還有什麽意義呀?!”

  武族大夫看穿了公子須的心裏,便開始慫恿他更進一步,為奪取君主權力而奮鬥。而公子須竟然陷入了對權力極度渴望的魔障,他最終加入叛亂集團,準備推翻宋文公的統治。

  但是精明的宋文公已經察覺到陰謀者們將要發動叛亂的跡象,他不動聲色地安排好對抗措施。

  十二月,宋文公將要外出狩獵。陰謀者們決定趁機發難,起事的地點定於華耦在郊外修建的一座別墅中,它位於宋文公出行的必經之路上。

  在行動的前一天晚上,公子須向同夥們傳遞情報,結果信使被宋文公的密探抓獲。在鐵證麵前,公子須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宋文公下令將他處死,又命戴、桓、莊之族的武裝進攻別墅。

  陰謀者大部分被殺或者被俘了,少數幸運的突圍者借著夜色的掩護逃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事件查結束後,宋文公對參與叛亂的人數之眾、家族之多、規模之巨、影響之大感到震驚;他不得不下達驅逐令,將屬於武族、穆族的氏族全部驅逐出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