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魯國之禍,根在文公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604
  原來,魯文公在即位的第四年娶齊孝公的女兒出薑為夫人。按周禮規定,齊國應當派上卿把公主送到魯國,魯國應當派上卿迎接。

  但是,齊昭公因為篡位而殺死或驅逐了齊孝公的兒子們,他不願意因為這場大婚勾起齊人對孝公的回憶,所以他就非常低調地處理了此事:他隻是派一個大夫將公主匆匆送去了事。魯國人感覺受到了侮辱,作為報複,也隻派了一個大夫去把出薑草草接回了事。

  這樣一來,出薑就成為兩國互相貶損的象征。魯文公每次見到她心裏就感到不舒服,對她冷淡而疏遠。出薑後來生下太子惡和公子視,出薑不受寵幸,太子也沒有勢力。

  相反的是,二妃敬嬴憑借她的美貌和魅力深受魯文公寵愛。敬嬴後來生下公子倭,她為了兒子的前途不惜勾結公室第一權臣公子遂,又想辦法使公子遂成為公子倭的老師。

  魯文公去世後,敬嬴和公子遂——這兩個魯國最有權勢的女人和男人——便躺在一起謀劃如何將公子倭推上君位。

  魯國當時的三卿是公子遂、叔仲惠伯和叔孫得臣。魯文公下葬後,公子遂找到叔仲惠伯,對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希望能得到他支持。

  叔仲惠伯大怒,他叫道:“你想成為慶父,也不能拉著我當叔牙啊!”說完就跳起來,揮舞著手杖將他趕走了。

  公子遂不能取得叔仲氏的支持,又對君惡的身份有所顧忌(因為他是齊惠公的外孫),於是轉而向齊人尋求幫助。

  七月,公子遂率使團進入臨淄,向齊國新君登基表示祝賀;隨後他就請求與齊惠公進行單獨會談。

  公子遂說:“齊魯關係都被齊先君懿公搞垮了,魯國的某些人對大國的不信任已經到達極點,彭生(叔仲惠伯的名字)就是其中之一。而外臣經常與大國往來,對大國的了解遠多於其他大夫,所以認為應當與大國建立互信。

  “君惡是夫人的嫡長子、大國的外甥。君惡能夠即位完全是基於周禮的規定,而不是因為得到大國的幫助,而他又受到彭生那樣大臣的影響,一定不會與大國為善。

  “但是,一旦倭即位,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且倭因為母親的原因受到文公寵愛,大夫們也願意擁戴他,但是決定權仍然在君侯手中。君侯如果同意立倭,倭必然對齊人感恩戴德,反齊的勢力就會被擊垮。君侯向一個普通公子施加恩惠,就能得到一個國家,這對雙方而言都是莫大的幸事。”

  公子遂所表達的,也正是齊惠公所關心的。魯國確實存在著一股頑固而強大的反齊勢力,誰在君位上就反對誰,齊國人卻拿他們毫無辦法。

  齊懿公被殺後,他兒子們和餘黨大都逃到魯國去了。反對齊懿公的魯大夫們轉而給了那些人以很好的保護,又勾結他們一起反對齊惠公。

  齊惠公非常擔心懿公的舊勢力會卷土重來,他就與公子遂達成了一個殘酷血腥的、令人發指的、不可告人的險惡交易:他默許公子遂殺掉自己的外孫,並立公子倭為君;作為回撥,公子遂把流亡魯國的懿公餘孽趕盡殺絕。

  公子遂懷揣著巨大的陰謀、滿麵春風地返回齊國。

  叔仲惠伯並非不想反擊,但是他有心殺賊卻手中無兵。君惡既然不受魯文公寵愛,自然也得不到大夫們的支持;公子倭卻是魯文公的寵兒,多數人都親附他、巴結他,把他視為未來的君主。因此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魯文公,而不在其他人,魯文公用自己的手把公室秩序攪得一團糟。

  公室上下隻有叔仲惠伯還忠於君惡,這場權力之爭的本質就是公子遂與叔仲惠伯兩人之間的鬥爭。在一手遮天的公子遂看來,叔仲惠伯根本沒有還手的能力。

  冬十月的一個夜裏,魯國大夫們早已離開官署回到家中休息,宮中一片沉寂。公子遂和他的黨羽接管了公廷衛隊,殺死了忠於君惡的衛士,然後衝進君惡休息的正寢,將他殘忍殺害,隨後遇難的還有他的弟弟公子視,兄弟倆的母親出薑則被堵上嘴、反綁雙手看管起來。君惡遇害時不過十三歲,公子視年齡更小。

  公子遂立即派人以魯侯的名義召叔仲惠伯入宮。惠伯把信使打發回去就開始穿朝服。他的家宰公冉務人阻止他說:“您就不問問,君侯這麽晚召您的原因是什麽?我看來人神情慌亂、流汗發抖,怕是公子遂已經得手了。您入宮則必死!”

  惠伯說:“有一廢,必有一立;死於君命有什麽不可?”

  公冉務人說:“死於君命當然可以,但如果不是君命呢?”

  惠伯不聽,他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惠伯把嫡長子叔仲皮召來,要他聽從家宰的指令,然後登上軒車離開。他一進入公宮就被凶手殺死,屍體則被扔進馬糞堆裏。

  惠伯出門後,公冉務人一刻不敢停留,即刻帶著主人的家眷逃出曲阜,直奔陳國而去。幾年後,魯宣公又把叔仲氏召回來,使叔仲皮繼承了父親的祿位。

  公子遂立公子倭為君,是為魯宣公,魯宣公當時還隻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大權則被公子遂控製。魯國君主自宣公時期開始逐漸失政,大夫們逐漸剝奪了君主的權力,最終形成了以“三桓”為核心的政治格局。

  兩個兒子被殺後,出薑終日在宮中痛哭嚎啼,聽到她哭聲人無不黯然落淚。公子遂也不禁生出一絲哀傷,他不能容忍情況持續下去,隻好決定送出薑回齊國。

  幾日後,出薑大歸於齊國。軒車行進在曲阜的街道上,出薑不禁放聲大哭:“天那、天那!仲為不道,殺嫡立庶!我的兩個孩子都被你所殺,你百年之後如何麵對先君?視兒又有什麽罪?你為什麽不能放他一條生路?!”街市上的行人聽到她的哭訴都開始抹眼淚,悲傷的人們自發地跟在車輛後麵,一直將車隊送到郊外。

  君惡的命運像極了齊國的君舍,出薑也像極了子叔姬。

  諸侯締結姻親的本意,是要通過建立親緣關係把締結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緊密聯結起來,形成“家、國”一體的同盟關係。但是後來當權者卻發現,如果把血親當做犧牲品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時,就開始對外甥們進行迫害了。

  慘案的始作俑者雖然是公子遂,但是齊惠公的惡行無疑更加令人發指,因為他用表麵的正直掩蓋了內心的邪惡。

  出薑回國後向齊惠公控訴公子遂的罪行,乞求他討伐魯國為孩子們報仇。但是當她看到叔叔眼裏閃爍遊移的目光、聽到他含糊支吾的推諉時,她就明白了一切。

  出薑指著齊惠公的鼻子叫道:“叔父!你知道我為什麽沒有在魯國自殺嗎?就是因為我的心裏還有複仇的希望。但是我怎麽能想到,殺害孩子們的元凶竟然就是你啊!什麽寬厚仁愛!什麽正而無欲!比起商人來,你才是真正的暴君!我要以死來告知國人,你到底有多邪惡!”說完她就以頭狠命撞向立柱,腦漿迸裂而死。

  公子遂兌現了諾言,他殺死了齊懿公的兩個兒子和一些朋友。陰謀終於敗露了,高、國二卿罷朝數日以示抗議,兩人此後再也不說齊惠公“正而無欲”之類的話了;齊國人對齊惠公的支持也降到了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