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滅鄋瞞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3354
  鄋瞞屬於長狄的一支,是生活在華夏北方的巨人。鄋瞞姓淶(也有說姓漆的),在夏代為防風氏,防風氏在今浙江德清建國,後來向北遷移;在商為汪芒氏,在周為鄋瞞。鄋瞞國的具體位置已經無法確定,大概是在河北涿鹿到山東北部一帶。

  鄋瞞人傲慢自大,凶猛好戰,侵略性極強。鄋瞞人瞧不起外國人,就把他們按身材高矮分為矮冬瓜、矮甜瓜等各種矮瓜。基於以上原因,鄋瞞就把自己孤立起來了,他們沒有什麽盟友,國家強而不大。

  早在宋武公執政時期(BC765-BC748),鄋瞞曾大舉入侵宋國,宋武公命司徒皇父率軍迎敵。當時耏班禦戎,公子穀生為車右,司寇牛父為駟乘。宋軍在長丘(今河南封丘南)與鄋瞞軍遭遇,隨即與敵人展開激烈對攻。

  最後,宋軍以犧牲了主帥與他的車右、駟乘及大量士兵生命的代價獲得了慘勝,鄋瞞君緣斯也戰死了,他和眾多侵略者的屍體被吊在城牆上示眾。這場大戰使得鄋瞞元氣大傷,再加上被敵國趁火打劫,國力便逐漸衰落下去。

  耏班雖然得以生還,但是受了嚴重的傷,再也無法上戰場了。宋武公為了獎賞他的功勞,就安排他去征收一個城門的城門稅,用這些稅的一部分做為他的食祿,這座城門後來就被命名為“耏門”。

  此後的一百多年間,鄋瞞始終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

  魯文公十一年(BC616),鄋瞞終於開始爆發,並成功地向天下人展示了人是怎麽把自己做死的。

  本年秋,鄋瞞軍在君主僑如與他兩個兄弟、豹和虺的率領下入侵齊國。敵軍的主要目的是搶劫,而不是攻城略地,因此軍隊沒有進攻防守嚴密的大城市,隻是順著齊國西部國境邊劫掠邊南下。

  魯人意識到自己就是敵人的下一個目標,開始集結軍隊準備作戰。魯文公為軍隊統帥的人選進行占卜,結果叔孫得臣有幸當選。叔孫得臣說:“宋皇父曾駕駟乘戰車迎戰鄋瞞,今日臣要效仿皇父,殲滅敵寇!”

  駟乘戰車並非諸侯軍隊的標配;但是魯文公喜歡狩獵,他就造了一輛特別威猛的駟乘戰車,並配以四匹最為雄健的戰馬。這輛車在馳騁獵場時特別拉風,每個人都夢想著能成為戰車上的一員。

  魯文公是著名的神射手,他自以為在國內已無敵手,也沒有人敢超過自己。但是他偶然聽說叔孫得臣箭術更高更強,心裏就特別不服,結果就拿出駟乘戰車做賭注,要與對方一決高下。

  叔孫得臣欣然應戰,兩人按照當時通行的規則,將比賽分為三項。一場比賽下來,雙方竟然不分伯仲,魯文公就提議交換弓箭再比一場。叔孫得臣臉上帶著不懷好意的笑容,把弓交給對方。結果魯文公手指剛搭上弓弦就後悔了:叔孫得臣的弓真是太硬了。

  他歪歪扭扭地勉強完成兩個項目。在進行第三項時,他那熾熱的三角肌和肱二頭肌幾乎要把衣服點燃了,他不得不放棄比賽,而叔孫得臣絲毫不為所動,無視魯文公的鬱悶心情,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全部項目。

  結果這輛戰車就歸叔孫得臣所有了。

  叔孫得臣率領一百乘戰車和一個軍的步兵追擊敵寇,當時侯叔夏為禦戎,綿房甥為車右,富父終甥為駟乘。

  叔孫得臣與同車三人的身高都不輸給鄋瞞人,四人站在戰車上如同天神一般,魯文公讚歎道:“你們都是魯國的巨人啊!確實配得上寡人的駟乘戰車。”

  叔孫得臣糾正他說:“是臣的駟乘戰車。”魯軍就從曲阜城北門出征,直奔敵軍而去。

  鄋瞞軍從西側入侵魯國,魯軍出發時敵人在已經搶劫了大量財產;僑如認為本次行動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下令撤退。鄋瞞軍押送著大量人口、牲畜和財物,慢慢吞吞地踏上回國的不歸路。

  十月二日夜,魯軍斥候報告說,在前方二十裏處的鹹邑(今山東巨野南)附近發現敵人大營。叔孫得臣心中著急,因為過了鹹邑就進入了衛國領土;鄋瞞無所謂,魯軍越境就叫“入侵”。他決定最遲於明日解決戰鬥。叔孫得臣立即集合軍隊,下令人銜枚、馬摘鈴、偃旗息鼓、留下輜重、輕裝前進。

  鄋瞞軍當時在一片開闊地上安營紮寨。他們選擇的撤退路徑遠離諸侯國都和大城,自信不會遇敵國的正規軍,所以幾乎沒有設防。

  魯軍在距離敵營三四裏處的一個丘的陵背麵停止前進,這個天然屏障隔斷了雙方的視線。此時鄋瞞營內燈火通明,秩序混亂,人們正吵吵鬧鬧地酗酒作樂。叔孫得臣很想立即發動襲擊,但是侯叔夏提醒他說,士兵們經過數日急行軍,體力已經嚴重透支,而且現在都餓著肚子;不如先吃飽休息,天亮時再發動進攻。

  叔孫得臣看到軍士們確實強打精神看著他,臉上全是疲憊之色,便下令休息。

  即將破曉之時,魯軍趁著黎明前的最後黑暗尚未消退之際向敵營進發,步兵在前,車兵在後。東方已經泛白,敵營內一片狼藉,有的篝火堆還冒著殘煙,承裝食物和酒的器皿扔得到處都是。盡管此時已經是冬季,仍有大量的敵人袒胸露腹、躺在露天地上呼呼大睡。

  魯軍前鋒距距離目標隻有數百米了,就在這時營中有人發現了敵情,他們大喊大叫並敲響一切能夠發出聲音的物件。營中的獵犬也狂吠起來,敵人紛紛醒來但睡眼朦朧,長夜痛飲使得他們頭暈目眩,很多人爬起來又摔倒,站都站不穩。

  魯軍一個衝鋒便攻入大營,然後就發生了可怕的屠殺。被解救的諸侯俘虜們也加入戰團,他們比魯人更加痛恨敵人,下手也就更加凶殘。

  大部分敵人仍然沒有醒酒,他們晃晃悠悠、反應遲鈍,手中的長兵器揮舞起來顯得尤其笨拙。敵人那高大的、沒有鎧甲防護的身軀和光著的腦袋成為魯軍極好的攻擊目標;魯國軍士使用的都是短兵器,他們身手敏捷動作靈活,兩三個一組同時進攻一個敵人,短時間內就放倒一大片。

  叔孫得臣立在營外的高處觀望著裏麵的戰鬥情況,他看見敵人逐漸低擋不住並向後營移動,就帶著一支軍隊繞到大營後方,準備阻擊逃跑的敵人。

  叔孫得臣的目標就是敵首僑如。僑如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在魯軍凶猛的攻勢下,他最終不得不領著敗軍從後門湧出。叔孫得臣大喜過望,立即驅車迎戰。僑如騎著一匹高大雄健的戰馬,在交戰的人群中橫衝直撞,盡情砍殺著敵人。

  叔孫得臣拉滿弓弦一箭射去,利箭破空而出,射穿了僑如的左肩,強大的衝擊力直接將他掀下馬來。

  富父終甥跳下戰車向喬如衝過去。僑如扶著著一棵大樹艱難地站起來,叔孫得臣的第二箭又到了,這一箭射穿了他的右肩並將他釘在樹上。僑如怒吼一聲,硬生生把身體從箭杆上抽出來;但是富父終甥也趕到了,他用戟自下而上刺穿了他的脖頸,再次將他死死地釘在樹上。僑如立即斷了氣,富父終甥便將他的頭割下來返回戰車,用戟挑著他的首級大喊道:“僑如已死!僑如已死!”

  僑如的兄弟豹被憤怒衝昏了頭腦,驅馬對著戰車狂奔過來。叔孫得臣麵露微笑(這笑容曾在與魯文公比試箭術時出現過),彎弓搭弦一箭射去。這一箭穿透了他的頸椎,豹仰身落馬。鄋瞞士卒們看到兩名指揮官被殺,再也無心戀戰,很多人都放下武器向魯國人投降。不肯投降的要麽力戰而死,要麽殺出一條血路奪路而逃。

  戰鬥持續到接近中午時便結束了,鄋瞞軍幾乎全軍覆沒,魯軍的傷亡也不小。魯人把敵人的屍體拖到一起時,不禁對敵人身體的強健和自己取得的戰果感到震驚,為自己能在如此強大的敵人手中活下來感到慶幸。

  魯軍凱旋而歸,敵人的首級被帶回去掛在城門上示眾,一直掛到那些可怕的東西無法認清麵容為止。僑如的首級後來就埋在北城西側的子駒門外。

  叔孫得臣為了紀念自己的光輝戰績,給他的嫡長子起名叫叔孫僑如,次子叫叔孫豹。

  鄋瞞經過此戰,國力再次衰弱。僑如死後,鄋瞞人立僑如的弟弟容如為君。第二年春天,鄋瞞遭到了其他戎狄痛打落水狗似的攻擊,鄋瞞人進行了一場悲憤慘烈的戰爭,終於擊退了敵人。

  鄋瞞的故事還沒有完結,魯宣公二年(BC607),容如和兄弟簡如率軍再次入侵齊國。齊國將軍王子成父率師在周首城外擊敗敵軍,又斬獲了容如的首級,並將它埋在周首北門外。

  鄋瞞殘部在簡如的帶領下倉皇逃竄,人們逃跑過程中途徑衛國時又遭到衛軍的攔擊。要知道,在華夏諸侯中,衛國人是最為痛恨狄人的。衛軍采取雷霆攻擊之勢,將敵人殺得一個不剩。此次出師的鄋瞞軍幾乎無人生還。

  鄋瞞再立焚如為君,此時鄋瞞國力已經大衰,國家再也無力抵抗外敵進攻,焚如就帶著國人投靠潞國去了。潞子給了焚如一塊土地,鄋瞞隨之淪為潞國的附庸。

  魯宣公十五年(BC594),晉景公發動對潞國的全麵戰爭,鄋瞞人做為潞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戰爭中給晉軍造成很大的殺傷。晉人滅潞後,又處死了焚如,把殘餘鄋瞞人遷到國內,鄋瞞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