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公孫敖情史(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050
  第二天上朝,孟孫穀把這封信呈給魯文公,然後抹著眼淚說:“我父親有罪,所以流亡莒國。現在他真心悔過,而且年高老邁,就讓他回國安享晚年吧!魯國大夫客死他鄉,對公室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而君主能夠以仁慈之心寬恕他,也會受到天下人的稱頌。”

  然後整個公廷都陷入沉寂,人們心情糾結,場麵氣氛尷尬。魯文公最終打破了沉默,他清了清嗓子,問公子遂:“遂啊,你怎麽看?”

  公子遂說:“臣還能怎麽看呢?臣當然以公室利益為上。既然對君侯有益,就讓他回來吧。但是為了公室著想,公孫不能再擔任任何官職了。”

  結果魯文公就把公孫敖召回來了。公孫敖把己氏和兩個兒子留在莒國(為的是不刺激公子遂那敏感的小神經),隻身返回曲阜。回家後他便把房門一關,不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也不與任何人來往,過上了與外界隔絕的生活。

  三年後冬天的某日,魯文公和大夫們照例出城狩獵,孟孫穀兄弟也在隊伍之中。狩獵活動持續了十天,但是當兄弟倆回來時卻發現家中財產被“洗劫一空”,公孫敖也不見了。

  孟孫穀大怒:“啊!我的父親呢?啊!我的財產呢?”

  家臣們跪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公孫大夫帶著全部家產到莒國去了!”

  孟孫穀兄弟掃視著空空如也的家,怎麽也不能接受眼前這殘酷的現實。

  魯文公聽到這個情況隻是搖搖頭、撇撇嘴,公子遂則陰笑個不停。從公孫敖為了一個女人侵吞國家財產開始,魯人對這個老情種所做的任何離奇的事都不會感到意外了。

  孟孫穀為不省心的老父親操碎了心,他很快就臥床不起並且病入膏肓了。孟孫穀在臨終前向魯文公請求說:“臣的兒子太小,不能支撐起孟氏家族,請立臣的兄弟難為繼承人。”

  孟孫穀去世後被諡為孟穆伯,孟孫難繼兄長之位擔任公室大夫,是為孟惠叔。

  孟孫穀的英年早逝對公孫敖的打擊巨大,並且摧毀了他那本來就脆弱的健康。公孫敖不禁想起周內史叔服曾說過的那句話:“穀也食子,難也收子。”如今孟孫穀已經去世,他也該讓孟孫難收殮自己了。

  公孫敖沒有什麽遠大誌向,但是非常注重對家人的感情;他認定自己害死了兒子,並深深陷入自責中。他決定痛改前非,這次真的回到魯國,並且再也不會(他的身體狀況也確實不允許)離開了。

  然後他又給孟孫難寫了一封信,請求魯文公最後一次次允許他回國。魯文公出於禮貌掃了一眼信上的文字,然後問公子遂:“遂啊,你怎麽看?”

  公子遂頭也沒抬,他說道:“隨便吧!國庫也掏走了,家產也搬空了,臣實在想不出他還能幹出什麽更丟人的事。”

  於是年老體衰的公孫敖最後一次踏上漫漫回家路。魯文公十四年(BC613)九月,公孫敖在途經齊國時病逝,他終究沒有實現最後的願望,也成為繼慶父後成為第二個客死他鄉的孟孫氏首領。

  孟孫難不得不改以喪禮迎回父親的靈柩,但是他的行動卻遭到了魯文公的阻止。原來公子遂私下裏對魯文公說:“說好了活著回來,結果卻死在外國;老公孫真是到死都在欺君。公孫並非死於國事,按周禮也不得回國安葬,請君侯不要允許他的靈柩回國。”

  孟孫難這次真的無計可施了,他除了痛哭以外想不出任何辦法。

  當時有個聰明的齊國人為孟孫難出謀劃策說:“夫子,你可以將靈車運到齊魯邊境的堂阜,然後如此這般,魯侯一定會同意夫子將靈柩帶回去。”

  孟孫難便按照計策向齊國權臣送了很重的賄賂,齊國人就以公室的名義把靈柩送到堂阜並通知魯國人來迎取。

  堂阜屬於齊國,它的對麵是魯國的卞邑。卞邑大夫搞不清狀況,忙向魯文公報告;而魯文公見齊國人公開為孟孫氏撐腰,也感覺到左右為難。

  然後就輪到孟孫難粉墨登場了。他身穿重孝進入宮中,跪在朝堂上縱聲嚎啼;魯文公實在無法忍受他的哭聲,又不忍心把他趕走,隻好躲進內寢堵住雙耳。但是孟孫難卻絲毫沒有放棄的想法,他就一直跪在那裏,哭一陣、歇一陣。

  到了晚上,魯文公的腦海裏還縈繞著如絲如縷的哭聲。他不禁問身邊的小臣:“是孟孫大夫還在朝中啼哭,還是寡人幻視幻聽了?寡人怎麽總覺得有人在哭?”

  小臣說:“君侯的感覺沒錯,孟孫大夫沒有離開,而是一直在哭。”

  魯文公搖頭說道:“孟孫氏的人怎麽一個比一個難纏啊?”他歎著氣返回朝堂,準許孟孫難將靈柩運回國內,但是葬儀的級別要比他生前擔任的官職低一級,以顯示對他的懲罰。

  公孫敖的靈柩曆經各種波折,終於安放在孟氏家的靈堂中,並接受人們的吊唁。但是聲己怨恨公孫敖厭棄自己,所以拒絕直視他的靈柩。孟孫難不得不把棺材用幕圍起來,然後才把母親扶進靈堂。聲己哭過之後離開,人們再把帷幕撤掉。

  公子遂很不情願地約上公族兄弟們前去吊唁,他對叔仲惠伯說自己能不能不哭?因為他對死者隻有怨氣,高興還來不及,實在哭不出來。

  叔仲惠伯說:“喪禮是為親人送終的禮儀。公子與孟孫雖然沒有好的開始,但是應當有個好的結束。史佚說:‘兄弟致美’,救困、賀喜、吊災、喪哀,情形雖然不同,但都是相親之道。公子沒有失道,又何必怨恨孟孫?”

  公子遂被說得心花怒放,結果在靈堂裏嚎啕大哭,那一天在所有吊喪的人裏,頂數他哭得最為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