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令尹子上之難(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536
  晉襄公為勝利歸來的軍隊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在吊唁過先軫之後,晉襄公用三命之服命先且居為中軍將,以紀念先軫對國家的卓越貢獻。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大臣們的普遍質疑:其一、任命的理由本身就不充分,晉襄公完全可以用增加先氏的封邑來代替加封爵位;其二、先且居隻是個下大夫,對於治國用兵,他既沒有資曆也沒有經驗。

  但是接下來的封賞,大家還是比較認同的。晉襄公用再命將先茅的封地賜給胥臣,因為他舉薦了郤缺。最後,晉襄公以一命之服命胥臣為卿,又把冀邑返還給他。但是按照一軍兩卿的設置,晉軍隻有五支,卻出現了十一位卿士,所以郤缺隻有卿之名而無卿士之權,他必須等到其他人的位置空出來,才能取得相應的軍權。

  子玉戰敗自殺後,蒍呂臣成為楚國新一任令尹。楚人普遍認為,正是因為蒍呂臣沒有什麽遠大誌向,也沒有以牙還牙的血性,而楚國又需要一段蟄伏期,所以楚成王才把那個職位授予他。

  楚國人對蒍呂臣評價一般,認為他太平庸了,但是新令尹並非如國人口中評價的那麽不濟。蒍呂臣的長項是搞外交,在他的建議下,楚成王於魯僖公三十二年春向晉國派出了一個使團,晉文公隨即派陽處父到楚國回訪;就這樣,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陽處父與楚國卿大夫們做了廣泛的交流,他分析了楚國政局的走向,推測出鬥勃將會成為下一任令尹,因此他著重加強了與鬥勃的關係。鬥勃則謹慎地接受了陽處父的友誼,但是兩人的交往卻被楚太子商臣做了十分惡意的解釋,他還不停地向楚成王灌輸自己的解釋。

  蒍呂臣完成曆史使命後就去世了,楚國的蟄伏期也宣告結束,國家繼續走上擴張之路。楚成王認為:子玉已死,現在能夠擔當起擊敗晉國重任的人唯有子上。於是他便任命鬥勃為下一任令尹。

  晉國箕戰勝白狄後,列國使者紛紛前來道賀;但是許國人仍然“頑固”地站在楚國一邊,沒有絲毫舉動。晉國人心中惱火,先且居說:“不拿許國開刀,晉國霸主地位不保!”然後晉國人便糾集陳、鄭兩國軍隊包圍了許都。

  楚成王在一次朝會上說:“晉國那位天選之君已經一命嗚呼了。上天為什麽這麽快就把他帶走了呢?大概是對他感到不滿意吧!如今的晉侯不過是隻發了情的小公羊,心裏就是那些爛事。晉國君弱臣強,大權掌握在卿大夫手中,已經開始衰弱了。楚國已經恢複了元氣,不穀絕不允許繼續胡作非為,不穀要借著救許的機會把陳、蔡、鄭奪回來,是時候將晉人趕回太行山了。”

  令尹子上說:“楚國當然要北進,而且征服陳、蔡自然不在話下。但是鄭國不同,國大且新君親附晉國,臣認為還需要等待時機。”

  太子商臣說道:“鄭文公和晉文公剛剛離世,子蘭立足未穩,現在正是把鄭國拉過來的好機會,難道要等子蘭完全掌權,晉國恢複實力再討伐鄭國?”

  公子瑕也躍躍欲試,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新鄭去,以便登上那個從沒有屬於過他的位子。他向楚成王打包票說,隻要楚軍能做為外援,他一定可以聯絡國內同黨裏應外合,推翻子蘭的統治。

  商臣和鬥椒也在一旁煽動楚成王的情緒,楚成王對子上的態度逐漸產生不滿,他說道:“令尹對伐鄭還有什麽意見?如果還是不同意,令尹就去伐陳、蔡,不穀派大司馬出征鄭國。”

  子上就這樣被逼上懸崖,他不得不表示服從成王的命令。

  子上率師首先入侵陳、蔡。這兩個國家本身就與楚國淵源極深,君主也不想為了什麽“忠誠和立場”搞得自己國破家亡,因此兩國人打開城門,歡天喜地地把楚人迎進城來。

  楚軍兵不血刃地取得兩場勝利,士氣頓時大振。子上又集結了陳、蔡兩國軍隊,北上進攻新鄭。

  但是楚國人在對鄭的策略上犯了個錯誤:以鄭穆公那老練圓滑的處事風格,他並非不能與楚人媾和,但是決不允許楚人把公子瑕那個萬人恨扶上君位。

  鄭軍集結起來,在南郊的桔柣之門迎戰入侵者。雙方首戰進行得相當激烈。鄭人的用意十分明確,隻要殺死公子瑕、一切損失和後果都能夠接受。因此聯軍驚詫地發現,所有鄭軍都向一個方位進攻,士兵們嗷嗷叫著,不久便將陣列撕開一道口子;鄭軍拚死向前衝殺,毫不在乎來自側麵的威脅。

  公子瑕很快暴露在同胞們麵前,直到這時他才明白兄長的意圖。公子瑕嚇得魂飛魄散,立即驅車掉頭狂奔,同胞們在後麵緊追不舍。子上也搞清了鄭人的戰術,他不停地調動軍隊加強對子瑕的保護,但是鄭軍卻越聚越多。

  在經過周氏之汪岸邊時,公子瑕突然發現水中漂起來一個恐怖的倒影,倒影把公子瑕叫住說:“你一定聽說過我,我就是雍糾。我獨自沉在周氏之汪已經七十年了,一直沒有亂臣賊子路過這裏。你來得正好,快下來跟我做伴。”

  追兵遠遠看見公子瑕對著水麵發愣,然後他突然發瘋似的駕車向池塘中央衝去,車輪撞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車體瞬間傾覆,把公子瑕扣在水裏,他掙紮了片刻就不動了。

  公子瑕就這樣離奇地溺死在周氏之汪中。鄭國人把他的屍體拖上戰車進入新鄭,指揮官隨即下達了收兵的命令。子上見進攻目的已經不達,他又不想與鄭國結怨太深,也收兵回營了。

  鄭人把公子瑕的屍體運進宮裏,大夫們要求將他的屍體棄市示眾,但是文夫人哭著說:“子瑕雖然犯下大罪,但是他已經受到懲罰了。他是先君的兒子,厲王的後代,不能再受到棄市的侮辱了!”

  大夫們不敢違抗文夫人的意願,全都默不作聲了。鄭穆公也沒說說什麽,文夫人就把子瑕安葬在鄶城的城牆下。

  由於國家受攻,鄭軍被迫從許國撤軍,許國的包圍自然解除。楚軍離開鄭國,在蔡國休整了兩天後啟程回師。晉人對這個結局感到憤怒,他們不能容忍楚軍就這樣輕易地拐走兩個盟友,而許國卻毫發無損。陽處父下令揮師南進,他對部下說,楚國怎麽把蔡國奪走的,他就怎麽再奪回來。

  楚軍剛剛邁進方城山就得到了戰報。子上發了一頓牢騷,不得不傳令全軍向後轉、齊步走。楚軍一路狂奔,軍隊很快行進到泜水(今沙水)南岸,晉軍此時恰好抵達北岸,兩軍便夾水而峙。雙方都不願意主動渡河進攻對方,因為除了正義之神宋襄公,天下沒有人不理解“半濟而擊”的道理。

  時間一天天過去,雙方最初的緊張心態已經消失,軍士們每日裏隻是望著河對麵的敵人發呆。日子雖然過得十分平靜,但是晉軍的麻煩就要到來了,因為他們的糧草即將耗盡。楚軍的糧草輜重倒很充足,但是子上聽說太子商臣一直在成王耳邊說自己的壞話,所以也想速戰速決。對峙雙方表麵上若無其事,實際上全都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