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崤之戰(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027
  晉國周邊居住著薑戎的幾個大部落。薑戎是個大概念,廣泛分布於秦、晉、周及楚國北部。晉國北部的這支薑戎早先分布在瓜州(甘肅敦煌)一帶,後來不堪忍受秦國打擊,不停東遷,最後不得不渡過黃河,寄居在晉國籬下,成為晉國的附庸。

  晉國使者來到薑戎部落,要求部落出師協助晉軍作戰。秦軍俘獲了大量人口和財物,隊伍變得十分臃腫,行動也遲緩下來,這樣就給了敵人以充分準備的時間。

  三月底,晉軍與薑戎興師。晉襄公身穿黑色喪服,梁弘禦戎,萊駒為車右。晉軍布置在崤山隘口西端,薑戎在其東端。

  四月十三日,秦軍到達崤山東口。由於受到過蹇書的警告,西乞術不得不變得謹慎起來,他提出應當首先進行大範圍、審慎的偵查,確定沿途安全後再進入隘道。但是孟明卻無視西乞術的意見,他隻是敷衍了事地觀察了下附近的地形就下令全軍進發。

  秦軍完全進入伏擊圈後,就無法避免被全殲的命運了。太陽偏西時,秦軍先頭部隊已經看到了前方寬闊的山口,西乞術不禁長舒一口氣;孟明轉過頭,跟他開起玩笑來;軍士們一路上緊張的心情也隨之放鬆下來。

  就在人們相互說笑之時,山脊上突然回響起驚雷般的戰鼓聲,晉軍把大量的樹幹和石塊拋下山脊,瞬間就堵住前進的路線。戰車進圖不能,孟明抽劍跳下戰車,傳令各自為戰。秦軍後隊便轉身向東突圍,但是薑戎步兵占據了東端,用強大的箭雨封鎖了入口。

  秦軍被困在山道中,前後不能相顧;軍士與俘虜擠在一起無法作戰;敵人則居高臨下,大肆射殺無所逃避的秦人。孟明眼見突圍無望,軍隊傷亡越來越大,敵人的包圍圈越縮越緊,於是宣布投降。

  崤之戰的結果是:秦軍無人能夠逃脫,匹馬隻輪不得返回;屍體遍布整條山穀卻無人收斂,戰俘們的命運各有不同,下場最悲慘的是被當做戰利品賞賜給了薑戎。

  晉軍帶著秦軍三帥和鹵獲物返回曲沃。晉人在舉行告廟儀式後安葬了晉文公,晉人從此將喪服的顏色由白色改為黑色。

  晉文公的夫人文嬴決定營救三帥,他不想給晉襄公以思考的機會,便在文公神主安放儀式結束後立即找到晉襄公。

  文贏說:“秦軍的三帥是離間兩國關係的罪魁禍首,也是兩國君主都想處死的人。但是他們如果死在晉國,就會成為秦國的英雄,加深兩國的仇恨,使兩國再也沒有複交的機會;但是如果將三人被釋放,他們就會成為秦國的恥辱,將會被秦君處死在太廟中,三人的親族也無法得到幸免。所以,就讓秦君遂願,讓他們死得更難看些吧!何必為了三個罪人加重兩國的怨恨呢?”

  晉襄公並非不清楚文嬴的本意,但是他一方麵覺得三個戰俘無足輕重,一方麵又對文嬴充滿了欲望。他要用此作為交換,以換取文嬴的青睞。晉襄公無法拒絕她的要求,立即把三人放了。

  先軫很快得到了消息,但他搞不清楚晉襄公的意圖,駕車匆匆趕到宮中,問晉襄公將如何處置秦軍首領。晉襄公說:“夫人請寡人釋放他們,我已經按夫人的意思辦了。”

  先軫大怒:“武夫拚死作戰才擒獲的敵人,僅憑婦人一句話就被釋放了?!損害國家的勝利、助長敵人的仇恨,國家滅亡沒有時日了!”說完對著晉獻公腳下狠狠吐了一口口水。晉襄公這才從對文嬴的無限幻想中清醒過來,命太傅陽處父馬上把三人抓回來。

  孟明三人逃出城後打倒兩個官吏,搶了一輛馬車。三人經過一天一夜狂奔,終於到達黃河岸邊。三人看見岸邊有條小船,一位蓑笠老翁正坐在船裏支杆垂釣,孟明大喊道:“夫子渡我!”

  老翁頭也不回說道:“我渡秦人,不渡晉人。”

  孟明繼續喊:“我們就是秦人!我是百裏視,旁邊是術和丙,是從崤之戰中逃回來的人!”

  老翁扔掉魚竿、站起來轉身叫道:“我奉蹇大夫的命令,在這裏等候多日了!我的船小,三帥沿河下行五裏,那裏有艘大船,可以渡你們過去!”

  三人繼續拔腳狂奔,終於在追兵到來前登上渡船。陽處父追到河邊,看到渡船已經離岸而去,他解下戰車左側的驂馬,大聲叫道:“孟明將軍,寡君沒有為諸位踐行,心中感覺失禮,所以特命我來將這匹戰馬送給將軍,請將軍收下!”

  孟明就像剛逃出樊籠的野獸,絕不可能再回頭鑽進圈套了。他在船上向對方行禮道:“承晉君之恩惠,沒用罪臣的鮮血來釁鼓,又使我能夠死在秦國。如果寡君處死罪臣,我死而不朽;我如果能借助晉君的恩惠得以幸免,三年之後一定會回來拜君所賜!”

  三人渡河之後,不敢進入雍都;他們披散著頭發,身穿素服,把自己關在郊外一座小房子裏,等待秦穆公的命令。

  秦穆公身穿喪服,親自率領大夫們到郊外迎接三帥,他邊哭邊說:“孤違背蹇叔的意誌,使諸位受辱,這是我的罪過,與你們無關。”

  孟明請求免去自己的爵位。秦穆公說:“這是我的過錯,大夫有什麽罪?我不會以小過失掩蓋大功德。”

  崤之戰後,兩國便永絕僅持續九年的“秦晉之好”;終春秋之世,秦晉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敵對狀態,晉國始終將秦國的勢力牢牢壓製在黃河以西。兩國雖然一度結盟,但也隻是在互相猜疑中簽訂了盟約,一次結盟也隻是另一次分裂的開始。

  直到晉國被趙魏韓三家瓜分,秦與三晉才再次建立起錯綜複雜的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