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衛叔武之難(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369
  六月,衛成公懷著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回國的路程。

  由於衛成公始終對叔武存有戒心和歂犬從中挑唆,他不敢過於接近都城,於是派寧武子到宛濮(今長垣縣西南)與叔武的使者孫莊子會麵。雙方簽訂了一個盟約,盟書中寫道:“上天降禍於衛國,使衛國君臣不協,所以才造成今天的憂患。如今上天之心在我,雙方放棄成見達成諒解:沒有居守者,誰來守衛社稷?沒有出行者,誰來保護君主?不協之原因,將以結盟消弭,並以此昭告上天。從今以後,公室上下和睦,出行者不得居功自傲,留守著無需擔心獲罪。有渝盟者,大禍必至,任憑明神、先君予以懲罰。”

  簽完盟約,寧俞隨口問了下元咺的情況,孫莊子說:“元咺大慟,但不廢職命。”

  雙方使者帶著盟書各自返回,衛國人得知矛盾已經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就把心放下來,不再擔心會發生動亂了。

  唯一對這個結果感到憂慮就是歂犬。他壞事做盡,又害死了元咺的兒子,所以認為對方一定會找自己算賬。他便策劃了一個瘋狂的計劃,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搶先進行報複。

  歂犬又開始不停地向衛成公灌輸各種陰謀論,用盡各種手段將他逼瘋,使衛成公每向前走一步心情都變得更加緊張、壓抑、複雜。

  衛成公終於在某天下午到達楚丘郊外。約定入城的時間為第二天早上,但是衛成公卻決定立即入城。寧武子說:“君侯不可以失信,如果您想要提前入城,請先讓我與叔武會麵。”他得到衛成公的同意,立即駕車來到城下。守城官見衛侯使者到來,便擅離職守,與寧武子同乘一輛車去見叔武。

  歂犬終於等到時機,他說:“此時不入,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國家是君侯的國家,如果君侯不能自由出入都城,那麽整個公室都是叛國者。”

  衛成公受到蠱惑,立即下令闖城。他以歂犬和華仲做為前驅,命令軍隊跟隨自己全速前進;歂犬的戰車搶先穿過無人看守的城門。

  叔武此時正在家中洗頭,寧武子則在偏室等候。突然間有人大喊:“君侯入城了!”叔武喜不自勝,他把頭發繞成一個卷、攥住濕漉漉的發卷匆匆出門迎駕,但迎來的卻是歂犬射出的一支利箭。這一箭穿透了叔武的心髒,叔武甚至沒有來得及看清凶手的樣子就倒地身亡了。

  衛成公在後麵不遠處親眼目睹了暴行發生的全過程,他怒吼道:“叔武無罪,歂犬該殺!”他的衛隊直奔歂犬而去。衛成公悲痛不已,他停下車,被人攙扶下來,跪在地上,抱著叔武的大腿痛哭不止。

  衛成公的貼身衛士孔達驅車跑在最前麵。孔達是個正直的、嫉惡如仇的人,他平日裏最恨歂犬。孔達先用兩箭射死了歂犬的禦戎和車右。失去控製的戰車左右搖擺,終於把歂犬顛了出去;歂犬不顧疼痛,兩手垂在身側,一瘸一拐地繼續逃命,而孔達則放慢車速,一箭一箭射在他身上的非要害處,直到後麵的戰車追上來,他才結果了歂犬的性命。

  不久,士兵們把身上插滿箭羽、筋斷骨折的歂犬的屍體拖回來。屍體被吊在太廟前的廣場上示眾十天,之後被扔到郊外,任憑野狗啃食。

  元角被害之後,元咺沒有要求對衛成公采取報複措施,而是強忍著悲痛繼續履行職責,積極為內外雙方達成和解而不懈努力。

  但是叔武的被殺卻使他與衛成公徹底決裂,他認為謀殺叔武雖然看起來隻是歂犬的個人行為,但是作為既得利益者,衛成公應當為叔武的死負責。於是元咺就以最快的速度逃出都城,到晉文公那裏去控告衛成公。

  晉文公很樂意看到衛成公攤上官司,他非常希望親自審判那個從登基開始就麻煩不斷的小君主;他認為如果能借機搞掉對方,將會是人生一大快事。

  冬天之時,晉文公在溫地召開了一次盟會,周天子也在被召集名單中。王室對晉文公的無禮普遍感到憤怒,但是周襄王說:“不穀正好要到河陽狩獵,晉侯既然那麽有孝心,我就順便接見他一下吧!”

  盟會的議題有兩個,一是審理衛成公謀殺叔武案,二是準備討伐許國。討伐許國是因為晉文公曾邀請許人參加踐土之盟,但是許僖公卻因害怕楚國而沒有出席。

  晉文公設了一個法庭,王子虎坐在主位上,他是名義上的主審管;晉文公又在他的旁邊加了一個座位,為的是不把王子虎從主審管的位子上擠下去。

  審判衛成公的前一天,魯僖公特地去見王子虎,懇求他盡力保護衛成公。王子虎答複說應該可以保住他的小命,其他的隻能盡量爭取了。

  元咺作為為控訴方,衛成公是被告。但是周禮規定,君主不能親自出庭受審,必須有人代替他出庭坐在被告席上。於是衛成公就命鍼莊子代替自己受審,寧武子坐在鍼莊子側位,士榮擔任衛成公的辯護人。

  元咺首先發表了控訴詞,他敘述了案件的整個過程,指責衛成公背信棄義、謀殺君主,並請求將被告人繩之以法。

  但是士榮說,自古以來就沒有君主因為處死大臣而接受審判的,而且周禮也沒有相關規定。他還說元咺為臣不忠,竟然跑到盟主麵前捏造事實控告自己的君主,企圖用欺騙、蒙蔽盟主的手段達到加害君主的險惡目的,其心可誅,請晉文公處死元咺。

  元咺回複說,對方承認衛鄭殺害叔武的事實就好辦了(因為士榮稱衛成公殺叔武是君主處死大臣);君殺臣無罪,但是臣弑君就犯下不赦之罪了。

  接下來的焦點就是,叔武的身份究竟是君還是臣。

  元咺麵向王子虎說:“衛武當然是君。衛鄭遜位前明確表示將國事交給衛武掌管,並說如果楚國戰敗,他將流亡楚國不再返回。臨行時又舉行了告廟儀式,衛鄭將冕旒冠除下來置於廟中。這些事公室大夫都可以作證。

  “踐土之盟時,晉使要求列侯參會,先君(叔武)曾告知衛鄭,而衛鄭再次放棄出席的資格。周禮規定,凡諸侯之會,記名時列國君主在先,大夫在後;同姓君主在先,異姓君主在後。先君不但參會,而且與列侯一同歃血,他的名字寫在盟書之上,排位僅在晉、魯之後,先於蔡、鄭、齊、宋之君。

  “衛武是先君的次子,衛鄭的胞弟,當然有資格成為君主。衛武對內實掌國政,對外被列侯認可,已經成為衛國實際上的君主。而衛鄭主動放棄君主地位,當然降為臣子;以臣弑君,難道不應當處以車裂之刑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