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衛叔武之難(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952
  士榮說:“元咺說的當然屬實。但是無論原來情況如何,衛武在宛濮之盟上又主動放棄掌國的權力,並且承認寡君的君主地位。後簽訂的盟約效力優於先前的盟約,這是天下共識。衛武即便在先前的某個時段成為衛侯,但是宛濮之盟以後,他又降為臣子了。所以元咺為私仇誣告寡君,請治他謀害君主的大罪。”

  元咺繼續說:“雙方在宛濮確實有過約定,但是盟書中又載,衛鄭應當在確定的時間進入都城,並在太廟中完成告廟儀加冕式後,才算重登君位。在此之前,他仍然屬於臣子。衛鄭背信棄義,提前闖入都城,謀害先君,篡奪君位,罪該車裂。”

  士榮說:“既然除下冕旒冠被視為退位,加冕才算作登基,那麽叔武既沒有加冕,也沒有坐在君主的正位上接受大臣的朝見,當然不能稱為君侯。”

  元咺說:“你上一句承認了叔武為君,下一句又否認了,你到底承認還是否認?”

  士榮說:“承認否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叔武是以臣子的的身份被殺的。”

  王子虎敲敲桌子,示意兩人安靜下來,他問元咺:“衛武是否舉行了加冕儀式?如果沒有,他為什麽在踐土之盟上帶著冕旒冠?”

  元咺正要回答,在場的人忽然聽到審判席上傳來震耳欲聾的呼嚕聲。人們轉過頭,發現晉文公竟然趴在案幾上睡著了。

  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晉文公並不關心案件本身,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定論,安排雙方進行辯論隻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王子虎拉拉晉文公的袖子,把他從夢中喚醒,總算沒有使他把人繼續丟下去。

  雙方又辯論了幾個回合,士榮已經處於理屈詞窮的境地,他的頭上開始冒汗,他不再糾結叔武的身份問題,而是說道:“無論衛武是否為君,殺叔武的凶手都是歂犬,而且歂犬已經伏法,所以這個罪名怎麽也算不到寡君的頭上。”

  元咺說:“你開始時已經承認先君被衛鄭所害了,這個事實已經不需要爭論了;況且歂犬謀害先君也得不到君位,他又被滅了口,罪行的受益者是誰已經很清楚了。”

  晉文公目光流離、眼神朦朧,顯然還沒有睡醒,他擦擦嘴角,宣布審判結束,命令當事雙方退出去等待審判結果。

  晉文公洗了把臉,這才清醒過來,他和王子虎討論如何判決。兩人最終都認定衛成公有罪,但是王子虎請求不要對衛成公施以肉刑。晉文公表示同意,但是他希望把衛成公帶回晉國關押。

  王子虎覺得與其按晉文公說的方式去做,還不如把衛成公車裂了痛快。王子虎說:“君侯已經替天子審判了這個不義之君,天子一定十分滿意。但是臨行前天子對我說:‘衛鄭如果有罪,不穀要親自處置他。’所以還請把他送到成周監禁。”

  晉文公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對方打出周襄王的旗號,他也不得不同意了。

  晉文公把雙方再次招進來,以審判庭的名義宣布衛成公弑君罪名成立。寧武子立即跳起來喊道,他願意代替衛成公受刑。晉文公示意他安靜下來,繼續宣讀審判結果:衛成公罪當受刑,但是周禮有言,君主無刑;那麽刑罰隻能由他人代受,士榮語言邏輯混亂、辯護不利,應當負主要責任。

  然後他下令砍了辯護人士榮的頭,剁了替身鍼莊子的腳,將衛成公流放到成周,這樣算是完成了對衛成公的懲罰。

  而寧武子因為忠誠被免於處罰——晉文公希望通過赦免他來取得好名聲;衛成公在成周期間,寧武子始終陪伴在他身邊。

  元咺回到衛國,他在晉文公的支持下立叔武的兄弟公子瑕為君。

  解決完衛國的問題,晉文公率領諸侯軍隊包圍了許國。

  在此期間,晉文公感到頭暈腦脹心悸氣短,禦醫用盡渾身解數也無法緩解症狀。晉文公就把郭偃召來,為自己的凶吉進行占卜。

  曹共公此時依然被晉人拘禁著。曹國人看到衛成公的下場,又回憶起曹共公幹的那些齷齪事就不禁心驚肉跳。曹國人希望快速解決問題,不要把時間拖到對許行動以後,因為到那時晉文公就有大塊時間考慮如何報複曹共公了。

  就在這時,晉文公發病了,曹國人大喜,他們秘密找到郭偃,用情緒感動他,用道理說服他,用賄賂收買他;結果郭偃便同意為曹國人周旋。

  郭偃對晉文公說道:“凶吉在人不在天。君侯的病,根在曹國。齊桓公召集盟會,幫助邢、衛複國;君侯召集盟會,卻要滅亡同姓兄弟。曹叔振鐸是文王的兒子,唐叔虞是武王的兒子;君侯大合諸侯而滅兄弟之國,不是周禮所允許的。

  “君侯在城濮之戰前曾私下許諾曹衛複國,卻沒有兌現承諾,這就失去了信用。曹衛同罪不同罰,就失去了公平。禮用來推行道義,信用來捍衛周禮,刑用來實現正義。失去了這三樣,您認為會產生什麽後果?”

  晉文公聽得很舒服,立即赦免了曹共公的罪行。曹共公被放出來之後,馬上參加了諸侯之會。

  這一年晉國的全部注意力都在中原,軍隊長時間出征造成國內空虛,白狄和其他戎狄借機幹了不少趁火打劫的勾當。為了抵禦戎狄入侵,晉文公回國後在原有的兩支步兵軍(左行與右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中行軍,並任命荀林父為中行將軍,屠擊為右行將軍,先蔑為左行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