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城濮之戰(六)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350
  楚國人此時開始發生動搖,他們覺得自己被晉人蒙蔽了:原來晉人的克製不是因為他們念及舊情,而是因為沒有把握戰勝敵人;早知如此,自己就應當在齊、秦參戰之前擊敗晉軍。

  悲觀和恐慌的情緒開始在聯軍中蔓延,陳、蔡兩國甚至已經發生了多起士卒逃跑事件。

  而在另一邊,晉文公同樣心急如焚,他一直希望楚軍能夠主動放棄圍困宋國,轉而與晉軍作戰。但是楚人卻不為所動,看起來是下定決心攻陷商丘了;商丘一旦淪陷,宋人將會與楚國議和,到那時所謂“雄霸天下”雲雲,都將成為癡人說夢。而齊、秦兩國的同盟軍雖然到來,但是兩軍首領的態度卻十分曖昧,他們一直閃爍其詞,讓人摸不清想法。

  晉人隻得製定了一個特別陰損的計劃,並成功地把齊、秦拉下水。

  晉人把宋人帶來的巨額財物全部轉送給齊、秦兩軍將領,並且請他們代為調停楚、宋爭端。將領們接受了那麽貴重的賄賂,也就不好意思不出頭了。

  然後,晉文公又把曹國和衛國的大片土地劃給宋國,並派出軍隊保護著宋國人前去“接收”那些土地。宋使門尹般先行回國,他把接收土地的任務交給副使;副使就依仗著晉人的勢力,用棍棒長毛把領主和官員們趕出家園。

  楚軍在楚成王在位的四十年間從未戰敗過;楚成王也從未把任何華夏諸侯放在眼裏,即便是能夠糾結半個華夏軍隊的齊桓公,在他眼中也不過是個老繡花枕頭。但是現在,麵對那個極端好戰國家的天選之君,他第一次感到焦躁不安,第一次產生了可能失敗的悲觀情緒。他把卜官召來,為繼續圍攻宋國的凶吉進行占卜,占卜結果顯示“大凶”。

  楚成王決定解除對宋國的包圍,但是又不願給諸侯們造成被迫撤退的印象,他便命令子玉統領主力軍繼續留在原地,自己則率領中軍王卒退到申縣。鄭文公那隻老狐狸則打著“護駕”的旗號尾隨楚軍離開。

  楚成王同時命令戍守穀城的楚軍放棄穀城向南撤退。申叔率領著這支人數不多的軍隊,提心吊膽地繞開敵人的軍營要塞,一路超速行軍,總算把大部分士卒安全地帶回來了。

  楚成王隨後通知子玉撤軍。但是子玉心中有恨,又交織著屈辱和不甘,因此遲遲不肯下令。正在這時,齊國和秦國使者來到營中。

  子玉大喜過望,他甚至認為兩國使節是上天派來拯救自己的。

  使者們說,晉侯向楚君承諾,如果楚國可以解除對宋國的圍困,晉國也將從曹衛撤軍;晉侯還希望待局勢恢複平靜後與楚成王會麵,共商治理天下之大計。子玉對這個提議感到滿意,他已經準備接受對方的條件了。

  就在關鍵時刻,被晉人趕出家園的曹國人闖進軍營。人們衝入大帳,抱著子玉的大腿哭倒一片。那些人不但痛訴晉人和宋人的暴行,而且把齊人和秦人也列入幫凶名單。

  子玉勃然大怒,他終於明白了:兩國使者原來是上天派來戲耍自己的。

  剛剛還在喜笑顏開的使者們頓時漲紅了老臉,神情茫然又無比尷尬地呆坐在位子上(他們對晉人的計劃毫不知情)。

  子玉轉頭對使者說:“談判結束了!幾位為什麽還在這裏?”使者們立即起身,在子玉的怒視下灰溜溜地離開大帳,楚人隨後把他們送來的禮物全都扔出軍帳,扔的滿地都是,又在人們離開軍營的過程中對他們揮舞拳頭、惡言相向。

  使者們雖然對被晉人欺騙感到惱火,但是更忍受不了楚人的羞辱,在他們添油加醋的控告下,兩軍改變了曖昧的態度,終於決定對楚軍開戰。

  楚成王下達的第二道撤軍命令也到了。使者說:“得臣!你切不得與晉人作戰!晉侯在外流亡十九年,人間的艱難困苦,他都嚐到了,但是你沒有啊!人民的歡欣和痛苦,他都知道了,但是你不知道啊!

  “上天除掉晉國的禍害,助他成為晉君;上天所讚助的,你卻要執意廢棄嗎?以凡人之力對抗上天,不是愚蠢透頂嗎?《軍誌》說:‘允當則歸’、‘知難而退’、‘有德不可敵’。這三句話說得都是你和晉侯啊!”

  此時的子玉已經陷入最恐怖的心魔之中不能自拔,他不僅公然抗命、拒不撤軍,而且派鬥椒(伯棼)去向楚成王請求增兵。

  伯棼轉述子玉的話說:“君王!得臣怎麽敢與上天為敵?這一戰如果不打,楚國不但將威名掃地,而且國內那些奸佞小人(蒍賈)還會叫囂個沒完!”

  楚成王頓發雷霆之怒:“得臣為了黃口小兒的一句話,竟要置楚國數百年基業和數萬將士的生命於不顧?堂堂令尹容不下一言,又怎麽能容下一國?!看來薳賈還真是說對了啊——子文的見識當真不如一個小孩子啊!”

  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即便是楚成王也無法阻止子玉的行動。成王已經把中軍帶入申縣,他想起了伐夔事件,害怕子玉敗光這支勁旅,便隻給了他王宮的西廣衛隊(由十五乘戰車和相應步兵組成的近衛隊)、太子商臣的東宮衛隊和若敖氏的六百名步兵。

  失去楚王支持的子玉變得更加暴躁,楚國君臣不和也使得聯軍上下憂心忡忡。子玉想立即與晉軍決戰,但是大司馬子上卻堅持要求做最後一次外交努力,子玉就把大夫宛春派到晉文公那裏去了。

  宛春向晉文公遞交了子玉的親筆信,信上說:“宋公對寡君無理,所以寡君親率大軍來到此地想問個究竟原因。但是沒想到事情鬧得這麽大,竟然觸怒了大國,使大國一氣滅掉兩個國家。現在得臣為兩國著想,請晉侯允許曹、衛兩君複位;做為回報,臣也將解除對宋國的圍困……”

  狐偃說:“子玉真是無禮啊!他竟然想用一個還未傷元氣的宋國來複辟兩個亡國之君!君得一,臣得二,天下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嗎!”

  先軫卻有不同看法,他說:“我們應該照他說的做,但不是在談判席上。古話說,使人安定合於禮。成得臣一句話安定三個國家,我們一句話卻滅亡三個國家,反倒是我方無禮了。無禮又拿什麽來作戰?

  “回絕楚國的建議相當於拋棄宋國;以拯救開始以拋棄結束,諸侯會怎麽看?我認為不如私下裏允許曹衛兩君複位,但前提是必須與楚國斷交;然後我們再扣押宛春以激怒楚人。成得臣就快瘋啦,他盛怒之下必然會揮師北上與晉軍決戰。這樣一來宋國的圍困就能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