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晉平王亂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605
  晉文公用懷柔的策略迅速穩定了局勢,並牢牢握住君主大權。他在聽取關於官員任職情況的匯報時,發現許多祖先功勳卓著的氏族已經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前大司空士蒍的兒子士穀、荀息的兒子荀逝敖都被趕回家種地去了;韓簡也被剝奪了祿位,因為他在慶鄭被斬首時流下了眼淚。

  晉文公下令把三人和其他受到排擠的名臣義士召回來,給了他們適當的官職,並準備在適當的時機提拔其中有能力的人。

  在製定國家政策時,晉文公建立了一個立法小組;爰田製和州兵製等有利於國家的製度被保留下來;盤剝國人、阻礙發展的嚴刑酷法則被廢止。公室又吸取了齊國“君主死,法度廢”的教訓,加強了司法官(太傅)的權力,並把獻公末期實行的流放群公子的敕令法律化;從此以後,晉國太子再也不用擔心遭到兄弟們的謀害了。

  晉文公曾對大夫們說,上天幫助自己奪位,絕不是為了讓他像其他君主那樣享受權力、美酒和女人的;上天一定是認為他能夠成就大事,才肯垂青於他;這件大事便是使晉國稱霸華夏;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帶領晉國建立霸業,用以報答上天的恩惠。

  冬,王室大夫簡師父前來乞師。狐偃說:“國民還不知大義,不能安居樂業;出師勤王是教導國民知大義的極好機會。”

  魯僖公二十五年(BC635)春,晉軍集結完畢;這時秦穆公也應王室的請求率領秦師到達河上。狐偃認為,晉國如果希望登上華夏霸主的寶座,就不能允許他幹擾自己的計劃。晉文公即刻把胥臣派到秦軍營中去,以說服秦國退兵。

  胥臣說:“匡扶王室的確是全天下諸侯的使命,但是天王向秦國尋求幫助卻顯得很不明智。外臣之所以這麽說,不僅是因為王室與秦已將近兩百年沒有交往;而且因為秦軍長途跋涉、雖能戰勝卻勞民傷財;國土不能增長一分,士卒戰死卻沒有回報,本土還要擔心鄰敵進犯。

  “天子由於寡恩才落到今日的田地,現在又不顧及大國的負擔擾動民生,君伯應當考慮下出師是否值得。而寡君為報答秦君扶助的恩德,願意代替大國完成使命。”

  秦人內部本來就對出兵問題持有分歧,秦穆公聽到晉人的勸說又變得猶豫起來。在他召集的緊急會議上,反對出師的大夫們認為,晉國人絕不會好心到以本國士卒的死亡來換取秦國士卒的生命,晉文公的稱霸野心已經昭然若揭;眼前的問題是軍隊如果渡河勤王,將給國家帶來什麽好處?估計什麽也沒有,反而損傷國力;既然如此,莫不如就讓晉軍替自己賣命去吧!河西已經脫離華夏,秦人被中原人視為戎狄;無論齊、楚還是晉國,誰成為中華霸主又與秦國有什麽關係呢?秦國莫不如趁機結好晉國,掃平河西的戎狄勢力。

  秦穆公采納了反對派的意見,他向晉文公表示了“感謝”,然後就撤軍了。

  晉軍沿軹關陘一路東進,於三月十九日到達陽樊。晉軍在此地修整三日,然後兵分兩路,右軍包圍溫邑,左軍到氾邑去迎接周襄王返國。

  王子帶並非不是個聰明人,他明白自己在母親去世後就已經失去了奪位的可能。但是他卻控製不住自己的欲望,也無法抵禦女色的誘惑,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

  王子帶的心在他被頹叔二人架上戰車時就已經死去了。狄軍雖然戰勝王師,他卻沒有感受到絲毫喜悅,他感到的隻是不知何日被殺的恐懼。進入溫邑後,他就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顧未來如何的態度過著奢侈頹廢的生活。

  晉軍包圍溫邑時,王子帶的武裝力量早就化作鳥獸散了。晉軍開進溫城,氣勢洶洶地闖進宮中。宮裏的人基本上都逃光了,隻有一小撮死士進行最後的抵抗。王子帶坐在正殿的主位上,強打著萎靡的精神,嘴裏含含糊糊地嘮叨著,似乎還沒有醒酒。

  憤怒的軍士們衝上去把他拖下來,扯下他的冕旒冠,扒掉他的冕服,把他塞進囚車。處死王子帶的命令很快就下來了,他是在隰城被斬首的。王子帶在齊國做為流亡者的命運、遠比回國繼續當他的王弟要好。

  周襄王於四月三日進入王城。第二天,周襄王在宮中宴請晉文公;人們越喝越高興,氣氛變得越來越輕鬆。周襄王把所有的壞心情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他又恢複了昔日裏神氣活現的狀態,眉飛色舞地高聲談笑,還破例允許晉文公多次向自己敬酒(周禮對諸侯向天子敬酒的次數有限製)。

  晉文公突然提出一個請求,他說:“重耳請天子準許臣為自己的墳墓修建一條隧道。”

  周襄王的笑容頓時僵在臉上,喧囂的會場立即變得鴉雀無聲。周襄王稍作思考後說道:“周禮規定:墓隧為天子專用,諸侯墓隻允許修露天墓道;這是叔父所知道的。叔父為了維護周禮才出師平亂,所以溫邑的那個家夥(因為想要修建墓隧)才被處死。叔父是不會想做違背周禮的事情的。”

  晉文公馬上誠惶誠恐地向周襄王請罪,他解釋道自己是因為喝多酒才胡言亂語的;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周襄王感到十分敗興,他不想繼續喝下去了,於是草草發布了一道命令,賜給晉國陽樊、溫、原等城邑的土地,然後便結束了宴會。

  周平王東遷後,王室能夠控製的土地麵積已經大幅度減少。先前諸侯國郊外通常都有大片的荒野,那些土地沒有封給諸侯,仍然歸王室管轄。但是隨著王室力量衰弱和諸侯國的日益強大,列國便開始在荒地上設立村落、進行耕種、修建城邑。如此一來,很多國家的國土麵積迅速壯大,東周反而比諸侯國還要小了。

  陽樊大夫蒼葛怒道:“晉人真是無恥至極!晉國私自開墾的爰田已經超過陽樊數倍,侵占王室土地甚多;晉國已經十分強大,反而敲詐王室的封地。王子帶不過割據了一個溫邑,但是晉人卻搶走了四個!如果勤王的的結果隻是把東周搞得更慘,那麽晉人還不如不來!畢竟天王與王子帶隻是兄弟相爭啊!陽樊決不能忍受晉國的統治!”蒼葛關閉城門,拒絕晉人入城、拒絕交出戶籍和地圖。

  晉文公大怒,立即將陽樊鐵壁合圍,並準備在威懾起不到作用時動用武力。

  蒼葛開始為自己的衝動感到後悔,但是他知道此時退縮肯定得不到善果。他身披戎裝,站在城樓上振臂高呼:“美德用來柔撫中國,兵甲用來威服四夷;陽樊城中哪個不是王室姻親、華夏子民?大國如果將陽樊人視為戎狄,我等當然不服,必與城市玉石俱焚;如果視為華夏,我們將遷出陽樊,將城邑拱手獻給大國!”

  晉文公當然不會為自己攬上殘暴的罪名,他下令解除對陽樊的包圍,把使者派到城中商討移民的事情。

  三天後,陽樊人扶老攜幼、趕著大車傾巢而出,隊伍綿延數裏,人們就像逃離一座已經淪陷的城市似的。

  蒼葛最後走出城門,他把地圖交給晉人,卻載著戶籍離開了。晉人則接受了一座空城,文公在國內征發了一批移民,把他們安置在陽樊中。這樣,晉國的土地首次越過太行山,將觸角延伸到南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