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宋國之難,匪自天降(四)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562
  冬十月,楚師悉起。宋襄公收到戰報立即下令出師應敵。此時子魚已經因健康問題辭去大司馬職務;宋襄公根據子魚的建議改命公孫固為大司馬。公孫固是宋莊公之孫、宋襄公堂弟,是個頭腦冷靜、思維縝密、精力充沛的人。

  公孫固說:“上天拋棄大商已經很久了,君主還要企圖複興舊朝,將不會得到上天的赦免。不如避開敵軍鋒芒、堅守不出,以等待機會。”

  宋襄公說:“此時不能迎擊楚軍,寡人當初就不會伐鄭了!”

  公孫固說:“如果一定出戰,臣認為應當向齊國求援。齊侯雖然對我國擅自伐鄭感到惱火,但是現在挽回關係還不算晚。齊侯好色,近臣貪財;我們以財色賄賂齊國君臣,不可能不會達到目的。齊師出則楚軍必退。”

  宋襄公說:“大司馬還是考慮如何作戰吧,用賄賂取得勝利不是霸主所為。”

  商丘南六十裏處有一條小河名叫“泓水”。冬十月下旬,宋軍到達泓水北岸,楚軍稍後到達南岸,兩軍隔泓水對峙。雙方稍作休整便相互下了戰書,十一月一日晨,宋軍按戰書約定後撤十裏,楚軍則開始渡河。

  宋人在後撤時看到一個隘口,公孫固建議把主力調到隘口後麵,同時在兩側的高地上布置兵力,並在隘口北側建立防線,以阻擋敵人進攻。但是宋襄公沒有同意,而是把軍隊平移到遠離隘口的開闊地,直接與敵軍麵對麵作戰。

  楚軍的先頭部隊已經上岸,開始在宋軍留出來的空曠場地上開始集結。公孫固說:“敵眾我寡。我方已經列陣完畢,敵軍卻沒有完全上岸,此時出擊,楚軍必將潰敗。”

  宋襄公說:“不行,戰書中的約定不是這樣的。”

  楚軍已經完全登陸,正在緊張地列陣。此時,素來以冷靜穩重著稱的公孫固也沉不住氣了,他急切地請求立即發動進攻,想要在敵軍成列之前將其擊散。而一向浮躁輕率的宋襄公卻顯得十分鎮定,絲毫不為敵人和公孫固所動,隻是命令繼續等待。

  不過那種反常的情況倒是符合他那一貫的愚蠢,他的愚蠢決定不但使宋軍失去了取勝的機會,而且造成了自己的死亡。

  直到敵軍已經完全做好戰前準備,宋襄公才下令擊鼓,宋軍以弱勢之兵正麵迎擊敵人的堂堂之陣。這種舉動猶如螳臂當車,宋軍立即就被敵軍強大的力量碾壓過去了。

  宋襄公的大腿在混亂中被箭射中,由於失血過多,很快就退出戰鬥了。在剩餘的時間裏,楚軍不是在作戰,而是在抓捕奴隸和搶劫財產了。

  宋軍死傷不太嚴重(因為失敗來得太突然),但是被俘虜的人卻很多;營地也被劫掠一空。敗軍一潰數十裏才算止住腳步,楚軍則忙於搶劫和處置戰利品而無暇追擊。

  後來,楚人決定放大泓之戰所取得的戰果,加重宋國的失敗。他們把俘虜和其他戰利品送給諸夏國家,甚至連魯國也得到了一份厚禮。諸侯不敢不接受楚國的饋贈,不過一旦接受就成為宋國的仇人了。

  楚成王沒有直接回國,而是應鄭文公邀請訪問了新鄭。這是楚成王平生唯一一次出訪諸侯國,他的到來給鄭國人賺足了麵子。

  鄭文公把整個新鄭的人都調動起來了,入城儀式隆重壯觀,國人對著儀仗盡情歡呼,對楚軍痛打宋軍表示感激。楚成王不可一世地走在最前,鄭文公不可二世地緊隨其後。在接下來舉行的宴會上,鄭文公把文羋(楚成王的姐姐)和一對雙胞胎女兒也叫出來與成王相見。

  那對小姐妹青春年少、剛到及笄之年,兩人身上遺傳了父母身上的一切優點。成王一見,整個人頓時如同被雷擊一般。他總算沒有當場做出太出格的舉動,隻是伸出雙手道:“好外甥女兒!來!舅舅抱抱!”

  第二天楚成王準備離開,他讓文羋帶著外甥女一同到軍營裏看看眼。楚成王帶著她們參觀了軍營,又把從宋人屍體上割下來的耳朵展示給她們看。那些可怕的東西已經腐爛變色,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女人們不禁掩麵後退,總算沒有當場嘔吐。

  參觀完畢楚成王對姐姐說,他要帶外甥女們到楚國去玩些日子。文羋大驚,萬沒想到兄弟竟然對女兒們動了邪念;她跪倒在楚成王麵前對他苦苦哀求,孩子們不明所以,也跪在母親身旁。但是楚成王絲毫不為所動,就把母親和女兒們強行分開了。

  當時有人說:“楚王墮落如斯,楚國不會對中原造成威脅了。”

  宋襄公腿上的箭傷非常嚴重,他得到了最好的治療,也遭受了極大的痛苦,但是創口卻一直無法愈合。

  宋人不但遭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而且還要承受更大的喪親之痛。

  宋人咒罵襄公說:“是一個傻瓜的決定使國家遭受慘敗,使我們喪失親人;是上天把他變成癱子,使他不能再禍害國家。茲父即便成為齊桓公第二,國人也得不到一絲利益——人們不是因他而死,就是淪為貪欲的奴隸。”

  子魚拖著病體前去探望宋襄公,襄公說:“很多人質疑孤的命令,可是古人不對敵人進行二次傷害,不俘虜老人和孩子,不依托隘口阻擊敵軍。寡人雖是亡國之餘,也不會進攻未列隊的敵軍。”

  子魚說:“君根本就不懂戰爭。強敵由於地處隘口不能展開陣列,正是上天讚助我們;在此地阻擊敵人,難道不可以嗎?即使如此,臣仍然懼怕不能戰勝敵人!況且當今世上的強國,都是宋國的對手;敵人雖然老邁,但終究還是敵人,俘虜敵人有什麽不可以的?

  “軍官教習士卒作戰方法,向士卒灌輸榮譽精神,目的隻是為了殺敵。敵人受傷未死,仍可戰鬥,為什麽不能二次殺傷呢?如果不忍再傷,不如不傷;憐憫老弱,那就向敵人屈服吧!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利用敵人的機會,激發我軍的士氣,是作戰兩大法寶;險阻可以為我軍利用,旌鼓可以激發士卒的勇氣。”

  宋國雖然在泓之戰中遭到慘敗,但是國家的災難依然沒有終結。魯僖公二十三年(BC637)春,齊孝公以宋襄公“另立山頭,破壞同盟”為借口出兵伐宋,齊師包圍了緡城,而身心俱疲的宋人再也無力出師抵抗。

  緡之戰成為壓垮宋襄公精神和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他雖然沒有瘋掉,但是已經徹底崩潰。宋襄公懷著注定無法實現的空想、以自己的意誌為核心、不顧現實狀況和國家利益、一意孤行、最終把宋國推進了災難的深淵。

  齊桓公去世五年後,天下亂象重現:中原無主,諸夏分裂;戎狄並起,荊楚北擴,宋國失去了所有的盟友。

  君主無能,萬民為祭。宋襄公無法成功,卻連累宋國成仁。他的胸中之所以還殘存一口氣,是因為他還沒有見到那個能夠拯救宋國的人。

  就在這個時刻,晉公子重耳出現了,他從齊國逃出來,準備回國奪取君位。宋襄公急切地召見了重耳,並把宋國的安全托付給這位未來的華夏霸主。

  能夠拯救宋國的人,就能安靖華夏。夏五月,宋襄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