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宋國之難,匪自天降(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1804
  魯僖公二十年冬,宋襄公向齊、楚發出邀請,請求與兩國君主在鹿上(今曹縣東北)相見。齊孝公心中有火,他本想拒絕邀請,但是大夫們說,宋君的底氣並非來源於宋國的實力,而是認為齊國衰落了(事實也是如此);鄭國已經叛變了,宋國如果在與楚國躺在一張床上,齊國就真的變成孤家寡人了;所以不如出席會議,聽聽宋國人的想法。

  宋襄公在盟會上提出,宋國希望加去年舉行的齊國之盟。齊國人把宋人的意願視為“請求”,以為宋國人示弱,所以就準許了;但是宋國人卻將自己的意願視為“要求”,反而以為齊國人示弱了;兩國就在錯判對方的情況下達成一致。楚國人則表示以家天下的原則出發,歡迎任何諸侯加入連盟。

  稍後宋襄公暗中找到楚國人說,齊國已經失去霸主地位了,中原將會重新回到列侯紛爭的年代;那時對於任何國家、包括楚國也有害無利,所以中原急需一位新的領導者來維護秩序;縱觀華夏諸侯,沒有比宋國更適合擔任領導者角色的了;如果楚國能夠支持他主盟,作為回報,宋國也將全力維護楚國的既得利益。

  楚國人很高興看到宋國自告奮勇地冒出來拆齊國人的台。楚國人認為,宋國即便不能成功替代齊國,也會與齊國鬥得兩敗俱傷;屆時楚國再出來收漁翁之利,真是爽不可言。

  楚國人痛快地答應了宋國人的請求。這個約定徹底出賣了齊國的利益,是背著齊國人達成的。

  子魚此時已經被排斥出宋國統治集團的核心,宋襄公參與的每件大事都不準許他介入;所以子魚也隻能在事後才會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麽。他聽到陰謀後說:“小小國家爭奪盟主的地位,真是自取其禍!宋國恐怕要滅亡了吧?如果僅僅失敗卻不滅亡,那將是天大的幸事。”

  魯僖公二十一年夏,宋襄公正式以“天下霸主”的身份召集數國君主在盂地會麵。這次召集的國家有楚、陳、蔡、鄭、許、曹。

  楚成王大怒,他咆哮道:“不穀本來想利用宋茲父對付齊昭,茲父卻反過來對不穀發號施令!看來這次大會他是要把不穀擠掉了!看來諸侯再也不能再稱他為‘宋公’,而是要稱‘宋王’了!”

  鬥宜申(子西)請成王平息怒氣,然後說道:“君王不太了解茲父,臣卻一直在關注他——這位宋茲父不過是商丘城裏的一個傻瓜。不自量力的君主比比皆是,隻不過他比別人更愚蠢罷了。

  “鄭國已經歸順,宋國就成為北進路上的絆腳石。以臣的想法,不如接受宋人的邀請,然後在會上綁架茲父、進攻宋國。我們挾持宋公,宋國必然投降。同樣是取得宋國,為什麽不采取付出代價最小的計劃呢?”

  這個方案馬上就被批準了。

  在宋國方麵,子魚則苦苦規勸不可一世的宋襄公。子魚說:“楚國辟地千裏,士卒十萬,是天下諸侯的王者;宋國與其相比不過彈丸之地,士卒不過其半。宋不能支配楚,猶如曹不能支配宋。

  “如果楚君能夠前來赴會,就一定是懷有陰謀,對君主和宋國不利。臣認為不如多帶兵馬軍隊,使楚國不敢輕舉妄動,即無害於盟會,又能保護君主安全。否則敵人裹挾君主進攻宋國,國將不堪。”

  而子魚的話則是宋襄公最不願聽到的,他已經受夠了這個整天唱空、唱衰、唱反調,揚敵之威、滅己之銳的兄長。

  宋襄公說:“宋國的霸業就在眼前,司馬大夫還在阻止寡人,寡人感到非常遺憾。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寡人以仁義臨天下諸侯,天下諸侯便是寡人的保護者,為什麽還需要本國的軍隊?

  “曹伯有德,寡人一樣會擁戴他為盟主。況且寡人已經提出本次為玉帛之會,不可多帶兵甲;寡人以仁義得諸侯,怎能違背信用,為天下所恥笑?”

  子魚歎著氣退出去,襄公哼道:“寡人如果以德和天下,司馬這個職位恐怕就可以取消了。”

  子魚則對朋友說:“君主的禍患就在此行了,他的貪欲過於強烈,哪位諸侯可以承受得了呢?”宋襄公出行後,子魚就在城內開始著手安排防禦工作,以應對即將發生的入侵。

  秋七月,宋襄公領著一支花裏胡哨的隊伍、吹吹打打地來到盟會地點;此時除了楚國和鄭國,其他君主都已經趕到了。

  宋襄公說:“這兩個人真是無禮,他們難道忘記鄫子的下場了?睢水沒有水患了,河伯卻還餓著咧!”

  宋襄公本想賣弄下小機靈,但是他的這番話十分刺耳,引起諸侯們普遍的反感——人們都認為他把列侯們當做奴隸和人牲來看待了。

  楚軍很快到來了,諸侯看到大量的戰車和密如蟻行的士兵,鋪天蓋地一般向會盟地包圍國來。宋襄公終於感到形勢不妙,但是他在還有希望逃走時卻選擇了留在原地,結果就被楚人公然劫持了。楚成王向諸侯們宣布盟會照常舉行,隻不過主盟者由宋國改為楚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