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衛文公滅邢(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043
  齊桓公的死亡不但終結了齊國在連盟中的領導地位,而且使華夏連盟迅速分崩離析。

  鄭國馬上脫離了聯盟,這一點誰也不會感到驚訝。鄭文公似乎早有預謀,他在齊孝公即位前就跑到郢都朝見舊主去了。

  楚成王因他的到來樂昏了頭,為此特地賜給他一大車珍貴的青銅。後來有人提醒成王說,鄭人可能會用這些原料鑄造兵器,成王就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了。他後來叮囑鄭文公說,自己送給鄭國的禮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不要將用到戰爭方麵。鄭文公回去後就用這些青銅鑄了三口象征著和平友好的鍾。

  齊孝公即位當年,邢、衛兩國爆發了第一場大戰。邢、衛本是同病相憐的兄弟,又都是依靠齊國的拯救才得以複國;但是就在齊桓公去世的周年之時,兩國卻開啟了你死我活的七年戰爭,並最終以邢國滅亡而告終。

  衛文公是宣薑的兒子、齊桓公的外甥。齊桓公對衛國的再造之恩使得衛文公唯齊桓公馬首是瞻,齊桓公對衛文公的信任也高於對宋襄公的(宋襄公是齊桓公的外孫、衛文公的外甥)。齊桓公隻是考慮到衛國實力太弱,才把太子昭托付給宋襄公。

  公子開方本來是衛懿公的太子。衛懿公戰敗身亡後,衛國大夫考慮到國人對衛懿公一家的厭惡和開方的人品,因此廢黜了開方的儲君之位,改立昭伯的兒子為君。

  開方自知在衛國失去立足之地,所以跑到齊國來。開方因為被剝奪了繼承權而仇視衛國,又因為仇視衛國而仇視起公子無虧和公子元(兩人的母親都是衛國人);所以就站到了公子潘一邊。公子潘後來在邢國娶妻,與邢伯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所以在齊桓公去世前,齊國公子們就分成了衛國幫和邢國幫。

  而衛國和邢國的外交方針也大相徑庭。

  衛文公是個“華夏沙文主義”的極力鼓吹者和忠實實踐者,也是個性情剛烈的人。他痛恨一切披發左衽的民族,誓將戎狄全部鏟除。在他執政的二十五年裏,衛人隻要找到機會就對狄人開戰;衛人從他身上甚至可以看到先祖季曆的影子。

  邢伯對齊桓公的忠誠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同時還是個深諳權變之術的現實主義者,況且東方的夷狄已經被華夏人同化得很嚴重了(很多狄主都喜歡操著齊國口音,用華夏的禮儀接待邢國人);邢伯於是采取了與夷狄和睦共處的策略,甚至通過他們來結交野蠻的北方部落。

  如此一來,衛國人便指責邢國人數典忘祖、認賊為親;而邢國人則嘲笑衛國人不自量力、外強中幹。

  齊桓公在世時,兩國也隻是打打口水仗;但是他去世後,一切矛盾便都爆發出來了。

  齊孝公即位及他對四公子的追殺極大地損害了邢國的利益。齊師敗於狄師後,齊孝公暫時消停下來,不再對敵人采取暴力手段了。不過他卻警告邢國不要與四公子和狄人攪在一起,否則後果自負。

  邢國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危險,邢伯認識到與齊國孝公政權分道揚鑣的時刻到來了,因此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幹掉齊國人的馬前卒——衛國。

  魯僖公十八年冬,邢、狄聯軍對衛國展開大規模進攻,開戰的理由是衛國剛剛殲滅了狄人的一個部落,那個部落首領不但是邢國人的近姻親,而且部落與邢國還具有同盟關係。

  邢國位於衛國東偏北方向,狄人部落也多盤踞在衛國北和東方;但是聯軍繞開行進路上那些小而難攻的衛國城邑,迂回到衛國南方發動進攻。

  敵人掃蕩了幾個小城市,然後準備進攻菟圃(今河南長垣縣)。菟圃是衛國南部一個繁榮、富裕的大城;由於它地處中原地帶,遠離戎狄勢力,因此防衛工作沒有北方城邑做得那麽完善。

  此時的衛國僅有戰車二百餘乘,數量大概於八十年前鄭莊公討伐太叔段時動用的戰車相當。但衛國是個幾乎全民皆兵的國家,國人喜戰且訓練有素。衛軍的數量不足(主要因為裝備問題),但是地方武裝數量巨大。任何敵人都不僅隻對衛軍作戰,而是要麵對衛國人民的汪洋大海。

  衛國的執政者們認為,這是一場輸不起戰爭的;國家腹地一旦被蹂躪,衛國的實力必將大損,而且應驗了邢國所判定的“衛國人不僅不自量力,而且外強中幹”的結論,國人十幾年來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將會分崩離析。

  衛文公帶著大夫們登上太廟廣場臨時搭建的一座高台,對聚集在麵前的國人發表演說。他說:“十八年前,赤狄滅衛,先君懿公與眾多勇士戰死;次年,赤狄滅邢,邢伯得以苟活。衛國(沫都)本有民眾十餘萬;衛國被滅後,戴公僅收遺民七百三十人,三個百夫長就能統領全部軍隊!很多大家族都滅亡了,家族的先人失去祭祀!

  “天下沒有一個國家曾像衛國那樣遭受過如此悲慘的劫難;也沒有一個國家的君主、大夫和國人能體會衛國人對夷狄懷有的、不共戴天的極端仇恨。夷狄在衛國為盜為寇、為豺狼虎豹。

  “寡人不會幹涉邢國內政,邢人認賊為親也與衛國無關。但是邢人竟然與夷狄聯合在一起,妄圖再次滅亡衛國,那麽邢人就成為披著人皮的豺狼,成為比夷狄更為可恨的敵人。

  “敵軍數量眾多而且來勢洶洶。寡人才幹淺薄又陷國家於危難,不能承擔大任,不敢屍於君位;如果父兄子弟中有堪當救國大任的,我會將君位讓予他,並且願意充當衛軍先鋒!”

  衛文公的話激起了國人強烈的責任感和鬥誌,人們對著他歡呼,堅決擁護他繼續擔任君侯,並強烈要求跟隨文公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