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齊五公子之亂(四)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854
  當高莊子的親信問他該如何結決五公子之亂時,他說:“內亂需要外治。”

  齊桓公選擇宋襄公作為太子昭的外援是有原因的。魯莊公十四年(BC680),宋桓公因為“妄圖複辟殷商”被以齊桓公為首的諸侯們狠狠教訓了一番;宋國被迫屈服,所以才有了鄄之盟。宋桓公出席盟會時特意帶上了尚未成年的太子茲父。

  茲父被齊國人的氣勢和風采所震撼,從那時開始他就立誌要成為齊桓公那樣的君主。之後他便全麵向齊國靠攏,他娶了齊國的公主,生活也基本齊國化了。

  齊桓公在宋襄公身上發現了很多古老的美德,他謙虛勤勉,喜歡助人,並且信守諾言;這些美德在當今的君主(哪怕是太子)身上已經很難見到了。齊桓公還考慮到兩國傳統的同盟關係和宋國強大的實力,最終決定把太子的命運交給了宋襄公。

  宋襄公沒有把這份囑托當成負擔,而是視為光榮使命;他對太子昭的到來表現得特別興奮,以至於竟有人認為他有些幸災樂禍。

  宋襄公認為單憑宋國的實力對齊開戰肯定沒有勝算,因此決定再拉幾個小夥伴進來撐腰;順便出出領導者的風頭。他派使者到曹國、邾國和衛國去,請三國出師共靖齊難。

  宋襄公與高莊子的信使秘密往來於兩國之間。轉眼到了臘月,五公子依然互相對峙,絲毫沒有和解的意願。高、國二人決定盡快結束這場被天下人嗤之以鼻的醜聞。兩人與官吏們換上喪服,用車載著一具巨大的棺槨向公宮行進。在公宮周邊警戒的五公子之徒沒人敢於阻攔,隊伍進入宮門,把槨車停在廣場中央了。

  高、國把五公子聚到廣場中央,他們看到這些人一個個雙目猩紅、蓬頭垢麵、神情恍惚,長期的緊張和疲勞已經把他們折磨得心力交瘁。

  高莊子說:“公子中無論誰最後成為君主,他都應當為國家著想吧?就在公子們爭權奪利的時候,全天下的人都在看你們出醜,看齊國的笑話!我已經聽到了這樣的傳言,人們說最後能夠奪取君位的,一定是你們之中最壞的人,因為那個人能在一場比比誰更壞的鬥爭中取得勝利!

  “天呐!這就是世人對齊國新君的評價!不要談齊國的霸業和諸侯的支持,就說國人的愛戴,官吏們的認同,你們能夠得到那些嗎?

  “所以,在徹底失去民心前、在齊國被占領前馬上結束這一切吧!先君的屍骨還在寢宮裏腐爛,鬼魂還在天際遊蕩。連先君都沒有安葬,誰還敢稱自己是繼承者呢?”

  公子們確實無力再僵持下去了,支持他們挺到現在的力量與其說是信念和意誌,不如說是機械和麻木。他們頹然倒地,目光呆滯,好像失去了魂魄。公子元首先流下眼淚,兄弟和大夫們也忍不住開始哭泣了,士卒們紛紛扔下武器,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的氣氛中。

  公子們的神智終於恢複正常了。開方把兩卿請到一旁討論了片刻,轉回身來宣布立無虧為君。四公子默認了這個結果,公子無虧便引領著靈車向寢宮走去。

  這一天是十二月十四日,距齊桓公去世已整整六十七天。人們在很遠就能聞到作嘔的屍臭味;來到門前時發現大量的屍蟲從門縫中爬出來,密密麻麻地死在門前;人們走進寢宮後,看到齊桓公的屍體已經爛成一灘泥,屍蟲爬滿了全身;但是宮女的麵容卻栩栩如生,孤獨而專心地守護著君主的遺體。

  小殮儀式結束後,人們便暫停後續儀式,轉而準備迎戰宋軍。公子們各顯神通,分別從魯國和狄人那裏請來救兵。

  直到為齊桓公收完屍,公子無虧才搞清楚太子原來是高莊子放跑的。這個消息把他驚出一身冷汗,他決定在敵軍到達前除掉高莊子。

  前麵說過,開方表麵上親附公子無虧,實際屬於公子潘一黨;他雖然與高莊子並非同道中人,但認為高莊子是對抗無虧的主要力量,不能輕易被幹掉;因此開方就把這個秘密泄露給高莊子,希望兩股勢力進行火拚。

  “如果見義勇為都能被定為死罪,那麽審判者本人就應當下地獄。”高莊子怒不可遏,他決定先下手為強,聯合國歸父幹掉無虧。

  但是國歸父認為此事不宜蠻幹,他說無虧有太多的仇人,太子也有自己的勢力;不如鼓動無虧的仇人完成他們想做的事。

  兩人暗中聯絡了崔氏和其他反無虧的力量,向他們提供武器和信息,無虧的注意力都在宋軍和高莊子身上,根本無暇監視其他人;結果他就在某次巡查防務時遭遇暗算、一命嗚呼了。

  無虧的死亡使得齊國又陷入無主狀態。但是在大敵當前的危急關頭,四公子盡棄前嫌,緊密團結在一起,尊公子元為首領,共同抗擊來犯之敵。

  另一麵,無虧的死亡使得太子昭在國內的黨羽信心倍增,這些人太不自量力,以至於竟想要驅逐四公子。他們又聯合了一些反對無虧的力量,並煽動國人進攻四公子,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四公子的武裝力量一個衝鋒就把那些人殲滅了。

  公子們從被俘者口中得知了無虧被殺的來龍去脈,這才知道高、國始終是忠於太子昭的。四公子大為恐慌,但是他們考慮到自己的人品和對方的聲望,始終不敢對兩人下手。

  四公子後來解除了二卿的兵權,又取得了兩人的嫡長子做為人質,這才放下心來全力對抗入侵者。

  魯僖公十八年(BC642)春,宋、衛、曹、邾四國聯合伐齊,魯僖公則應四公子的要求出師援齊。四國聯軍在鄄會師,然後便駐紮在那裏。魯軍此時在公孫敖的率領下已經出發。齊國人發現鄄地正處在魯軍的行進路線上,魯軍如果受到阻擊則必然失敗;四公子於是率師趕來,準備在鄄會合魯軍,與聯軍展開決戰。

  夏五月,齊師到達鄄地,而魯軍還在行進的路上。宋襄公決定不給齊師以喘息的機會,宋軍趁敵軍立足未穩之際發動突襲;齊師人心不穩,又沒有防備,頓時如潮水般潰敗。公孫敖得到齊師戰敗的消息不敢繼續前進,立即掉頭回國了。

  會戰地點是宋襄公煞費苦心選定的。因為就在三十八年前,宋國在鄄地被迫簽訂了“屈辱之盟”,正式尊齊國為華夏盟主;而今日他卻在受辱地擊敗了昔日盟主,其曆史和政治意義非同一般。作為準備接替齊桓公霸主地位的人,宋襄公心裏充滿了小得意。

  齊國的殘兵敗將要逃進臨淄,卻發現高氏和國氏已經接管了國家政權,四公子不敢入城,便選擇了流亡。公子們釋放了扣押的高、國的嫡長子;作為回報,二卿承諾保護流亡者們留在國內親屬的安全。

  高莊子率軍把太子昭從聯軍手中接回來。宋襄公還想繼續前進,但是齊國人提醒他說,宋軍的使命已經完成,軍隊如果不立即退出齊國,將被視為侵略者。宋襄公嘟囔道:“亂邦之人神氣什麽?如果沒有寡人,你們的公子就把自己的國家滅亡了。”

  五月末,太子昭立,是為齊孝公。

  “孝”是人的本性,應當提倡卻不值得炫耀。追諡他為孝公,也許是因為其他公子皆不孝,而他比起兄弟們來,他也隻有這一點可以誇耀吧?

  齊孝公執政初期是伴隨著猛烈的血雨腥風度過的。那個當初放棄尊嚴才逃過一死的人,一旦掌握了最高權力,必然會用鮮血來洗刷先前遭受的恥辱。

  反對勢力的成員幾乎被屠戮殆盡,無虧和公子元的母親也慘遭不幸,很多無辜的人也受到牽連。不過開方三賊因為嗅覺靈敏、腿腳靈活,早就逃得無影無蹤。

  七月初,齊孝公親自率軍圍剿四兄弟,北狄則出兵相救;雙方展開一場激戰,齊師大敗而歸。高莊子趁機勸齊孝公息民強國,以維持霸業為首要任務,不要再糾結於兄弟之間的恩恩怨怨。這樣才平息了因政權更替而引發的巨大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