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晉裏克之亂(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128
  白狄大規模東遷引起晉國人強烈的不安和警惕,公室認為這些部落的遷徙會打破河東局勢的平衡與寧靜,對晉國和狐氏大戎都將構成極大的威脅。

  晉國與白狄雖然保持了數世和平,但那是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相安無事。晉國人絕不會放下架子,把使者派到白狄那裏去抗議和交涉。既然如此,就隻有戰爭一條路了。晉獻公不想給對方以備戰時間,他立即把下軍派出去,命令軍隊摧毀白狄的采桑要塞。

  白狄戰勝廧咎如的那年秋天,裏克率下軍出征,梁由靡禦戎,虢射為車右。

  采桑渡口呈現出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當時渡河的白狄以老人和婦孺居多,再就是大量的輜重和財產;孩子們興奮地跑來跑去,大人們則忙著整理自己的財產。白狄子一直認為采桑是安全的,所以沒有在此部署太多的軍隊。

  當白狄發現晉軍大部隊正向本地進發時,裏克軍距離采桑已經不足五十裏了。白狄馬上采取應戰措施,他們把四處遊蕩的士卒們召回來,並向周圍的部落發出警報,又修建和加固了一些工事,命令那些不適於戰鬥的婦孺等人立即逃離。

  裏克本來是個喜歡采用快速突襲與雷霆手段重擊對手的好戰分子,但是這次他一反常態,要求軍隊放慢行進速度,每走一段都要停下來進行偵查,就好像麵對的是神出鬼沒的強敵似的。

  晉軍的行動不迅速,士氣也不高漲,但是散發出的凜凜殺氣仍然令白狄心悸膽寒。白狄把兵力收縮在工事後麵,晉軍就在防線的對麵紮營。第二天雙方草草打了一仗,白狄就躲進工事再也不肯出戰,第三天晉軍準備攻營時,卻發現敵人已經連夜棄營而逃。

  梁由靡主張乘勝追擊,他說:“狄人沒有榮譽感,追擊他們一定會大有斬獲。”但是裏克卻搖頭說:“國家有亂,不可以樹敵太多。把他們趕走就達到目的了。”然後他就下令搜羅狄人來不及帶走的財物,並將要塞付之一炬。

  梁由靡一時語塞,他雙手持著韁繩、歪著頭、斜眼看著裏克,不敢相信這種話竟然是從一向好戰的主帥嘴裏說出來的。

  虢射也搖頭說:“明年狄人必然前來報複,您對他們示弱了。”

  下軍很快返回晉國。驪姬後來給晉獻公做出的解釋卻是,裏克不肯殺傷為重耳提供庇護的人,所以才對白狄網開一麵。

  第二年,白狄劫掠了晉國的兩個邊邑,算是對去年采桑之役的報複。

  魯僖公九年秋九月,一代梟雄晉獻公去世。

  晉獻公從葵丘之會半路上逃回就一病不起。這個老暴君雖然把公室上下搞得一團糟,但是他隻要還有一口氣在,就能控製住局麵。但是隨著他剩的氣越來越少,各方勢力便開始暗自勾結、蠢蠢欲動了。公室上下很快就變得陰雲密布、殺機四伏。

  當初,奚齊到了應當學習知識的年齡時,獻公便任命荀息為他的教師。荀息也並非不怨恨驪姬,但是他清楚奚齊是無辜的,就把奚齊當成自己的兒子那樣進行教育。荀息認為彌補那個狠心父親給公室造成傷害、以及報複驪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奚齊培養成申生那樣德才兼備、受人愛戴的人。

  荀息不但教給他知識,而且教導他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要他便拜公室大夫,爭取他們對他的支持。隨著時間的推移,奚齊一天天長大。荀息激動地發現,他已經可以依稀在奚齊身上找到些恭太子(申生)小時候的影子了。

  但是獻公的身體也一天天變壞,奚齊眼中流露出哀傷,還有他那個年齡不應當有的恐懼和憂慮。他問老師,有朝一日母親和自己會不會被仇人殺死,他是不是應當做出一些防範。

  荀息就把這個少年抱在胸前、安慰他、鼓勵他、盼他快快長大;請求曆代先君不要使一個無辜的孩子承擔因母親的罪惡和父親的暴行所帶來的災難;然後又對他講了些類似杜原款曾對申生說的話。

  晉獻公臥床期間把荀息召到麵前,說道:“寡人將要把弱子托付給大夫,您將要如何對待這件事?”

  荀息稽首說:“臣應當竭盡股肱之力,再加以忠貞。如果成功,便是托君侯在天之靈;如果失敗,臣將朝夕追隨君侯而去。”

  晉獻公對他的回答感到滿意,又問他什麽叫忠貞。

  荀息說:“對有利於公室的,知無不為,稱為‘忠’;送別故人,侍奉今人,沒有人猜疑,稱為‘貞’。”

  晉獻公又撐了幾天,他在人生中說出的最後兩句話是:“申生何在?”荀息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獻公好像馬上想起了什麽,以袖掩麵說道:“寡人都做了些什麽呀!”說完就斷氣了。

  申生被迫自殺後,公室大夫就分為兩大派:一派是以下軍大夫裏克為首的重耳派,另一派則是以上軍大夫呂甥為首的夷吾派;而荀息雖然高居首席大夫,卻因勢單力孤,竟然沒有自己的派係;獻公另一個兒子公子無宇也有幾個小小的支持者,但是沒有人把他們放在眼裏。

  下軍大夫之所以成為重耳派,是因為申生在世時與重耳關係親密。申生去世後,下軍就開始支持重耳,並且因憎恨驪姬而憎恨晉獻公;後來又因為恨屋及烏,便捎帶著連上軍大夫們也恨起來了,把他們當成了迫害申生和重耳的幫凶。

  而上軍大夫們同樣憎恨驪姬,但是由於他們絕對忠於獻公,並不在意立誰為太子,所以情緒沒有下軍那麽強烈。後來上軍認為下軍對他們的恨沒有正當理由,所以那種恨就更加令上軍更無法容忍。

  如此一來雙方就完全對立起來:凡是裏克要做的,呂甥就會反對,反之亦然。因此呂甥支持夷吾隻是因為裏克擁戴重耳,反之亦然;隻要不使裏克滿意,呂甥什麽事都幹的出來;反之也亦然。

  晉獻公去世後,兩派暫時放下分歧,團結一致對付奚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