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師父之見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1-01-01 13:06      字數:2446
  83

  甭管黎貞娘是怎麽想的,村裏頭做了決定,黎定山能知會貞娘一聲,也不是為了顧及她的情感,而是為了她和姚廷芳拜師的事情。

  他們一行人到的時候,清和子已然起身,正在練功,就沒管他們。

  貞娘輕聲央求姚廷芳帶著阿春和阿秋去看兔子,招呼她爹黎定山把石磨放到灶間的石盤上。

  今日也來不及泡豆子磨豆漿,她問了她爹不在這裏吃,就淘了三人份的米煮了點粥。

  清和子不喜歡吃甜粥,也不喜歡吃鹹粥,隻喜歡吃白粥。

  也不能光喝白粥,總要佐點配菜,她準備醋溜了個白菜先湊合一頓。

  怕姚廷芳要讀書扛不住,她還特意給他煮了個雞蛋。

  剝了一棵白菜,她溜了鮮嫩的等用,偏老點的拿出去喂兔子。

  “阿姐,阿姐,你看它。”阿春和阿秋正圍著兔子轉看貞娘出來,阿春忙跑過去拽住她的胳膊,指著裝死的兔子給她看到,“它裝死。”

  貞娘應著話,沒看到她爹黎定山,問在旁邊劈柴的姚廷芳道:“師兄,我爹呢?”

  “去附近轉去了。”姚廷芳看了眼灶屋,見有亮光,知道她是拾掇好鍋灶。

  貞娘“哦”了,喊住戳兔子的阿秋讓他別毛毛躁躁的,讓他倆背書給姚廷芳聽。

  姚廷芳挑了下眉,順著她的話,問阿春阿秋最近都學了啥。

  阿春和阿秋剛啟蒙,才開始學《千字文》,不算特別難。

  兩人被貞娘提溜過來背書,他們不但不害怕,還背得琅琅上口。

  貞娘收揀了姚廷芳劈的材,去灶屋看了下灶腿間的火,將白菜洗了切好備用,又擔心她隻煮了粥,師父吃了不頂飽。

  她掏出一把從家裏帶來的鹹菜,切得細碎,舀了半勺麵攪成麵糊糊,打算等會兒做個鍋塌。

  隻有一個鍋,得先煮了粥才能貼鍋塌、炒菜。

  這些活計也是慣常做的,她很快備好食材,看了看火,就又出去了。

  清和子已經收功,正在查看姚廷芳、阿春和阿秋三人的骨骼情況,看到貞娘出來,讓她也過來一並查看查看。

  清和子也就是給四人把把脈,敲打下關節,看一看幾個人下盤穩不穩。

  他沒說四人於學武上誰優誰劣,打發了姚廷芳帶著阿春和阿秋去紮馬步,喊了貞娘到簡易涼亭處說話。

  貞娘從雀躍的阿春和阿秋身上收回目光,跟上清和子的步子,輕聲問道:“師父要教我弟弟他們一起學武嗎?”

  清和子看得她一眼道:“若是能堅持,學些拳腳功夫也無妨。”

  貞娘低聲問道:“可是他二人不適合學武?”

  清和子愣了下,解釋道:“習武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你姐弟三人的底子都比不上你師兄。要想有所成,必須下大功夫強筋健骨。”

  貞娘愣了下,清和子這是擔心她家的家底不夠。

  清和子看她明白過來,又說道:“為師不是武師,也就能教些拳腳功夫。”

  貞娘忙道:“師父自謙了。”

  清和子沒再就這個問題和她討論下去,轉而道:“你身體最弱,先調整身體,明年開春再開始學功法。”

  貞娘忙應下。

  清和子想了下道:“你父親的來意,你師兄已同我說過。拜師這事兒,等下你父親來了,為師會同他說。柿餅的事情,你是怎麽想的?”

  貞娘原以為清和子留她是說她身體情況,不意話頭落在了柿餅上。

  她斟酌一番道:“原是沒想到成的。至少沒想到這麽快,天尊老爺保佑。”

  清和子沒有打斷她的話,垂眸斂眉毛,一臉平和地等她繼續說下去。

  貞娘沉吟須臾,本想問清和子怎麽想的,把問題拋給他,想想又覺得自己這樣失之坦蕩。

  “我就是想我現在身無長物,日日勞煩師父教養,想弄些財物孝敬師父。”她說完客氣話,舔了下唇道,“我原是想著自己牽頭做,而我爹娘老實做事絕無二話,不是那等圓滑世故會鑽營之輩,自己做怕攏不住人心。想了想,村裏頭能團結一心使力一處得利當更豐厚一些。隻是公正和分配上,怕會有些問題。”

  “為師本想你弄出柿餅是有些想法,既如此,那就如你們村裏那般安排也好。予之予取,一啄一飲,自有命數。”清和子撫著胡須笑著說完,又囑咐道,“財乃養身之本,愛財本無錯,莫貪便是。你早慧不亞於你師兄,要知道慧極必傷。若是為了錢財之事大可不必憂心,為師也薄有財資,養你師兄妹二人成年足矣。”

  貞娘沒想到清和子這般說,隻覺一股暖流從心田流淌過,眼角也潤了潤。她咬唇,斟酌了一番道:“弟子是比不得師兄早慧,大抵是因為血脈傳承之故,對灶上之事頗為上心。遇到東西,想的便是能不能吃,好不好吃。”

  清和子知道她是被肖氏和黎定山收養的,約略知道她生母那邊的情況,聞言道:“道本無大小,各人稟賦,皆上天好生之德,饋之以養身。唯有立心有優劣罷了。似你這般,看什麽佐以美食,看起來是小道。若以此成技,饋贈天下人,誰又能說不是行大道呢?”

  貞娘聽得清和子這番話,訝然失言了好一會兒,才找到聲音道:“當不得師父這般誇。”

  清和子看著她爽朗地笑道:“論聰慧,論心性,你是不及你師兄良多,他的天資乃是萬萬人取一,心性之堅卻是萬萬人難取一。你勝在奇思,樂在豁達,甚至學海之門一打開,博學也不遑多讓。然,心如磐石,方能知滴水如何穿石。誌堅事竟成。”

  黎貞娘愣了下,看著清和子,問道:“師父是說我誌不夠堅嗎?”

  清和子看她一眼道:“旁左而走歧途。你誌不堅,實乃未成立誌。如水變幻,卻未深諳水的堅韌,行事太過於隨心所欲了。”

  黎貞娘確實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

  她抿了抿唇道:“師父,弟子受教了。”

  清和子卻沒打發她走,而是繼續教她道:“事有緩急,人有慣常。日惰事難有周密,行事不密,便免不了為人捷足先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多思多慮,於你師兄是傷神,於你卻是必要的。行一步無需走百步,行一步能走三步,便能立於逍遙之地。”

  貞娘這時才反應過來,清和子這是教她柿餅這事兒,她當吸取的教訓。

  她長出了一口氣,正要說話,看見黎定山回來了,便打住了話頭,叫了一聲“爹”,同清和子說道:“粥當是好了,我去看看灶上。”

  清和子擺手讓他去了,請了黎定山坐下,開門見山地道:“柿餅一事,我已聽她二人說了。錢財這些,你們隨意處置,隻是有一點……”

  貞娘腳下遲疑想聽一聽,卻聽師父突然停頓了,忙提足快步進了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