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柿餅發黴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9 15:37      字數:2249
  貞娘聞言,跳脫的思緒一下子就被拉了回來。

  “你不覺得師父今天很……”貞娘停頓下來,看向姚廷芳,沒看到他有什麽表情,才又道,“很反常嗎?”

  姚廷芳沒有回答黎貞娘的問題,而是停足看向她道:“弟子事師,敬同於父。事父盡敬,何為敬?”

  黎貞娘聞得此言,臉瞬間紅到脖頸,垂著腦袋,認錯道:“我錯了。”

  姚廷芳見狀,麵色稍霽,聲音輕柔一些道:“你雖出身鄉野,然習文識字,萬不能學那村婦行徑,目無尊長,隨心所欲逞口舌之利。此非善,是為惡也。與人交貴乎言。今日你率口直陳,皆因你信我是你師兄,絕無歹意。人之習,慣於常,失於察。日積月累不加修繕,必將如蟻穴潰江堤。”

  黎貞娘起心問話,當然也是有關心師父清和子的意思,卻也有些率性了。

  得了姚廷芳的教誨,她點頭如搗蒜地表示知道自己錯了,再也不會犯了。

  姚廷芳也沒再繼續教訓她,而是點播道:“若是關心師父,可以直言。似今日你當麵直陳,師父並無不悅之色,當是無錯。背後論人是非,與鄉野村婦何異?”

  黎貞娘對他所言的尊師重道,不應該在人後論人長短是沒什麽異議的,但是對他鄙視鄉野村婦並不認同。

  村婦雖粗俗,卻不見得沒有一些讀書人心地善良。

  人常說,仗義多是屠狗被,負心最是讀書人。

  黎貞娘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和他爭論。

  三觀之爭,不讓水火。

  求存,才是她當前立足之要。

  值得慶幸的是姚廷芳並沒管得寬到要求怎麽走路。

  接下來兩人一路安生地到了村裏,姚廷芳先將黎貞娘送回家,拒了肖氏的邀飯往家回。

  貞娘不在,肖氏和黎定山忙於柿餅的事情,到了這會兒才吃上晚飯。

  得知貞娘已經在清和子處吃過了,肖氏也沒管她,聽她問柿餅的情況,就端著飯碗跟她一塊兒去了放柿餅的屋子。

  她一邊吃粥,一邊同貞娘道:“第二批裝甕的有幾個不知道是發黴了,還是出霜了。我跟你爹都拿不準,就放到一邊,你去瞧瞧。”

  新鮮柿子去皮經過曬製後其內水分蒸發,果肉內的糖成分就會慢慢滲出來,凝結成霜。

  霜雖是白色的,但是與黴變還是有些區別的。單聞味道,白霜有有股子柿子香和糖香,具體形容的話就是有絲甜澀味。

  黎貞娘覺得她娘肖氏這麽說,多半是發黴了。她想著各個環節的工藝和要求,對肖氏道:“我看看。”

  肖氏喊了阿春端油燈來。

  天色還未全黑,屋內能看清楚柿餅放在什麽地方,細看就比較費神了。

  點上油燈,貞娘自己觀察了顏色,分辨了味道,又想著觸碰正常出霜柿餅的感覺,十分肯定地說:“是發黴了。”

  正常出霜的柿餅的,糖霜是幹幹的不粘手。

  肖氏道:“這跟第一批也沒啥差的,咋就發黴了。”

  發黴無外乎潮濕。

  潮濕,一是柿子本身幹製不到位,二是裝甕的時候甕內太濕了。

  甕的話問題不大,因為為了穩妥起見,她沒敢用新做的竹盆,還特意將甕曬了好久,確保幹燥的。

  那在幹製上出問題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一些了。

  不敢說每個裝甕的柿餅,她都看過,但是曬製的時長和每日翻曬的次數,她都把控得很均勻相對也比較嚴格到位的。

  再就是捏餅,捏餅要經過兩輪,而裝甕也不是她一個人裝的。大家七手八腳地都往裏頭塞。

  黎貞娘想了各種可能性,簡單跟肖氏解釋了一下,問道:“除了這幾個,其他的什麽情況?”

  肖氏臉色有點不大好,碗裏的粥也不香了,舔唇道:“我瞧著就這幾個。”

  貞娘沒有聽信她的說辭,出去洗了手,拿了鍋蓋過來,開了甕將碼好的柿餅一個一個對著燈看了一遍。

  端看外觀確實沒什麽大問題,但是她也拿不準有沒有被那幾個柿餅汙染了。

  幸虧不是很多,這也才第二批裝甕的,其他都散到各家各戶,還在晾曬中。

  肖氏看她又一個一個拿出來,聽她那意思就算是沒有壞,也得拿出來再曬個兩三日後再裝了新甕,還要單獨放看看情況再說。

  肖氏一口氣喝完粥,半蹲著看她細細挑柿餅,有些著急地道:“你這麽弄要啥時候才能出霜呀?”

  貞娘看了肖氏一眼,繼續悶頭幹自己的活道:“曬兩三天看情況。要是真發黴了,就算是曬也曬不好了。要是沒發黴,天氣好,應該趕上和第三批一起裝甕。娘,師父回來了,我不能天天在家裏呆著守著。你可要跟大家夥說好,這捏柿餅,曬柿餅要通風幹燥,手上沾了水,有些濕的,千萬別摸。”

  肖氏忙不迭應道:“這個你放心。好幾個人看到發黴了,娘說了,他們肯定會聽的。就是現在,今天下半晌你厚相爺來咱家,說想要點柿餅送到縣裏去。這壞了,咋整?”

  貞娘就覺得她娘肖氏有事兒瞞著自己,昨天這批柿子餅才開的甕看過焐的情況了,今天又開甕。就算是爹娘再心急,也不至於翻到下麵去,撿到幾個發黴的柿餅。

  當然,也幸虧她爹娘發現的早,不然這一甕一個也救不了。

  貞娘沒敢將自己的猜測放到臉上,停下手中的活,驚訝地看著肖氏道:“族長要給縣裏送柿餅,是給鄭家嗎?還是拿去賣?這還不算成呀。”

  肖氏看她一眼道:“還不是為了咱家。上次去縣裏,事兒沒辦好,顛顛回來了,多少人看咱們笑話呢。”

  黎貞娘心頭閃過一絲煩躁,到底沒甩開手,耐著性子問道:“娘說的對。送點柿餅賠個禮也是應該的。咱先不說這柿餅不一定真的成。族長去送也是替咱家張目。這打算送多少?第一批出來的不夠,還要第二批?是打算趁著送的機會,把多出來的在縣裏賣嗎?定價咋說?來幫忙的嬸子們是給工錢,還是各家賣各家的?”

  肖氏不意她提了這麽一堆麻煩事兒鬧自己,不高興地道:“我問你一句,你恁多話等著我。我啥也不知道,是你爹、你伯他們跟族長說的,說這出霜了,趁著天好往外賣。咋滴,你還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