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在其麵前人人平等的除了法律還有愛情。
作者:顧夕桐      更新:2020-12-26 09:00      字數:2251
  老實說,此刻的我十分不安。

  不安的原因之一是,雖然我剛剛確實是真心實意地覺得,做演員為了管理身材,一直這麽嚴格地控製著飲食,著實是有些違背人性;但眾所周知,我是個話癆,正因為我每時每刻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我才去寫小說,所以,我提出的觀點,並不是每一個都極其鄭重的。

  說白話就是,我剛剛不過隨口一說,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看到他連米飯都隻能吃兩口就順其自然地心疼起來,由此又順帶著引申出行業代價;而他之前也是和我正常的聊著天,就像我吐槽今天的西紅柿炒雞蛋太甜啦,他就順口接一句也許今天的廚師是平日做南方派係的菜比較多,南方的西紅柿炒蛋多是甜口,我們確實吃不太慣,諸如此類的對話;但當沈慕容把話題帶到我身上,並多少透露出因為我的不理解而有些失落的時候,我直接徹底懵逼。我萬萬沒想到聊天走勢會是這個發展,就像剛剛還在隨口討論著今天的西紅柿炒雞蛋太甜了,轉眼就開始深究我為什麽不能接受南北差異?

  這個例子實在是糟糕得很……我並不是說沈慕容在無理取鬧,我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也完全明白他拿我跟他做的類比——之前我自己也覺得作家和演員是有共通之處的——我不能接受的是,我們原來隻是在進行日常的閑話,但他卻突然把這場閑話變成了一場深究心靈的質問?當然閑話和質問也都是每個人的自由,比如賀涵就常會在嘻嘻哈哈之後突然神色如常地拋出一把軟刀子,打得對方措手不及……但是,但是他是沈慕容啊!

  沈慕容會在尋常的閑談時突然較起真來嗎?我不能確定,但在我和他相處的時間裏,他從未這樣做過;不用說在閑談時較真,他尋常好像都沒有較過幾次真。他總是知道什麽時候該問,什麽時候不該問,總是能在我躲開目光的時候停下深究;他說出口的話永遠都十分得體,永遠都會照顧到別人的感受,就連在自己的父母麵前,都不曾吐露任何會讓他們操心的想法……

  想到這裏,我突然一滯。

  我好像,知道到底哪裏不對勁了。

  我糾結的從來都不是沈慕容做出了我不能理解的舉動,而是我無比清楚,沈慕容是按著自己的意思做出了這個舉動,這個舉動放在他身上並不尋常,但他就是做了出來。

  人們是會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做出跟自己以往不一樣的舉動,比如你尋常做的菜都色香味俱全——不行我得換個例子,不能總是圍繞在食物上了——比如你尋常的碼字時速是兩千到三千,即使靈感卡頓也起碼能保證每小時一千五,一般情況下,隻要你在電腦前落座並打開了空白文檔,你的平均碼字速度都可以達到一千五以上;但某天你突然得了很重的感冒,你的鼻子完全堵塞,隻能用嘴巴呼吸,這導致了你的喉嚨又幹又痛,眼睛也總是不自覺地分泌眼淚,更要命的是你的大腦昏昏沉沉,裏麵像是填滿了一噸粘稠未幹的水泥;在這種情況下,你為了保證不斷更,還是拖著身子來到了電腦前,像往常一樣打開了空白文檔,但你沮喪地發現你的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你整個身子都像是在拚命地往下墜著你的大腦,你努力逼著自己開始工作,眼看著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文檔底下卻顯示你隻寫了四百二十七個字;你洗了把臉,又吃了顆藥,想讓自己在下一個小時裏振作起來;但第二個小時過去之後,你的文檔隻又新增了三十五個字,還全部都是亂碼,因為你不知何時就一頭紮倒在了你的鍵盤上,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哦我當然很清楚這個場景。作為艾迪手下最讓人放心的小作者,在和小馬分手之前整整三年都沒有斷更過——你該不會以為真的有人三年都可以不生病吧?

  這句話反過來當然也是成立的——我不是說三年都不生病這句——如果一個人做出和自己以往不一樣的舉動,他就一定是處在與往常不一樣的特殊情境中。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在傅城走之後,沈慕容對我又甜又熱情,反而讓我極度惶恐了;這種甜暖的小奶狗舉動他之前也做過,但要麽是發生在他陪我走劇情的時候,要麽發生在他酩酊大醉的時候——我到現在還記得他醉酒之後,奶聲奶氣地問我喜不喜歡他。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麵,他在酒精的作用下撤去防線,顯露給我,隻會讓我覺得這反差萌太過可愛……但現在他是個正常人,他沒有喝酒,也沒有在扮演什麽角色,他就是平常的他自己。這種情況下,他突然甜暖起來,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不尋常的事情。

  如果我寫一個冷血無情的男主,尋常殺人不見血,視普通人如草芥,一把劍舞得虎虎生風,把劍看做自己的身家性命;而這樣一個人,卻在某一天突然轉了性,他扶老奶奶過馬路,他替小女孩找回跑丟的小狗,他甚至用自己的劍幫大嬸去殺雞——假設他的世界不允許穿越,假設作者也沒有寫崩人設,那他很可能是愛上了老奶奶的孫女,小女孩的姐姐,大嬸的女兒——這三個當然都是同一個人。

  而這無疑也對上了我不安的原因之二——他居然在尋求我的認同和肯定?

  需要尋求認同和肯定的人大體上也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懷疑自己的價值,對自己不自信的一方,他們需要向心目中地位更高的人求助,以期獲得指點;這地位不是指狹義的官階,而是指人生經驗更多、閱曆更廣、邏輯性強到能夠一針見血撥開迷霧,或共情心高到能夠三言兩語撫平創傷的人,包括但不限於德高望重的長輩,傳道解惑的師長,甚至是隔壁情商極高的溫柔大姐姐……你不會向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尋求理解,即使他真的能理解你,你也並不會覺得有什麽幫助。

  而第二種,其實也是第一種的變體,畢竟這個“地位更高”,是存在於每個人心目中的主觀判斷。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蠟筆小新……也正因為此,有時候,一個世俗眼中“地位更高”的人,也會向著世俗眼中“地位低”的人尋求肯定。

  在其麵前人人平等的,除了法律,還有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