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63
  趙旭這孩子很孝順,在儒家禮法這麽多年的教育下,孝道已經被他刻進了骨子裏,趙禎非常但對儒家古板的教學方式,所以經常會對趙旭的價值觀,思想觀和人生觀進行改造,或是善意的提醒。

  這孩子悟性很高,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奧妙,再加上趙禎從小對他的教育方式更為開放,所以他懂得什麽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資善堂的講師換了不少,那些所謂的大儒隻要宣揚聖人之言無有錯處,定然會被趙禎給換掉,朝臣們對趙禎的這種行為已經有了一點意見。

  但趙禎卻並不在意,固守成規不可能創新,也不可能進步,世界上所謂的規則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而這些經驗適用於前人卻並不一定適用於現在。

  大宋的上下一開始是反對趙禎改革的,不光是對軍隊的改革,對文武之間的改革也是持反對意見,至於其他地方趙禎所遇到的壓力便更大。

  但結果往往卻是趙禎的改革取得了成果,原因跟簡單,因為趙禎在做正確的事情,並沒有遵守所謂千年傳承下來的製度。

  瞧著喝著薑茶的兒子,趙禎開口問到:“前段時間有朝臣上疏曰:當守儒家之學,教化百姓,用於朝堂,義利之辨,用於國也用於百姓。旭兒以為如何?”

  趙旭稍稍愣了一下,他沒想到趙禎會問他這個問題,當然,作為太子每天聽到講學的師傅在自己麵前宣揚儒家思想,耳提命麵,終究是有過自己的想法。

  每當看到趙禎和兒子討論這些追本溯源的問題時,王語嫣便會悄然離開,有些話不是她能聽的,作為一個皇後她知道自己該在什麽時候離開。

  後宮之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操持,冬天來了,年節也不願了,趙靈時不時的進宮探望,上次來的時候就說想討要一個上等的禦用琉璃作為給公公的壽禮,正好今日到了一批。

  趙旭忐忑的神情很快在趙禎的微笑中消失,不知為何,隻要看見父皇的微笑,自己心中的不安也就消失了。

  這麽多年來,父皇還從未打罵過自己,相比民間和朝臣們用棍棒與嗬斥教育孩子的方法,父皇往往是使用鼓勵,讓自己說出心中的想法,即便是錯了也沒甚的關係。

  “兒臣以為,當以新學而出,取代已經不堪重用的儒家之學!”

  趙禎笑了笑:“這麽說來你是打算提倡朕的格物?但儒家之學乃是漢家王朝的立國之本,不光如此,便是民間百姓都以其為教條。宗族之中更是以此為禮,以此為法,如何能改?便是朕都不行。”

  “孩兒可以用律法修改……”

  看著趙旭堅定的模樣,趙禎笑了,點了點頭道:“這倒是一項不錯的提議,可你想過沒有,雖然咱們手中握著天底下最大的權利,可管理天下的卻並非隻有皇帝!還有文武百官,還有士大夫,還有哪些宗族。他們可不想改嘞!”

  “那便曲線為之!”

  趙旭的精神一下便起來了,看著趙禎道:“兒臣可先從學子開始,讓他們重視格物,對那些儒家經典和教條進行修改,或是以父皇之法,讓這些年輕人看到格物所帶來的好處。”

  果然是自己的兒子,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是有的,但趙禎卻苦笑道:“可儒家典籍之中亦有不少至理名言,如何能一並驅除?你再想想!”

  趙禎在不斷的引導著自己的兒子,趙旭也明白父親已經有了辦法,思前想後之下很快就給出了妥帖的答案。

  “儒學依舊保留,但卻要有儒學中的新學出現,民間已經出現了官學一說,一個名叫張載的待選官提出,尊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達聖賢境界。”

  張載的出現趙禎並不意外,他的關學是早晚要出現在大宋土地上的,自己老早就引用了他的“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也就是關學的主要思想。

  現在的張載提出的關學也印證這一點,大宋的文人自然會擁護附和,也可以說是趙禎自己成就了關學,民間已經有文人把“關學”定義為“官學”了。

  趙禎點了點頭:“你覺得關學如何?若是你用心去鑽研便會發現其中的本質。”

  趙旭用力的點了點頭:“孩兒微服出訪過張載的文會,其有五本,一為氣本論,即太虛即氣與氣化萬物。二為辯證之法,即一物兩體,動必有機。三為知與行,即聞見之知與德性之知。四為人之性,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五…………”

  前麵幾樣趙禎都很滿意,氣本論是早已出現的,張載不過是通過先人的學說加以總結,當然這是不對的,很快就會被格物論所否定沒有什麽影響。

  至於後麵幾條說的卻是相當的靠譜,最少在趙禎這個擁有後世靈魂和邏輯的人看來非常合理,人就應當辯證的看待問題。

  趙旭的突然停下讓趙禎有些莫名其妙,好奇的望向兒子道:“繼續說啊!朕覺得他的學說還算不錯。”

  趙旭尷尬的開口道:“最後便是父皇厭惡的東西,關學提倡查舉太極……窮究《易》理,辯證之探。”

  趙禎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誰對你說太極便是用來占卜的?《周易》是用來探測吉凶的?這是大謬!《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乃是各家學說的源頭活水,怎麽能起而不顧?”

  緩緩起身趙禎一邊走一邊道:“太極之道無窮而浩渺,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態。易經係辭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趙禎見趙旭有些不明白,繼續解釋道:“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可用陰陽來表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藏著至理,隻是要想窺得門徑實在太難,張載說的太多,把所有人都想象成聖人可不成。”

  瞧見趙旭有些喪氣的模樣,趙禎笑道:“若是你有心推廣關學,還是應當好好的和張載聊一聊,並且還要把關學進行改造。”

  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感慨的說道:“別忘了,你將來是大宋的天子,要坐上朕的位置,所以你提倡的學說一定要能為自己和大宋為助,如此才能是有用之學,官家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