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47
  整個大宋的百姓都知道,隨著天竺的戰爭結束,大宋將會最少數十年無戰事,國家也將進入一個繁榮昌盛的無雙盛世之中。

  當然這種消息自然不會來自朝堂,也不是來自趙禎,世間的局勢風雲變幻,誰也不能保證大宋就不會再有戰事。

  這些消息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報紙…………

  大宋的報紙已經到了極為繁榮的程度,各種各樣報社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林林總總,分門別類。

  即便是見識過後世媒體發達時代的趙禎,都被神都城乃至整個大宋的報紙種類驚得目瞪口呆。

  這個本來是他通過蔡記和蔡伯俙的手發起的一種消息互通方式,沒想到卻演變成了大宋的一場信息革命,或者說是媒體革命。

  原本消息閉塞的人們在得到報紙的幫助之後瞬間化身百事通,這就是識字的好處。

  而那些神都城中的包打聽基本上全部失業,但他們也找到了謀生的新手段,去往報社之中,成為收集消息能手。

  大宋的報紙發展的速度驚人,從沒有到出現,再從出現到手段繁多,種類齊全,大宋隻不過經曆了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報紙的進化…………

  現在的報紙有專門講商賈之間,貿易往來的,也有專門講述詩詞歌賦的,還有儒家典籍之內的種種,當然也少不了朝堂消息和各種政策。

  至於那些小道消息,娛樂新聞,花魁緋聞等等更是隨處可見。

  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在野之人對大宋未來的分析,這樣的言論還不少,都是說著大宋的吉祥話,什麽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當然更多的人是在推測石元孫的大軍會在什麽時候歸朝,在天安門外獻俘又是什麽樣的一副場景。

  大宋多少年沒有獻俘儀式了?

  無論是當年的西夏還是後來的契丹,因為趙禎後宮的關係,為了安撫這些歸降之民,大宋幾乎沒有舉行過一次獻俘儀式。

  即便是有也不過是小規模的進行,找幾個俘虜隨隨便便的過一下宣德門便算了,這是為了減小影響。

  此次大宋突襲塞爾柱,幾乎把阿母城殺的寸草不生,再加上土地遙遠,實在不值得帶著那些被俘的奴隸回來,而是在恒邏斯城進行販賣,讓商賈帶回來便算了。

  這也是大宋商賈在戰爭時期的作用,減少軍隊的負重,減輕軍隊的壓力,在第一時間交換無用且冗長的物資。

  但天竺之戰卻不同,石元孫不僅攻滅了天竺都城曲女城,還生擒了天竺波羅王朝的皇帝那耶波羅,這可是相當大的功勞。

  不光是對他石元孫,更是對趙禎這位皇帝來說的巨大“武功”,文治武功,這兩樣東西在華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雖然現在的大宋還有一點重文輕武的風氣,但已經比原先好了太多,對武功的重視也是趙禎一再強調的事情。

  眼下生擒天竺皇帝於大宋神都城獻俘,這可是一件萬眾矚目的事情。

  即便是皇後王語嫣也在後宮積極的張羅這一切,尋常百姓家都是在有大事之後才能修繕家廟,這是禮,連皇家也不能例外。

  雖然這麽多年來戰功赫赫,皇宮中的家廟已經修繕的相當華美,但作為一家“大婦”的王語嫣卻覺得家廟無論怎麽修繕都不過分。

  何況這一次還要在天安門前獻俘,意義更是非同尋常,若是不能把家廟再度裝修一下,實在對不起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禎看著報紙喝著皇後親手衝泡的茶水,對麵的趙旭已經在寒風中直挺挺的站了許久,臉色有些發青。

  擺了擺手道:“旭兒過來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官家,且讓他多練一會,臣妾還未心疼您到是心疼了,還有五天時間南征的隊伍就回朝,誰知道那天和今日有什麽差別,若是連這點風寒都受不得,也不堪迎接歸朝的大軍了!”

  看著在寒風中站的依舊筆挺的趙旭,趙禎無奈的搖了搖頭:“才從南方回來多久,南暖北冷,若是病倒了可就不值當了,三才命人煮些薑茶送來。”

  “奴婢遵旨,聖人還是讓太子歇息會吧!”

  三才的話算是給了王語嫣一個台階,翻了個白眼道:“你們主仆二人端是會說項,我招架不住便是,旭兒快快過來歇息,待會喝碗薑茶!”

  天下哪有不心疼孩子的母親,隻是王語嫣知曉趙禎的安排,眼下雖說是讓他前往天安門迎接大軍歸朝,可意義卻非同凡響。

  自古以來都是皇帝親臨城門迎接大軍凱旋的,讓太子代行權利,這便足以說明趙禎是在為兒子的登基鋪平道路。

  作為皇後又是嫡母的他豈能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子?

  “官家,國丈與國舅想回真定老家養老,又怕旁人非議官家薄情,便托了臣妾來說項,您看……”

  趙禎笑了笑:“怎麽,他們父子兩人在朕的天子腳下過的不舒坦?朕還在,沒由來的猜忌朕的手段,外戚便是外戚,隻要不過分索求,自然不會有流言蜚語傳出。”

  王語嫣的眼睛瞬間有了神采,誰希望自己的親人遠去?誰不知道大宋的神都城繁盛無雙?

  可這麽做為的是趙旭的未來,外戚一直是被詬病的事情,趙旭是王語嫣的嫡出孩子,若是繼位之後,王家的權勢自然是水漲船高。

  這麽做是為了趙旭繼位考慮,但趙禎卻並不同意,他在這個世上雖然有生父生母,但卻如同一個孤兒,真宗皇帝早早病故,母親李宸妃卻也見不著。

  所以他對親人的照顧依舊有些私心,當然更多的是希望王家成為一個典型。

  誰說外戚就一定會專權?誰說後族就會大紅大紫?

  隻要把製度確定下來,外戚就是外戚,翻不起多大的風浪,國家的法度已經確立,便是尊貴的外戚也要尊法守法。

  光靠遣回老家就能給世人以老實本分的印象了?

  到了地方上照樣能作威作福,趙禎可不希望外戚在地方上成為土皇帝的存在,如此還不如看在天子腳下來的方便。

  他相信趙旭知道自己的用心,畢竟是自己的長子,趙禎對趙旭的了解非常透徹,這個孩子不是不聰明,就是太過重視規矩。

  而規矩這東西向來是給人用來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