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283
  張儉一直覺得大宋皇帝的格局很大,無論是政事處理還是調兵遣將,大宋的公路也就是所謂的水泥路就是他頂住大宋朝野壓力嚴令建造的,現在看來還真是走一步看三步啊!

  用兵之道上張儉覺得最能體現大宋皇帝才智的便是那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宋皇帝用兵的重點,也讓張儉看到了其中的寓意,人是活的,土地是死的,丟失的土地還能通過人去爭奪回來,一旦人死光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這種大才怎麽能讓張儉不忌憚?說實話,張儉自己也承認,大宋的皇帝要比自己的陛下有能力許多,雖然陛下比他小六歲,可這六歲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些。

  陛下要想追上大宋的皇帝怕是不太可能了,張儉不傻,他讓間人在析津府刺探情報的時候也派人在大宋收集情報,這些人收集的情報都是大遼對大宋國力的了解來源。

  關於大宋的情報其實張儉並未真實的在朝臣和耶律宗真麵前展示出來,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不敢。

  在遼朝之中,對大宋最為了解的人除了張儉怕是就沒有旁人了,大宋的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科技等等諸多領域張儉都有所涉獵。

  就是因為這份了解所以才會恐懼!

  在所有人的認知中大宋還停留在當年檀淵之盟後的樣子,可自從耶律宗政和耶律賈派人送來消息後,張儉發現一切都變了,大宋在趙禎的帶領下,才經過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變得完全不同。

  別的不說,單單是三冗三費的問題就被徹底清除,不光如此,還讓大宋的糧食多出了許多,三冗問題在張儉看來,除了花更多的錢別無出路,但在大宋皇帝一連串的手段下居然被根治!可以說如果大宋不改變現有的狀況,三冗三費永不會再次出現!

  這有多可怕?別的事情張儉就不想去想了,兵製的改變,武人地位的提高,格物的發展,商業的重視,農業的拓展,隨便一件事在張儉眼中都是極為英明的,趙禎完成一件就不錯了,就能被大宋的史書歌功頌德許久的了,誰想到他居然在三十五歲之前便做到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說大宋皇帝趙禎是真龍天子,張儉一定會第一個點頭肯定,沒辦法,趙禎的功績放在那呢!按照漢人史書的標準這就是天下明主!就是該一統海內的帝王!就是要青史留名萬代仰視的存在!

  說實話張儉本是不願同意蕭惠的計劃,但要是能在戰場上戰勝大宋,誰還會去用刺殺這種旁門左道之術?畢竟刺殺他國皇帝在禮法上說不過去,荊軻刺秦流傳千古不是因為荊軻有多正義,而是他的勇敢以及樊於期那顆為國甘死的心。

  張儉一路思索,沒在意便到了皇宮的所在,抬頭望了望宮闕重巒起伏的飛簷,張儉慢慢的步入其中,兩邊的守衛在看到張儉後行禮道:“左丞相!”

  張儉點了點頭:“陛下所在何處?老臣有要事稟報!”

  斡魯朵臉色僵硬的苦笑道:“陛下在上林苑中狩獵,至今未歸……”

  要是別人就欺瞞一下便是,但是來人是張儉他們便沒有這膽量,經過西夏一戰,張儉越發的受到陛下器重了,因為隻有他在別人慫恿陛下進攻的時候給陛下以提醒,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儉的提醒是對的。

  此後誰在宮中見到張儉都要禮讓三分,即便是耶律家的長輩也是如此,常常用平輩之禮相待,更別說這些侍奉皇帝的斡魯朵了。

  張儉本打算直接騎馬去上林苑尋找皇帝,但很快他便瞧見耶律宗真身穿披風在數十騎的簇擁下疾馳而來,馬上的皇帝是那麽的英武,並顯得驍勇善戰,要不是因為李元昊有上天相助,必然兵敗與賀蘭山下!

  “左丞相休走,朕來矣!”

  翻身下馬的耶律宗真向張儉走了過來,這段時間他愛上了狩獵,隻有在奔馳的駿馬上他才會忘記繁瑣的政事,隻有在彎弓射獵的時候他才會忘記南京道的恥辱,他和大宋皇帝同樣的禦駕親征,最後的結果卻是自己慘敗而大宋皇帝攻占了大遼的南京道!

  這是多大的恥辱啊!但身為左丞相的張儉卻隻建議大軍在中京大定府集結,而不同意向析津府進發,耶律宗真不明白為何張儉總是說時機未到時機未到之類的話,今天他來了定要問個清楚。

  對於張儉的才能他是肯定,否則也不會采納他的意見,親自拉起張儉的手道:“既然左丞相來了,那定然是時機成熟了,要是往常你躲著朕還來不及呢!”

  看來年輕的皇帝心中已經按耐不住,張儉苦笑道:“陛下明鑒,老臣前來的確事關南京道之兵事!”

  張儉的話讓耶律宗真送了口氣,還好他沒有再次推脫,自己內心已經按捺不住對趙禎和大宋的憤怒,開始的時候他確實不服大宋拿下西夏兩州之地,可後來他禦駕親征之後才知道兵事不是那麽簡單。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大宋這個號稱禮儀之邦的漢人王朝居然不宣而戰,並在大遼西征的時候快速奪取析津府。說實話連耶律宗真自己都開始懷疑大遼的戰鬥力。

  現在張儉來了,並說時機已到,那耶律宗真的心總算定了下來,拉著張儉的手一路進了皇宮來到正殿之中,相比大宋的繁文縟節,遼朝的君臣之禮就隨意了許多,耶律宗真在禦座上坐下便開口問道:“難道如今便是最好的時機?”

  張儉點頭道:“沒錯,析津府密探來報,我大遼契丹勇士不服宋人惡行,皇族耶律簇絨帶著死士刺殺大宋皇帝,大宋皇帝毒箭入體恐命不久矣……”

  “什麽?!”

  剛剛坐下的耶律宗真驚訝的站起,他根本就沒想到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一時間語無倫次的說道:“這怎麽可能,怎麽會這樣?!”

  張儉高聲道:“陛下,毒箭入體,見血封喉,大宋皇帝怕是已經駕崩,此時是我大遼的天賜良機!”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耶律宗真愣了很久,最後喃喃自語道:“難道這真是上天賜予我大遼的機會?”

  君臣兩人誰都不會想到,其實耶律簇絨射出的弩箭並未帶毒,為了最好的效果,耶律簇絨本是打算在射箭之前在弩箭上淬毒的,可趙禎出現的太突然,以至於他根本就沒機會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