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9-03 22:55      字數:2260
  火車在平原上飛速的疾馳,即便是速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快,但四周的風景依舊不斷的向後退去,蔡伯俙對於這樣的景象是百看不厭的。

  每當他坐上火車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去想若是大宋沒有火車會怎樣?

  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在朝堂之中流傳著的一個笑話:據說一個格物院的官員無數次的強調這不應該叫火車,而是叫做蒸汽機車,每當朝臣們以火車怎樣怎樣的時候,他都會跳出來反駁,並強調這東西是蒸汽機車。

  沒人在乎他的話,冒煙的東西不叫火車叫什麽?蒸汽機車?那是格物院的叫法罷了!

  直到後來,官家在旨意中都用上了火車這個稱呼,於是那名格物官便上疏官家“請以蒸汽機為號……”

  隻不過官家並未理睬,反而問曰:“群臣百姓莫不以火車為號,蒸汽機之名何以用之?”這就有些頑固了。

  吹著從官家那裏學來的口哨,蔡伯俙悠閑地靠在車窗邊,但逐漸的脖後梗越來越涼,回頭一看卻發現三才不知何時站在自己的身後。

  “官家已經三天沒有合眼,這樣下去如何使得?”

  蔡伯俙長歎一聲:“我就知道你會來尋我,我有什麽辦法?官家一旦認真做起事來,便是天塌地陷也難以分神,我勸你伺候好官家便是,萬萬不可打擾。”

  三才怒道:“如何伺候好?官家今日不過用了一碗米粥罷了,若是有個好歹,如何向聖人交代?!你可是陪駕在左右的,後宮那幾位的厲害你可知曉!”

  蔡伯俙不禁打了個寒顫,回頭看了看車廂道:“狄青已經被叫過去了,應該會諫言官家,待會我去了,便再說些,但…………”

  三才長歎一聲:“狄帥耿直,麵聖的時候勸了些話,可不一會便和官家討論起兵製來,你去了多半也是商談三司及商賈之事,但你的話官家還是能聽進去的。”

  蔡伯俙笑道:“你倒是能看得起我,隻不過這次不一般,官家怕是在做一件大事,萬萬不可打擾,此事關乎大宋興衰,甚至是千秋萬代,否則昨夜咱們吃烤肉喝美酒早已把官家給勾過來了。”

  三才不客氣的靠在了蔡伯俙對麵的椅子上,厚厚的棉花在皮套下讓三才整個人都陷了進去:“你以為我不知道?越是如此越擔心官家勞神,跟隨官家這麽多年,從未見官家如此,怕是打算在回到神都之前做完的。”

  蔡伯俙笑了笑:“你覺得事關傳位之事?”

  他的話讓三才猛然睜開假寐的雙眼,有些急迫的望向蔡伯俙:“你也有這般的感覺?”

  蔡伯俙聳了聳肩:“我可不這麽認為,傳位太子官家早已安排好了,沒必要這般的操勞,何況也無需這麽緊迫。”

  三才緩緩點頭:“說的也是,那所為何事?”

  “你覺得自己應該打聽嗎?那塊鐵牌從東京城到了神都城,依舊鎮在乾宇殿的邊上!”

  三才呐呐不言許久才道:“不過是擔心官家,何須如此說這般的紮心話。”

  蔡伯俙擺了擺手:“此事應是軍國大事,狄青乃是兵部尚書,也是官家讚譽的兵家,我蔡伯俙說不上是何等出眾之人,但在商賈一道上卻也是手到擒來,此事豈能簡單?”

  三才微微點頭,就在此時狄青拉開了車廂的門,一邊走一邊喃喃自語道:“要改製了……”

  蔡伯俙和三才同時愣住,改製乃是大宋的常有之事,尤其是官家親政之後,改製的事情不少,但狄青為何這般的模樣?

  “蔡伯俙,官家喚你前往,尋你說話。”

  狄青不過是簡單的對蔡伯俙說了句這樣的話,便坐在了另一個軟椅上不斷的念叨著一些蔡伯俙和三才聽不懂的詞匯:“軍,師,旅,團,營…………各兵種相互獨立又協同,這是怎樣的打法?”

  這些兵製中,狄青知道一些,但名字和官家所說的完全不一樣,並且兵種和用法也完全不同,這是打算把大宋現有的體製進行改變啊!

  隋時以百人為隊,步兵二十隊為1團,騎兵十隊為一團,因此每團一千至兩千人,而唐時府兵每團三百人,團在那時候又稱為“營”。

  唐時軍隊沿用“府兵製”,以均田製的農戶為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

  又依編製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折衝都尉,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

  而唐朝最基礎的戰力便是這些團了,有時一個團要擔負起極為重要的作用。

  大宋之前的兵製雖和唐時不同,但官家卻重設十六衛,又增設衛所之製度,如此天下兵馬總歸為二,一曰禁軍,二曰衛軍。

  又因大宋的役兵之製,禁軍服役四年可退役為老兵,各回家鄉參與農事或其他事,也要入十六衛衛所報到,且常年練兵對抗,看似疲軟實則戰力不減!

  這樣的兵製在狄青看來已經極為完美,最多時大宋共有十六衛共計軍卒三十餘萬,且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這樣一來使得大宋的兵力強盛,幾乎可以做到隨時調用都能有厚積之力!

  但官家眼下已經對現有的兵製不滿,開始著手再度改製,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廢除十六衛,這和之前官家所說的重“軍武”相悖啊!

  狄青哪裏知道,趙禎是打算把軍隊變得更加規範化和製度化,同時加強軍隊的製度建設,思想建設,讓軍隊變成一座真正的“大熔爐”,讓那裏變成大宋最純粹的地方。

  趙禎從來都沒有忘記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這是封建時代,不是和平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從來就不缺乏戰爭,也不缺乏弱肉強食的精神。

  而大宋現在四周並無外患,但軍事力量和訓練絕不能丟下,利益和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題,而大宋已經提前進入了帝國時代。

  雖然曾經的曆史把封建時代的結束定義在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但在趙禎看來卻並非如此。

  此時的大宋雖然還保留了封建時代的一些特色,但已經和封建時代開始脫離,比封建時代更為強大,繁榮,富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