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9-03 22:55      字數:2166
  蔡伯俙看著眼前喝著胡辣湯吃著油餅的趙禎以及三才主仆二人心中是說不出的難受,自己被皇城司的人從被窩裏拽出來也就罷了,到了宮中看到的居然是自己最喜愛的早餐在官家和三才口中一點點的消失。

  “官家,下次這種活計便交給我去,莫要再勞動三才大官了!”

  在得知是三才親自去買的東西後,蔡伯俙毫不客氣的從三才那裏順了一個油餅,一口咬下去沒想到還是豬肉的,心中頓時歡喜了些道。

  趙禎笑道:“朕還不是體諒你?讓你多睡會罷了,去準備好火車之後便順道吃了便是,張仨頭家的油餅自是沒的說的!”

  蔡伯俙躬身道:“官家,火車早已備好,隨時可以前往神都,臣這就去查驗一番,最後穩妥了陛下再啟程。”

  趙禎點了點頭,忽然又道:“若是能在宮門上開一道城門,讓火車進入皇宮便是更好些了。”

  蔡伯俙眼睛一亮,他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不光是他格物院的人也有這樣的想法,隻不過遭到了路政院以及各部相公的反對,即便是頗為支持新鮮事物的宰執相公範仲淹也是堅持否決了這項提議。

  而現在,三才解釋了這件事的問題所在:“官家,在宮城上開設火車吊閘,鋪設鐵路實屬不妥,間隙太多恐賊人擅闖!”

  確實,皇宮的宮牆上城門數量並不多,雖然看著數量不少,但和漫長而龐大的宮牆比起來確實是不多的。

  大宋的每一座宮門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而出現的,一座宮門的營造難度不亞於一整段的宮牆。

  趙禎就知道三才會站出來反對,當然給皇宮中增加一個火車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少無法用東京城這般吊閘的手段。

  事實上神都城之中根本就沒有車站,而是在神都城之外才有一座巨大的車站,要知道神都城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在那裏修建一座車站的成本實在太高。

  畢竟現在的神都城已經是之前神都城的數倍有餘,不斷擴建的城池,不斷增加的百姓,都使得在城中開設火車站的難度增加。

  何況火車若是在人口密集的神都城之中進出,必然會引起一些事故來,這樣可對火車在大宋的聲譽產生影響,阻止大宋火車的繼續發展。

  所以在神都城中,最終還是沒有火車開進城中,文臣們仿佛一下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最前麵,任何人想要動一下百姓的利益,都需要先過他們這一關。

  當然這也是應該,但文臣們已經極為重視和百姓之間的關係,眼下大宋太過繁榮了,誰都想在這個時代,在史書中給自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東京城的火車是隨時待命的,孫蓋更是恪盡職守的住在了火車上,他知道車上拉的是誰,心中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他每日檢查火車,檢查車廂的連接之處,小心翼翼不敢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火車要麽不出事,一旦出事可都小不了。

  從東京城到神都城,這是一個漫長的距離,而大宋的火車線路卻不是僅僅依靠朝廷從頭到尾去建設的。

  相反,有不少的鐵路其實是當地州府衙門建立,為的就是減少成本。

  各個州府隻需要修建屬於自己境內範圍的火車鐵路就可以了,最後再由朝廷派出最好的匠人對這些一條條的鐵路進行調整,修繕,使其能不夠連接起來。

  大宋的鐵路同樣是以東京城為中心的,東京城連接四京,同時也最為關鍵的連接神都城,好在從東京城出發後便是一馬平川大平原。

  這樣的地形極大的降低了鐵路的鋪設成本,也給鐵路沿線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乃是從東京城抵達神都的必經之“路”,路在大宋是類似於後世省的行政區域劃分。

  自唐中起,道的存在實際上已名存實亡,節度使所轄之地雖不少稱道,但道製行政區劃已混亂不堪。

  而到了五代十國更是雪上加霜,地方上的行政製度混亂到了連朝廷也難以管理的程度,而到了大宋,改道為路,最高行政區劃便是“路”。

  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製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監察區的性質,然後轉化為行政區,所以路以及的官員一般都頂著某某使的名字,轉運使,安撫使等等…………

  到了趙禎這裏,路一級的製度已經確定下來,並且相當完善,大宋王朝的行政製度一直都在改變,但一直都在高效的運行,這是不可否認的一點。

  尤其是當趙禎把路一級的官員改變之後,便更是如此了。

  趙禎在地方上推行三權分立,用的是一府分三衙的辦法,把地方上的一把手,逐漸的從治安和律法中剝離出來,讓其成為地方上負責政事的一把手。

  而提刑司負責刑偵,訴訟等事,巡捕司負責搜捕或是抓捕賊人,當然地方上的武裝力量更是和這些行政係統中劃分出去的衙門一點關係都沒有,雙方之間互不統屬。

  地方上的縣衙,州府衙門隻負責政策和政治上的管理,同時把民事糾紛的訴訟案件移交給了他們。

  之所以這麽做乃是因為地方上的知府事,知州事,知縣事畢竟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大老爺”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百姓們相信他說的話,自然也相信他的判決。

  如此條件下,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作為民事訴訟和調解的主持者,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當然,地方衙門中的衙役和捕快也聽從這位“大老爺”的調遣,他們主要是為了維護地方上的治安,和小打小鬧的打交道,但卻不能武裝自己對重罪的罪犯進行追捕和通緝,他們隻能輔助提刑司和巡捕司的人進行抓捕。

  這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權力的泛濫和過剩,雖然一府分三衙奪走了地方官的權利,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把責任有效的區別開。

  對於地方官員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主持地方上的政事,處理糾紛,發展經濟文化和教育,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