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8-20 20:20      字數:2139
  西征之戰結束了,沒人能記的清這是大宋的第幾次戰爭,但同樣也沒人會忘記這次戰爭!

  因為這次西征之戰非常特別,雖然大軍還沒有回朝,但幾乎所有的宋人都知道一點,此次依舊是官家率軍作戰的,至於官家是如何瞞住朝廷上下微服前往的,誰也不知道。

  雖說如此,但此次西征之戰的諸多事跡被宣揚了出來,來自朝廷公開或是私下的消息實在太多太多。

  並且一個比一個離奇,甚至是讓人匪夷所思,永康軍和懷安軍合並的永安軍在大宋上下看來都是一個給背嵬軍吸引敵人兵力的“雜軍”。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一支“雜軍”居然在高原上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連克吐蕃十數座城池,並且傷亡緊緊千餘人。

  這是多大的一場戰役啊!多少的城池豎立在永安軍的麵前,永安軍幾乎每場戰鬥都是攻城戰,而攻城戰一直是傷亡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就是在這樣的戰爭下,永安軍出人意料的發揮出強大的戰力,不但攻陷吐蕃如此多的城池,還拿下了至關重要的匹播城,使得邏些城孤掌難鳴。

  雖然北路楊懷玉率領的三十萬鐵騎也同樣戰績驚人,但他們本就是大宋最強戰力,相反永安軍唯一特別的地方就是具裝火器了。

  一下子,火器成為大宋人人談論的詞語,也成為了大宋百姓心中的驕傲,因為別的兵器這個世界上都有,什麽樣的刀沒有?什麽樣的盔甲沒有?什麽樣的弩箭沒有?唯獨火器乃是大宋的獨創。

  世界上除了大宋便再也找不出一個能製造火器的國家了,契丹人之前也有火器,但那火器還不是仿製大宋的?

  即便是角廝羅擁有火器又如何?還不是在宋軍的火器麵前敗下陣來?

  無數人都在真相討論火器的厲害與重要性,當然這也是年輕學子所趨之若鶩的東西,不少人因為這場戰爭開始走上格物的道路,而他們所期望的就是能夠造出更強的火器來。

  大宋的學術氛圍是令人驚歎的,年輕才俊不在執著於四書五經,也不會被儒家的思想所束縛,雖然科舉之中儒家學說還是極為重要的,但更多的是對人品的指引和束縛。

  思想道德要有一定的標準,而其他學科也在逐漸的被大宋的科舉所吸納,成為科舉中的一部分。

  當趙禎和蔡伯俙一行人走在成都府的錦祥街上時,立刻被一陣銅鑼聲吸引,敲鑼的是成都府的衙役。

  隻不過這個衙役的腦袋上有些特別,高高的白色羽毛豎起尤為顯眼,但這是在告訴眾人,他是傳達朝廷政令的官差,擊傳官。

  雖然身穿差人公服,但他不屬於任何一個州府,而是屬於六部中禮部的通傳司。

  責任也很簡單,就是到達各地州府傳達朝廷的政令,再有各州府向下傳達,這樣一來能夠極大程度上的保證朝廷的政令直接傳達到州府之中,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終於這個別出心裁的想法,則是出於趙旭之手,之前他和趙禎書信往來的時候,便向父親表達了這個想法,在得到趙禎的認同和鼓勵後,他便下達六部配合。

  而效果則是立竿見影的,朝廷的政令直接傳達到州府,不光在衙門傳達一遍,還要在最熱鬧的街市之中傳達。

  以保證政令會被有效的執行,也能保正州府官員不會欺上瞞下。

  被銅鑼聲吸引而來的不光有趙禎一行,還有跟隨皇駕前往神都城的如貞娜娜等人,她帶來的嘉莫族人第一次見到大宋如此繁榮和龐大的城市。

  他們被所有新鮮事物所吸引,並且不斷的向陪同的官員發問,皇駕還沒抵達成都府的時候,田況便派出官員前往迎接了。

  但作為一府之尊,田況卻沒有親自前往,自從趙禎北伐之後,大宋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地方州府官員不得擅自離開自己所在的州府,即便是迎接皇駕也要有旨意才行。

  否則一旦離開州府範圍,便算是瀆職懈怠之罪,不光會被監察院彈劾,還會被朝廷嚴懲,州府官員必須要恪盡職守,這是朝廷給予的信任,也是他們的責任。

  瞧見陪同官員伸頭探腦的模樣,趙禎就知道這個擊傳官是剛剛抵達成都府的,在府衙傳遞了朝廷的政令後,在最繁榮的錦祥街上再次傳遞。

  銅鑼敲了三輪之後,四周的百姓已經相當的多了,能夠親耳聽到朝廷的政令可不容易,所有人都安靜的屏住呼吸豎起耳朵生怕漏了一個字。

  “告各州府百姓,學子,慶曆六年科舉改製,取消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等常科,設文資科,格物科,武職科三科!招文魁,技魁,武魁三魁首!另各科招募人數待春試之後,秋貢之前下告!各科所考範圍,由各州府頒布,祝各位學子金榜題名!”

  蔡伯俙在邊上小心的看著趙禎的臉色,科舉乃是為國選材的大事,可以說是大宋的重中之重,科舉的改革必須經過皇帝,或者是皇帝親自主持,而官家沒在京中,六部的公文和朝廷的政令便下來了,這說明是太子趙旭進行的改革………………

  趙禎瞧著緊張的蔡伯俙點了點頭道:“這事朕知曉,隻不過沒想到旭兒這麽快便動手了,這小子的膽氣比朕要強啊!朕盤桓了數年時間不敢擅動科舉,沒想到他倒是先下手為強了。”

  “官家不是把進士科給改了不少嗎?其中還加入了必考的格物…………”

  趙禎苦笑道:“莫要安慰朕,朕做的那些都是小打小鬧,旭兒一下便取消了進士科,這樣的膽氣相當了得,可知他是頂住了多大的壓力,不過倒是會借勢。”

  瞧見蔡伯俙不解的模樣,趙禎踢了他一腳道:“快快趕回神都城,朕率軍大勝而歸,便是旭兒的底氣。

  此次朕和旭兒要聯手來一出好戲,讓那些頑固不變的老學究好好看看,科舉改革乃大勢所趨,再抱著四書五經不撒手的做文章早已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