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8-20 20:20      字數:2205
  嘉莫人無法拒絕蔡伯俙開出的優厚條件,每一百斤礦石三貫錢,這已經時驚人的高價了,畢竟大宋的礦石不過百斤一貫而已。

  三倍的價格甚至讓嘉莫人不敢相信,他們之前不是沒有猜測,但即便是如此也沒想過會有如此高價。

  一百斤礦石三貫錢,拉回大宋之後的成本可遠不止這個價錢,何況一次的運輸絕不可能隻有區區一百斤而已。

  但這隻是嘉莫人的猜測罷了,事實上他們根本就不了解大宋商業的基本運作方法,沒人會傻到自己帶人去運輸,相反這種長途運輸必然會交給專門的運輸商行來做。

  這就是大宋變得最不同的地方,社會擁有了明確且係統的分工,趙禎把大宋的每個人都“安排”到了社會分工之中,隻是他們沒有發覺罷了。

  大宋有專門負責買賣貨物的商人,同樣也會有專門負責運輸的商人,他們有自己的車隊和勞力,所有的事情都不用他們操心,隻需要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就好。

  提貨的地方有委托商號的人,收獲的地方同樣也有,貨到錢清,這是最簡單的事情。

  簡單的步驟,簡單的勞動,卻能換取不菲的價值,這對聰明的商賈來說有著不可拒絕的誘惑。

  這些運輸的車隊在把貨物運達之後,便能從雇主手中獲得不費的錢財,並且發放給運送的勞力,一趟下來沒人能賺取數十貫錢,雖然時間長但回報高。

  同樣的,買下礦石的商人也不傻,這些錢可比自己招募人手要便宜的多,運輸車隊隻負責運輸,他們不管運輸的是什麽,也不管價值多少,隻是按照重量和路程收費。

  可百貫錢對於能買下大量礦石的商人來說並不算什麽,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相對於這些高品質鐵礦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雙方之間存在著一種良性的輔助關係,這就是大宋商業不斷蓬勃發展的原因,產業鏈已經形成~!

  礦石商人在把礦石運回大宋之後便會按照市場價售賣給冶煉的工廠,這些工廠把礦石冶煉之後便又會賣給需要鋼材的人。

  接著便是買下鋼材的人製作各種各樣的器物,小到用邊角落做的菜刀,大到各種機器的部件,這些都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

  之前因為蒸汽機和各種機器的型號不統一,趙禎專門下旨,凡是在大宋製造的機器,必須擁有統一的標準,如此便能便與維修和替換。

  皇帝的旨意在這個時代相當好使,同樣也方便了各個工廠和零部件的提供商製造商們,效率被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興產業彌補上了空缺。

  大宋的商業不斷的在蓬勃發展,種類越來越多,使用的機器也越來越多,參與研發和格物人才在不斷的出現。

  產業鏈的出現使得大宋的商業被連接起來,商號和商號之間,商號和工人之間,商號和衙門之間,甚至是和格物的官員之間都產生或多或少的聯係。

  大宋現在缺少的就是人才,不光朝廷需要格物的人才,就是民間的商號,工廠同樣需要人才,一個精通格物的人才會給工廠和商號增加多少的收益誰也說不清。

  要知道第一個發明機器紡織機的人不光自己賺的盆滿缽滿,便是買下他發明的人同樣賺到了大量的利潤。

  所以精通格物的人才在大宋極為受到推崇,這些嘉莫人中的能工巧匠不光會被大宋朝廷招攬,還會被大宋的民間商賈所招攬。

  這在某種程度上被趙禎促使的,他先是放權給了官營買賣,官營買賣招募技術精湛的匠人,使得匠人的地位水漲船高,並且也給官營買賣帶來了很厚的利潤。

  如此之下,大宋的商賈也開始悄悄招募,在朝廷並未反對之後,便開始正式的招募技藝精湛的格物人才了。

  這些人已經不叫工匠,而是被稱之為格物家,自成一家便是對這些技術進展的人最好的肯定。

  當然要想成為格物家,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否則根本不會有人相信。

  而這些嘉莫人則不同,他們很快就會成為大宋炙手可熱的人物,這同時也離不開趙禎這位大宋皇帝的“宣傳”。

  想想看,連皇帝都要從嘉莫人中挑選格物的人才,可見這些嘉莫人是當真有真才實學的,大宋的商賈必定趨之若鶩。

  要知道大宋商賈的手段相當高明,他們不光會用錢來收買人心,還會使出渾身解數和各種各樣的手段,當然有禮賢下士的,也有卑鄙無恥的。

  這些就不關趙禎的事情了,這是民間的自發行為,朝廷可不會為他們背書………………

  在一片祥和中,趙禎的皇駕再次啟程,隻不過皇駕的後麵還跟隨了一群嘉莫人,他們在坐上大宋的馬車後便開始驚奇。

  這些人都是趙禎為格物院招攬的格物人才,他們現在還不是格物官,頂多便算是一個匠人而已。

  要經過格物院的選拔之後,才能成為格物官,當然幸運的隻是這批人,他們的子孫後輩需要參加朝廷舉辦的正式格物科舉後才能授官。

  其實最讓趙禎想不到的是在這場西征之中的意外收獲,嘉莫人和女王穀的高品質鐵礦,每一樣都是大宋所需要的。

  坐在馬車中的趙禎長舒了一口氣,寬大的常服讓他很不舒服,但戰爭結束之後,三才便立刻拿出這身衣服懇請趙禎換上,美其名曰:“君王歸朝不勁裝,將士還朝必卸甲!”

  趙禎知道這是為了穩定人心,在朝臣麵前顯得皇帝從容,同時也是為了讓百姓看到君王的氣度,否則會給他們一種連皇帝都披掛上陣的感覺。

  馬車在顛簸之中越來越快這是一場輝煌的勝利,宋軍贏得相當體麵,不光是逼迫角廝羅敗走西方,更是因為宋軍的傷亡極少。

  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戰損比,可以說是亙古未有,這正如同趙禎所說,他改變了這個時代的交戰規則,敵我雙方之間出現了巨大的技術代差和裂縫。

  這才是真正的天塹和鴻溝,看著車窗外談笑風生的將士們,趙禎終於長舒一口氣的靠在錦塌上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