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8-21 21:03      字數:2187
  剛剛歸朝,踏入成都府的地界就聽聞科舉改革的消息實在是讓趙禎驚喜,之前趙旭已經數次發文和他商量過這件事,在他看來科舉改革的基礎已經形成,條件已經具備,大宋的科舉是時候應該改變了。

  趙禎一開始還是有些保守的,畢竟他在文教上花費的心血實在太多,不光改變了大宋的學術環境,也會固有的思想進行了衝擊,人們正在向越來越獨立的思維方式上發展。

  而與此同時儒家學說開始逐漸走向腐朽,世人越來越喜歡對儒家學說提出質疑,雖然有好有壞不一而足,但本質上卻是人們不在那麽強烈的迷信權威。

  所謂的聖人之言難道就沒有錯處?這是人們在心底之中最強大的質疑,敢於質疑是好事,也是在不斷推動誰會進步,思想進步的利器。

  改革科舉無疑是科學王冠上最閃亮的寶石,但同樣難度極大,這也是為何趙禎先從學術開始改革開始而逐漸改革科舉的原因。

  科舉製度時大宋的人才基礎,也是大宋百姓穿過“階級屏障”走向成功的重要所在,可謂是關係萬民福祉。

  漢家百姓的想法時淳樸的,自己可能沒有出息,但子孫後代一定要有出息,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夙願,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打破屏障進入到一個美好的未來之中。

  但同樣的,想要打破屏障並不容易,科舉是為數不多的途徑之一,雖然現在大宋上升的突進有很多,從普通人變為“成功人士”的方法不再是科舉一途,但無論如何科舉依舊是被大宋百姓最為看重的道道路。

  大宋有多少學子?趙禎不清楚,即便是禮部也沒有一個精準的數據,因為文化的開放和基礎教育的增加,使得大宋的百姓幾乎都能收到教育,同時還也擁有讀書寫字的能力。

  隻要是大宋百姓,能夠讀書識字,那就有權利參加科舉,這是沒有年齡限製的,有些老學究考了一輩子的科舉,趙禎都有些過意不去,而特意下旨賜他們一個出身。

  這雖然是一種憐憫,且有失公平,但同樣也是對追求文道執著精神的一種尊重。

  漢家王朝就是這樣,既有強烈的等級觀念,同樣也不乏同情心和憐憫心,人類的可以找到的品格在漢家王朝幾乎都能找到。

  現在,趙旭做了趙禎沒有做的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超越了趙禎這位父親,趙禎並沒有生氣,甚至極為開心。

  若是說趙旭越權,做了太子不應該做的事情,趙禎一點也不會生氣,因為他曾經對趙旭說過:“朕不希望你成為朕一樣的君王,你要比我做的好,做的強,這才是兒子應該做的事情。”

  眼下趙旭就是這麽做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科舉,取消了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等諸多科舉,而隻設立了文道科,武職科,以及格物科,並且定下了三科魁首。

  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了科舉的根本製度,而他審時度勢的眼光是趙禎最為讚歎的地方。

  連蔡伯俙都驚歎連連道:“官家,太子這麽做實在是恰逢時機,官家把文道,武職,格物的地位提升到了同等高度,而太子在這個時候改變科舉也是恰到好處的。”

  任何人被別人誇讚自己的兒子都會高興,趙禎看著蔡伯俙笑道:“你這般的模樣倒是轉變的快,現在開始說起好話來了?”

  蔡伯俙連忙道:“臣是就是論事,太子一項以穩健著稱,這般的手段當真是讓那些頑固之人措手不及啊!”

  趙禎點頭感歎道:“是啊!朕未曾想到旭兒有如此手段,端是淩厲的很,一般人是萬萬不會想到穩重的太子會在科舉這件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情上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如此也好,反倒是為朕分憂了。”

  “為君父分憂,這是人子和人臣所為,太子識大體,懂得官家的幸苦,乃是實實在在的孝子所為!官家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蔡伯俙這貨是知道趙禎心中想法的,多少年的體己之臣了,趙禎向想法他大多能猜得到,君臣之間的配合也已經不是一次兩次。

  同樣趙禎也知道蔡伯俙的想法,科舉事關重大,不得不慎,眼下趙旭既然已經改革,那蔡伯俙必定是支持的,畢竟自己也在支持趙旭的作法,沒有什麽不妥。

  大宋的政治局勢暫時還是不錯的,沒有黨同伐異的事情發生,也沒有結黨營私,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完善的檢查製度。

  這一屆的監察院相當不錯,且都是從後起之秀中挑選的年輕才俊,尤其是有著強烈愛國精神的年輕人,這是監察院的第一準則也是無可撼動的存在,誰若時觸犯了這條準則,後果不光是被罷官那麽簡單,還要被治罪。

  一個成熟的監察體係對於朝廷來說相當重要,防止和權利的越界是後世也在不斷追求的事情,趙禎深知一個王朝的對其根本的傷害有多大。

  防微杜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便是在後世那位“乞丐皇帝”的剝皮填草之下,和專權依舊沒有被消除,甚至愈演愈烈。

  所以趙禎從未想過立刻讓從大宋消失,這是根本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事情,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的成本,加強監察機製,讓難以在朝堂中滋生,或是被快速發現以受到應有的懲罰。

  完善法製,加強監管,然後讓貪官汙吏玩忽瀆職之人受到難以承受的處罰,讓世人唾棄無立錐之地,這就是趙禎的做法。

  當然這樣的手段難免讓朝臣們有所非議,畢竟時同僚也士大夫,就這樣遭到滅頂之災實在太過可惜,別說東山再起的機會,甚至連做人的機會都沒有了。

  但趙禎的做法卻得到了世人的大呼“過癮”,貪官汙吏的官員就應該讓他們不能在做人,大宋的百姓可不會去同情他們,相反對他們的憎恨要深得多。

  現在的大宋官場幾乎沒人敢公開或是隱秘的貪沒,監察院的人幾乎已經超越了禦史台,一旦被他們盯上這輩子就完了。

  當然如此一來,大宋的科舉也變得更加的公正,對大宋的莘莘學子來說無疑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