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盡其才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12-29 10:41      字數:2431
  李咎仔細想過了,皇帝陛下交代得地圖相關的兩件事,還有蒸汽機實驗室的那一堆事,若是都讓他來,他就是累死也幹不過。

  這時候他就想到了找幫手,第一個人選是物理學得很好的城陽,第二個人選是有編纂匯總經驗、遊曆四海有地理常識、熟知比較繁華的城市的黃致。

  既有官道路線及附近的等高線圖,可以拿輿圖加工。輿圖有現成的,等高圖對精度的要求不是特別高的話,現有的學地理的學生培訓培訓就能上崗。

  黃致的經驗讓他具備了主持這件事的資格,至少看看等高線有沒有問題,對他來說並不難。

  此外就是準備修建“鐵軌”的城市的選擇,皇帝陛下還沒決定在哪修,這事兒需要參考官道的路線圖,找到適合施工的地段才行。

  皇帝陛下的思路是先找到結合適合架鐵軌的路段,再配合城市地圖挑選合適的城市作為樞紐。

  這個思路合情合理,李咎也沒什麽挑剔的,就是需要個人把天下繁華之地、機要之地總和起來,還得和官道路線圖放在一起參考。

  這個總和的人,那不還是黃致合適?一事不煩二主嘛!

  李咎把事情前後說明白了,黃致心裏極樂意,隻是嘴上還是要倔強一下:“好你個伯休兄弟,你走到這裏來,青山的事都丟給我給你看著。我這才過了幾天安耽日子,你倒是又折騰出這麽多新花樣!我這半世,倒是都給你瞎忙了去!”

  李咎嫌屋子裏燒了炭盆實在太熱,但是外客在又不能肆意穿居家的衣服,被迫齊齊整整穿戴了一套的他熱得把夏天的折扇都摸出來用了。

  他扇著扇子,才不管黃致叨叨那麽多,卻回道:“別的我也不多說,就問您老,是幹,還是不幹?”

  城陽和徐氏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黃致老臉一紅:“你這人真是,賺我給你打白工,還不讓我說你兩句?我能說不幹嗎?這又是個名垂青史的好機會,且不提這一件,單看背後的好處,我也必不能袖手旁觀。真的辦成了,上至天子,下至走卒,不都得感謝你?”

  “謝不謝的我也不要這個,多活下幾個人來就夠了。如此這事兒我就記在黃兄名下了。勞黃兄回家列一列要什麽人,什麽物。我這裏把能找到的資料、圖紙整理清楚,都送到你那兒去。不過,就得有個人畫圖備份,我看就繡樣張來繼續做的,現在隻有他畫圖不會走樣兒。”

  城陽對李園人正在逐漸熟悉中,聽到陌生的名字就看看幺娘和李咎。幺娘忙主動湊過來解釋了一下“繡樣張”是怎麽回事,城陽點點頭:“原來是這樣的人,我恍惚記得咱們閨中是不是也有這麽一個小姐?”

  徐氏以前在京城差不多也是混上流那個圈子的,和城陽不算完全沒交集,恰好這件事她也記得,就脫口而出了:“殿下沒記錯,是楊太傅的小姐,青娥姑娘。”

  “啊,是她沒錯。那日我記得是……不會就是徐姐姐吧?從江南來的,帶了一個蘇工的荷包,那個花樣十分鮮活,我們見所未見。是青娥現場畫了十幾個樣子給我們拿回去描紅的。青娥本有著一比一完全臨摹下來的本事,隻是後來嫁了人又遇到了那些事,她再也不動針線筆墨,我都快忘了。”

  城陽沉吟片刻,待李咎和黃致說得差不離,告一段落時,便與李咎說道:“哥哥,我想起個人,別的不行,給咱們描輿圖絕對是最方便。就是……楊太傅的女兒。她就和哥哥說的這個繡樣張一樣,找圖畫圖絲毫不錯,疊上紙去比我們描紅的還準呢!她因回了娘家住,上麵是太傅和太傅繼室夫人,中間兒還有我前麵那位駙馬和續娶的妻子,夾在中間,她整日裏左右為難,兩頭受氣。我尋思輿圖大多在京城,咱們這個鐵軌車,也必然是要以京城為重的,那麽京畿附近的道路、地圖就尤為重要。咱們遠在金陵,若要取個京城的消息,一來一回幾個月就過去了。倒不如委托楊娘子把輿圖和京畿的圖抄一份出來。如果京畿附近道路有變化,她也可盡快改了送來。趁此機會,讓她選個清靜的地方畫圖,就當避一避她家那些事兒。你說怎麽樣?”

  城陽說完,心裏稍微有些不安,畢竟楊青娥是她前麵那次婚嫁的小姑子。雖則她和青娥好在出嫁前頭,是閨中密友變妯娌,友情大於其他,但是難保別人怎麽想。

  李咎完全沒在意她提到的“楊家”,道:“你覺得行,就行。裏頭涉及別家女眷的我怕是不好插手,此事還得托付夫人了。”

  城陽說:“既這樣,我就去辦了。先托人帶信給楊娘子。順便再讓京城的女學也尋摸些,有能畫圖、摹圖的,叫他們送到金陵來。我瞅著你們以後必定要好些人製圖的,一個人哪夠?我在金陵要開女校,正好也在繡樣外加一門課得了。”

  李咎點點頭,以後機器多起來了,對畫圖的人的需求自然也會增加,現在提前安排一些人準備學這個技能糊口,未嚐不是好事。幺娘還想讓她妹妹學這個呢,都是跑在前麵的人。

  李咎和黃致交代清楚了,黃致回家自然提前準備起來,不幾日過去,仍是在正月裏,李咎就把繡樣張和張家老娘都送到了金陵。

  張老娘的眼睛還是看不大明白,仍和吳管家的老娘住在一起搭伴過日子,繡樣張則去了黃致府上,開始了新的打工人生。

  除了兩張地圖需要匯總,還有個蒸汽機相關的實驗室/技術站要搭建,李咎和城陽商量過後,直接用了原酉禪寺旁的那個技術站。

  城陽當時搭了個雛形,靠著旁邊就有運轉中的紡織廠做實驗,倒也積累了不少技術和經驗。後來城陽李咎去了京城,皇帝陛下又下旨在京中先造蒸汽機車頭,於是陸陸續續抽調了一批有經驗的工匠,剩下的人不足以推動技術再往前一步。

  不過他們守成還是可以的,至少原來三九名下、現在城陽名下的紡織廠已經裝了幾台蒸汽鍋爐。

  除了蒸汽機外,他們零碎的發明還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水力織布機的進一步改良和軋棉機的雛形。

  紡織機械化之後,生產效率暴漲幾百上千倍,海貿又拓展了海外市場,最後製約紡織業發展的仍然是原材料。於是軋棉機應運而生,軋棉機把棉花分離雜物的效率提高之後,最後隻剩下棉花來源這一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不是機械化能直接解決的,但也不是不能部分提升。大雍人少地多的矛盾很突出,又處在人口增長期,海貿帶動了商業進一步繁榮,農業相對的就要滯後許多。

  皇帝陛下不能在糧食耕種上鬆口,他得保證有足夠的糧食讓人活下去,在這之後才能想別的事情。

  李咎準備在組織實驗室攻克蒸汽機車頭的技術難關之外,同時開一個實驗組去攻克化肥技術和種田機械設計。